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骨科护理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5721发布日期:2019-09-29 15:26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新型骨科护理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新型骨科护理支架。



背景技术:

在针对因为腿骨受伤而卧床的患者护理中,经常需要护理人员对病人的腿部进行活动,首先由于病人不能自主的支配肢体的运动,所以护理人员在对偏瘫患者训练时劳动量非常大,很难满足病人的治疗需求;其次就是根据病人恢复的情况不同,进而训练时所采用的力度自然也就不同,这样又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目前急需能帮助患者进行进行康复训练的护理支架。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6391156U,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医疗骨科护理支架,包括活动踏板,其特征是:所述活动踏板中部通过销轴铰接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接在主体架上,所述主体架上对称设有两个传动杆槽轨,所述活动踏板底部对称铰接有两个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穿过所述传动杆槽轨,所述传动杆上固接有固定卡柱,所述固定卡柱与槽杆的槽口配合,所述槽杆中部与主体架铰接,所述槽杆左侧与长连杆铰接,所述长连杆与短连杆一端铰接,所述短连杆另一端与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电机固接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固接在主体架底部,所述传动杆下端插入减震套筒,所述传动杆与所述减震套筒通过减震弹簧连接。但是现有的护理支架还存在着不能弯曲和直立并存,不能根据需要调节,安装和拆卸骨钉时不方便的问题。

因此,发明新型骨科护理支架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新型骨科护理支架,以解现有的护理支架存在着不能弯曲和直立并存,不能根据需要调节,安装和拆卸骨钉时不方便的问题。新型骨科护理支架,包括一级固定杆,旋转轮,旋转轴,二级固定杆,插接轴,伸缩板结构,骨钉结构,放置板和连接轴,所述的一级固定杆的右端螺纹连接在旋转轮的左端中间位置,所述的二级固定杆的左端螺纹连接在旋转轴的右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插接轴插接在旋转轮和旋转轴右侧对应开设的通孔内部位置,所述的伸缩板结构分别安装在一级固定杆上端的左侧位置和右侧位置,所述的伸缩板结构分别安装在二级固定杆的上端左侧位置和右侧位置,所述的骨钉结构安装在伸缩板结构的上部位置,所述的放置板通过连接轴轴接在一级固定杆的右端中间位置,所述的伸缩板结构包括伸缩管,锁紧螺栓,伸缩板本体,抱箍片和橡胶垫,所述的锁紧螺栓从左到右依次螺纹连接在伸缩管的下端位置,所述的抱箍片螺栓固定在左侧设置的伸缩板本体的上端左侧位置,所述的抱箍片螺栓固定在右侧设置的伸缩板本体的上端右侧位置,所述的伸缩板本体分别插接在伸缩管的左端中间位置和右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橡胶垫分别螺栓固定在一级固定杆和二级固定杆的上端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骨钉结构包括骨钉管,固定头,插接头结构,压力弹簧和压力头,所述的骨钉管螺纹连接在固定头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插接头结构安装在骨钉管的右端位置,所述的压力弹簧分别插接在固定头的右侧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所述的固定头的右侧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的压力头插接在压力弹簧的右端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插接头结构包括插接头本体,插接管,按压块,挡块,连接板,复位弹簧和固定盒,所述的插接管螺纹连接在插接头本体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挡块胶接在连接板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按压块胶接在连接板的上端右侧位置,所述的连接板分别插接在固定盒的右端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所述的固定盒螺钉固定在插接管的内部左端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板插接在插接头本体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板和连接板之间的右侧位置设置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盒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插头,所述的复位弹簧插接在弹簧插头和弹簧插头之间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按压块贯穿插接头本体上端中间位置开设的通孔内部,所述的按压块贯穿插接头本体下端中间位置开设的通孔内部,所述的挡块贯穿插接管的上端中间位置开设的通孔内部位置,所述的挡块贯穿插接管的下端中间位置开设的通孔内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橡胶垫采用上端设置为弧形的软体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的旋转轮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的旋转轴插接在旋转轮的中间位置开设的通孔内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插接管插接在骨钉管的右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挡块卡接在骨钉管的右侧上端位置开设的通孔内,所述的挡块卡接在骨钉管的右侧下端位置开设的通孔内。

