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动脊椎按摩机械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7461发布日期:2019-03-05 18:1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电动脊椎按摩机械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按摩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动脊椎按摩机械椅。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之余需要获得适当的放松,按摩是放松身心的放松方式。现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按摩椅,但现有按摩椅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不便于携带,严重限制了按摩椅的使用场所。

目前市场上的小型便携式按摩椅种类较少,功能也比较单一,且多针对背部按摩设计,对颈部、肩部达不到按摩效果。设计同时具备肩颈、腰背按摩功能的便携式按摩椅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同时按摩颈部、肩背和腰部的便携式电动脊椎按摩机械椅,具有按摩针对性强、可收缩便于携带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便携式电动脊椎按摩机械椅,包括颈部支架、高度调节装置、靠垫,颈部支架通过高度调节装置安装于靠垫上部;所述颈部支架内设置颈部按摩机构,靠垫内从上之下依次设置肩背按摩机构、腰部按摩机构;

所述颈部按摩机构由驱动装置I,与动力输出端连接的蜗杆I,与蜗杆I啮合的齿轮传动机构I,以及与齿轮传动机构I输出轴同轴连接的按摩头I构成;所述肩背按摩机构由按摩轮机构、控制按摩轮机构水平转动的横向揉捏按摩驱动系统,以及控制按摩轮机构竖向摆动的纵向敲打按摩驱动系统构成;所述腰部按摩机构由驱动装置IV,与动力输出端连接的蜗杆II,与蜗杆II啮合的齿轮传动机构II,以及与齿轮传动机构II输出轴连接的偏心轮,与偏心轮偏心连接的按摩头II构成。

上述方案中,将颈部按摩机构、肩背按摩机构、腰部按摩机构设置在颈部支架和靠垫内,使按摩机构可随着颈部支架和靠垫的移动而移动,便于携带和适用于多种场合;同时设置颈部按摩机构、肩背按摩机构、腰部按摩机构,针对肩背增加横向揉捏、纵向敲打两种模式,提高按摩的全面性和针对性,优化按摩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揉捏按摩驱动系统包括与靠垫机架连接的主轴轴承座,装配于主轴轴承座内的竖向肩背主轴,驱动肩背主轴转动的驱动装置II,通过轴固定板连接于肩背主轴上的肩背副轴;所述肩背副轴设置万向杆连接机构与按摩轮机构连接;所述纵向敲打按摩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于主轴轴承座中部的竖向驱动装置III,连接驱动装置III输出端与按摩轮机构的连杆。

优选的,所述按摩轮机构由设置若干按摩轮的按摩轮支撑板,与按摩轮支撑板背部连接的连轴板构成,连轴板中部通过万向杆连接机构与肩背副轴连接,尾端通过连杆与纵向敲打按摩驱动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按摩轮支撑板为符合背部结构的弧状结构,安装至少3个按摩轮。

进一步的,所述颈部按摩机构、肩背按摩机构、腰部按摩机构为左右对称式结构,按摩头I、按摩轮机构、按摩头II成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传动机构I、齿轮传动机构II由与蜗杆I、蜗杆II啮合的斜齿轮,与斜齿轮同轴转动的小直齿轮,与小直齿轮配合的大直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按摩头I、按摩头II由转盘及固定于转盘上的不同规格球头柱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

1、将颈部按摩机构、肩背按摩机构、腰部按摩机构设置在颈部支架和靠垫内,便于携带和适用于多种场合;

2、同时设置颈部按摩机构、肩背按摩机构、腰部按摩机构,针对肩背增加横向揉捏、纵向敲打两种模式,提高按摩的全面性和针对性,优化按摩效果;

3、颈部按摩机构和腰部按摩机构都采用蜗杆、齿轮传动,通过按摩球实现揉捏按摩,具有结构紧凑、按摩平稳和噪音较小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便携式电动脊椎按摩机械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便携式电动脊椎按摩机械椅轴侧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5为颈部支架及颈部按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标识:1、颈部支架,2、高度调节装置,3、靠垫,31、靠垫机架,4、颈部按摩机构,41、驱动装置I,42、蜗杆I,43、齿轮传动机构I,431、斜齿轮I,432、小直齿轮I,433、大直齿轮I,44、按摩头I,5、肩背按摩机构,51、按摩轮机构,511、按摩轮支撑板,512、按摩轮,513、连轴板,514、万向杆连接机构,52、揉捏按摩驱动系统,521、肩背主轴,522、驱动装置II,523、轴固定板,524、肩背副轴,525、主轴轴承座,53、敲打按摩驱动系统,531、驱动装置III,532、连杆,6、腰部按摩机构,61、驱动装置IV,62、蜗杆II,63、齿轮传动机构II,631、斜齿轮II,632、小直齿轮II,633大直齿轮II,64、偏心轮,65、按摩头II。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实施例所述的便携式电动脊椎按摩机械椅,如附图1、2所示,其主体由颈部支架1、高度调节装置2、靠垫3、颈部按摩机构4、肩背按摩机构5、腰部按摩机构6构成。颈部支架1通过高度调节装置3安装于靠垫3上部,颈部按摩机构4设置于颈部支架1内部,肩背按摩机构5、腰部按摩机构6设置于靠垫3内部。

