一种可以连续监测呼末二氧化碳的T型吸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4576发布日期:2019-04-29 12:40阅读:1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以连续监测呼末二氧化碳的T型吸氧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以连续监测呼末二氧化碳的T型吸氧管。



背景技术:

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入麻醉复苏室,在自主呼吸恢复、停用呼吸机、等待拔除气管插管期间,会因麻醉药残余作用易引起通气不足及发生低氧血症等原因,应常规吸氧,而恢复自主呼吸的患者应用T管吸氧最早应用在程序化脱离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的过程。

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对于气管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清楚,在呼出时,进气管和出气管连通,因此需要对进气管和出气管做出检测,确保在对病人输氧的过程中病人吸入的氧气浓度足够,呼吸回路及气道通气功能顺畅。现有的吸氧管并没有呼末二氧化碳检测装置,因此并不清楚病人是否通气不足和过度,造成过高或低碳酸血症,甚至会出现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连续监测呼末二氧化碳的T型吸氧管,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氧气管使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以连续监测呼末二氧化碳的T型吸氧管,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有氧气罐,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下侧连接有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上侧凸起形成检测安装管,所述检测安装管上连接有检测管,所述检测管的一端连接有可以检测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器,所述检测安装管的外管壁上设有卡接块,所述检测管的内管壁上设有外螺纹,当检测管旋转进检测安装管时卡接块均与外螺纹相抵靠。

工作原理:氧气从进气管进入气管导管,进气管、出气管和连接管之间大致形成T形结构,并在连接管上连接有检测安装管,实现了对连接管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实现了对病人的供氧,再通过连接管上设置的检测安装管上连接检测管,对连接管内的气体进行部分检测,并将检测结构显示在检测器上,此时医生能很好的看出检测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实现了对进气管和出气管之间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浓度进行检测,而检测安装管外管壁上的卡接块和检测管的内管壁上外螺纹的设置,使得卡接块能与外螺纹相抵靠,使得检测管能快速的与检测安装管连接,方便了医生的使用,也能进一步的保证检测管和检测安装管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了T型吸氧管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可以连续监测呼末二氧化碳的T型吸氧管中,所述卡接块设有两个,所述卡接块上设有弧面,所述弧面能与检测管内侧壁的外螺纹的端面相抵靠。

该结构的设置,使得卡接块与外螺纹之间的抵靠更加的稳定,也方便了将检测管旋转安装在检测安装管上,提高了医生的安装效率和T型吸氧管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可以连续监测呼末二氧化碳的T型吸氧管中,所述进气管的内径和出气管的内径均大于连接管的内径。

该结构的设置,使得进气管内的氧气一部分从连接管内并从气管导管流出,进气管内的氧气一部分直接从连接管流入到出气管,此时出气管内也储存了少量的氧气,病人在吸氧时,出气管也能提供部分氧气,保证了病人吸入的氧气充足。

在上述的可以连续监测呼末二氧化碳的T型吸氧管中,两个卡接块沿着检测安装管的周向均匀分布。

该结构的设置,使得卡接块的设置更加合理,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检测管一边翘起的情况出现,使得T型吸氧管使用的稳定性得到提升。

在上述的可以连续监测呼末二氧化碳的T型吸氧管中,所述卡接块与检测安装管一体成型。

该结构的设置,使得卡接块能更稳定的设置在检测安装管上,提高了整个T型吸氧管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可以连续监测呼末二氧化碳的T型吸氧管中,所述卡接块的端面与检测安装管的端面平齐。

该结构的设置,使得检测安装管的加工更加的方便,也方便了医生的安装和检测,提高了T型吸氧管的检测效率。

在上述的可以连续监测呼末二氧化碳的T型吸氧管中,所述检测安装管位于气管导管的正上方。

该结构的设置,使得检测的结构能更加的准确,能更好的检测到病人的供氧是否充足,提高了T型吸氧管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可以连续监测呼末二氧化碳的T型吸氧管具有的优点:通过在连接管上设有检测安装管,并设有检测管和检测器,实现了对连接管内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提高了T型吸氧管的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可以连续监测呼末二氧化碳的T型吸氧管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可以连续监测呼末二氧化碳的T型吸氧管中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可以连续监测呼末二氧化碳的T型吸氧管中检测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气管;2、出气管;3、氧气罐;4、连接管;41、检测安装管;42、卡接块;43、弧面;5、气管导管;6、检测管;61、外螺纹;7、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可以连续监测呼末二氧化碳的T型吸氧管包括进气管1和出气管2,进气管1的一端连接有氧气罐3,进气管1和出气管2之间通过连接管4连接,连接管4的下侧连接有气管导管5。

具体的说,如图1-3所示,连接管4的上侧凸起形成检测安装管41,检测安装管41上连接有检测管6,检测管6的一端连接有可以检测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器7,检测安装管41的外管壁上设有卡接块42,检测管6的内管壁上设有外螺纹61,当检测管6旋转进检测安装管41时卡接块42均与外螺纹61相抵靠。

工作原理:氧气从进气管1进入气管导管5,进气管1、出气管2和连接管4之间大致形成T形结构,并在连接管4上连接有检测安装管41,实现了对连接管4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实现了对病人的供氧,再通过连接管4上设置的检测安装管41上连接检测管6,对连接管4内的气体进行部分检测,并将检测结构显示在检测器7上,此时医生能很好的看出检测管6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实现了对进气管1和出气管2之间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浓度进行检测,而检测安装管41外管壁上的卡接块42和检测管6的内管壁上外螺纹61的设置,使得卡接块42能与外螺纹61相抵靠,使得检测管6能快速的与检测安装管41连接,方便了医生的使用,也能进一步的保证检测管6和检测安装管4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了T型吸氧管的稳定性。

如图1-3所示,卡接块42设有两个,卡接块42上设有弧面43,弧面43能与检测管6内侧壁的外螺纹61的端面相抵靠。

该结构的设置,使得卡接块42与外螺纹61之间的抵靠更加的稳定,也方便了将检测管6旋转安装在检测安装管41上,提高了医生的安装效率和T型吸氧管的稳定性。

如图1-3所示,进气管1的内径和出气管2的内径均大于连接管4的内径。

该结构的设置,进气管1内的氧气一部分从连接管4内并从气管导管5流出,进气管1内的氧气一部分直接从连接管4流入到出气管2,此时出气管2内也储存了少量的氧气,病人在吸氧时,出气管2也能提供部分氧气,保证了病人吸入的氧气充足。

如图1-3所示,两个卡接块42沿着检测安装管41的周向均匀分布。

该结构的设置,使得卡接块42的设置更加合理,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检测管6一边翘起的情况出现,使得T型吸氧管使用的稳定性得到提升。

如图1-3所示,卡接块42与检测安装管41一体成型。

该结构的设置,使得卡接块42能更稳定的设置在检测安装管41上,提高了整个T型吸氧管的稳定性。

如图1-3所示,卡接块42的端面与检测安装管41的端面平齐。

该结构的设置,使得检测安装管41的加工更加的方便,也方便了医生的安装和检测,提高了T型吸氧管的检测效率。

如图1-3所示,检测安装管41位于气管导管5的正上方。

该结构的设置,使得检测的结构能更加的准确,能更好的检测到病人的供氧是否充足,呼吸回路及气道的通畅程度和肺泡通气功能,提高了T型吸氧管的稳定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