优选的,所述的骨钉管插接在抱箍片中间位置开设的通孔内部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旋转轮,旋转轴和插接轴的设置,有利于一级固定杆和二级固定杆弯曲和直立的更换。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伸缩管,锁紧螺栓和伸缩板本体的设置,有利于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调整。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橡胶垫的设置,有利于固定时,保护骨骼。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挡块,连接板,复位弹簧和固定盒的设置,有利于骨钉管的安装和拆卸。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压力弹簧和压力头的设置,有利于辅助拆卸工作。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放置板和连接轴的设置,有利于方便固定手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骨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插接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一级固定杆;2、旋转轮;3、旋转轴;4、二级固定杆;5、插接轴;6、伸缩板结构;61、伸缩管;62、锁紧螺栓;63、伸缩板本体;64、抱箍片;65、橡胶垫;7、骨钉结构;71、骨钉管;72、固定头;73、插接头结构;731、插接头本体;732、插接管;733、按压块;734、挡块;735、连接板;736、复位弹簧;737、固定盒;7371、弹簧插头;74、压力弹簧;75、压力头;8、放置板;9、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新型骨科护理支架,包括一级固定杆1,旋转轮2,旋转轴3,二级固定杆4,插接轴5,伸缩板结构6,骨钉结构7,放置板8和连接轴9,所述的一级固定杆1的右端螺纹连接在旋转轮2的左端中间位置,所述的二级固定杆4的左端螺纹连接在旋转轴3的右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插接轴5插接在旋转轮2和旋转轴3右侧对应开设的通孔内部位置,所述的伸缩板结构6分别安装在一级固定杆1上端的左侧位置和右侧位置,所述的伸缩板结构6分别安装在二级固定杆4的上端左侧位置和右侧位置,所述的骨钉结构7安装在伸缩板结构6的上部位置,所述的放置板8通过连接轴9轴接在一级固定杆1的右端中间位置,所述的伸缩板结构6包括伸缩管61,锁紧螺栓62,伸缩板本体63,抱箍片64和橡胶垫65,所述的锁紧螺栓62从左到右依次螺纹连接在伸缩管61的下端位置,所述的抱箍片64螺栓固定在左侧设置的伸缩板本体63的上端左侧位置,所述的抱箍片64螺栓固定在右侧设置的伸缩板本体63的上端右侧位置,所述的伸缩板本体63分别插接在伸缩管61的左端中间位置和右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橡胶垫65分别螺栓固定在一级固定杆1和二级固定杆4的上端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骨钉结构7包括骨钉管71,固定头72,插接头结构73,压力弹簧74和压力头75,所述的骨钉管71螺纹连接在固定头72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插接头结构73安装在骨钉管71的右端位置,所述的压力弹簧74分别插接在固定头72的右侧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所述的固定头72的右侧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的压力头75插接在压力弹簧74的右端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插接头结构73包括插接头本体731,插接管732,按压块733,挡块734,连接板735,复位弹簧736和固定盒737,所述的插接管732螺纹连接在插接头本体731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挡块734胶接在连接板735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按压块733胶接在连接板735的上端右侧位置,所述的连接板735分别插接在固定盒737的右端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所述的固定盒737螺钉固定在插接管732的内部左端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板735插接在插接头本体73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板735和连接板735之间的右侧位置设置有弹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盒737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插头7371,所述的复位弹簧736插接在弹簧插头7371和弹簧插头7371之间的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按压块733贯穿插接头本体731上端中间位置开设的通孔内部,所述的按压块733贯穿插接头本体731下端中间位置开设的通孔内部,所述的挡块734贯穿插接管732的上端中间位置开设的通孔内部位置,所述的挡块734贯穿插接管732的下端中间位置开设的通孔内部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橡胶垫65采用上端设置为弧形的软体橡胶垫。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旋转轮2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的旋转轴3插接在旋转轮2的中间位置开设的通孔内部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插接管732插接在骨钉管71的右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挡块734卡接在骨钉管71的右侧上端位置开设的通孔内,所述的挡块734卡接在骨钉管71的右侧下端位置开设的通孔内。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骨钉管71插接在抱箍片64中间位置开设的通孔内部位置。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将锁紧螺栓62松开,把一级固定杆1和二级固定杆4放置在需要固定的肢体下面位置,将肢体放置在抱箍片64和抱箍片64之间的位置,通过移动伸缩板本体63,使抱箍片64抱紧肢体,顺时针旋转锁紧螺栓62固定好,需要打骨钉时,将骨钉管71通过设备打入骨骼内,将插接管732插接在骨钉管71的右端中间位置卡紧,固定好,完成支架护理工作。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