如附图3、5所示,颈部按摩机构4主体由驱动装置I41、蜗杆I42、齿轮传动机构I43、按摩头I44构成。驱动装置I41设置于颈部支架1中部,驱动装置I41两端的输出蜗杆I42与两侧的齿轮传动机构I43啮合。齿轮传动机构I43由与蜗杆I42啮合的斜齿轮I431,与斜齿轮I431同轴转动的小直齿轮I432,与小直齿轮I432配合的大直齿轮I443组成。大直齿轮I443与按摩头I44同轴连接。

颈部按摩机构工作原理:驱动装置I41通过蜗杆I42传递圆周运动给斜齿轮I431,斜齿轮I431与小直齿轮I432同轴,两者同速转动;小直齿轮I432传递圆周运动给小直齿轮I432,小直齿轮I432与按摩头I44同轴,两者同速转动。按摩头I44转速快慢通过调速器调节。

如附图2、3所示,肩背按摩机构5由按摩轮机构51、横向揉捏按摩驱动系统52、纵向敲打按摩驱动系统53构成,按摩轮机构51由横向揉捏按摩驱动系统52和纵向敲打按摩驱动系统53共同驱动;

如附图3所示,横向揉捏按摩驱动系统52由竖向设置的肩背主轴521,驱动肩背主轴521转动的驱动装置II522,通过轴固定板523连接于肩背主轴521上的肩背副轴524。

如附图3、4所示,按摩轮机构51由设置有3个竖向排布按摩轮512的按摩轮支撑板511,与按摩轮支撑板511背部连接的连轴板513构成。连轴板513通过万向杆连接机构526与肩背副轴524连接。按摩轮支撑板511为符合背部结构的弧状结构,3个按摩轮512为两大一小,其中一个大轮设置于按摩轮支撑板511上端,另一个大轮与小轮通过按摩轮扩展板固定于按摩轮支撑板511下端。实施例中,横向揉捏按摩驱动系统52、按摩轮机构51设置左右对称的两组,左右两侧的通过用于固定肩背主轴521的轴固定板523连接,肩背主轴521与轴固定板523通过轴承配合。

纵向敲打按摩驱动装置53包括固定于主轴轴承座525上的竖向驱动装置III531,连接驱动装置III531输出端和连轴板513尾端的连杆532。

横向揉捏按摩驱动系统工作原理:通过驱动装置II522驱动肩背主轴521按一定角度做转动运动,使得轴固定板523固定的肩背副轴524也一起转动,从而使按摩轮机构51做绕着肩背主轴521作弧面运动,实现横向揉捏按摩,实现柔性按摩。

横向揉捏按摩驱动系统工作原理:驱动装置III531驱动连杆532上下位移,从而使与连杆532连接的按摩轮机构51绕着万向杆连接机构526作摆动敲打运动,实现敲打按摩。

如附图2、3所示,腰部按摩机构6由驱动装置IV61、蜗杆II62、齿轮传动机构II63、偏心轮64、按摩头II65构成。蜗杆II62与驱动装置IV61额输出端连接,蜗杆II62与齿轮传动机构II63啮合,齿轮传动机构II63的输出轴连接偏心轮64,偏心轮64与按摩头II65偏心连接。齿轮传动机构II63包括与蜗杆II62啮合的斜齿轮II631,与斜齿轮II631同轴转动的小直齿轮II632,与小直齿轮II632配合的大直齿轮II634,大直齿轮II634的转轴与偏心轮64连接。

腰部按摩机构工作原理:驱动装置IV61通过蜗杆II62传递圆周运动给斜齿轮II631,斜齿轮II631与小直齿轮II632同轴,两者同速转动;小直齿轮II632传递圆周运动给大直齿轮II634,大直齿轮II634输出轴与偏心轮64连接,偏心轮64与按摩头II65偏心连接,按摩头II65在偏心轮64作用下偏心转动。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