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储热杵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8332发布日期:2019-04-24 00:14阅读:9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储热杵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储热杵针。



背景技术:

针灸疗法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在传统的针灸过程中,需要治疗师一直待在旁边不停的调节杵针的温度,以给患者调试到舒适的程度,这样既繁琐,又浪费治疗师的时间,所以就需要设计一种器械来代替治疗师,使得治疗师可以空余时间出来去做其他事情。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储热杵针。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储热杵针,包括针头,针管和针盖;所述针头和针盖分别位于所述针管的两端,所述针头包括连接所述针管的针座和位于针座上方的针尖,所述针座为空心结构,且针座与所述针管内部相通;所述针盖包括插座和垂直于所述插座的插头;所述针管内靠近针头的一端固定有储热体,所述储热体上设有与所述插头连接的温控开关,且储热体内设有与所述温控开关连接的加热棒。

在使用时,先将针盖和针头分别固定在针管的两端,然后将插头插入电源中,即可使加热棒加热储热体,储热体可以为铜制外皮包裹并形成内腔,内腔内储存水;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温控开关自动感应并断开电源,此时就可以将杵针作用在人体皮肤表面,当使用一段时间后,温度下降到一定的温度后,温控开关又自动感应并接通电源,此时就自动加热,实现自动化的目的,不需要治疗师一直待旁边。

优选的,所述针尖为并排在所述针座上的七根灸柱,所述灸柱垂直于所述针座。使得针灸固体柱的效果能够分散在七根灸柱上,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优选的,所述针尖为并排在所述针座上的三根灸柱,所述灸柱垂直于所述针座。使得针灸固体柱的效果能够分散在三根灸柱上,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优选的,所述针尖为设置在所述针座上的圆锥柱。使得针灸固体柱的效果能够集中在圆锥柱上,接触到人体皮肤的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针尖包括半球体的安装座和五根灸柱,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针座上,所述五根灸柱的一端分别插入安装座且相交于半球的球心,另一端分别伸出所述安装座。使得针灸固体柱的效果能够分散在五根灸柱上,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优选的,所述针管内靠近插座的一端固定有保温棉,所述插座上固定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所述温控开关连接。保温棉可以使得温度流失速度变慢,起到保温的效果;当储热体处于加热状态时,指示灯提示红色,当储热体处于保温状态时,指示灯提示绿色,方便人知道杵针是正在加热还是处于保温的状态。

优选的,所述针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针头和针盖螺纹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可拆卸,便于携带。

优选的,所述灸柱的间距为0.5cm-1cm。使得针灸固体柱分散,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优选的,所述灸柱的间距为2cm-3cm。使得针灸固体柱分散,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使用时,先将针盖和针头分别固定在针管的两端,然后将插头插入电源中,即可使加热棒加热储热体,储热体可以为铜制外皮包裹并形成内腔,内腔内储存水;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温控开关自动感应并断开电源,此时就可以将杵针作用在人体皮肤表面,当使用一段时间后,温度下降到一定的温度后,温控开关又自动感应并接通电源,此时就自动加热,实现自动化的目的,不需要治疗师一直待旁边。

2、使得针灸固体柱的效果能够分散在七根灸柱上,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3、使得针灸固体柱的效果能够分散在三根灸柱上,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4、使得针灸固体柱的效果能够集中在圆锥柱上,接触到人体皮肤的效果更好。

5、使得针灸固体柱的效果能够分散在五根灸柱上,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6、保温棉可以使得温度流失速度变慢,起到保温的效果;当储热体处于加热状态时,指示灯提示红色,当储热体处于保温状态时,指示灯提示绿色,方便人知道杵针是正在加热还是处于保温的状态。

7、使得本实用新型可拆卸,便于携带。

8、使得针灸固体柱分散,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9、使得针灸固体柱分散,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含七根灸柱的针头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含三根灸柱的针头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含圆锥柱的针头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含五根灸柱的针头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针头;11、针座;12、针尖;2、针管;21、温控开关;22、储热体;221、加热棒;23、保温棉;3、针盖;31、插座;32、插头;33、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动储热杵针,包括针头1,针管2和针盖3;所述针头1和针盖3分别位于所述针管2的两端,所述针头1包括连接所述针管2的针座11和位于针座11上方的针尖12,所述针座11为空心结构,且针座11与所述针管2内部相通;所述针盖3包括插座31和垂直于所述插座31的插头32;所述针管2内靠近针头1的一端固定有储热体22,所述储热体22上设有与所述插头32连接的温控开关21,且储热体22内设有与所述温控开关21连接的加热棒221。

在使用时,先将针盖3和针头1分别固定在针管2的两端,然后将插头32插入电源中,即可使加热棒221加热储热体22,储热体22可以为铜制外皮包裹并形成内腔,内腔内储存水;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温控开关21自动感应并断开电源,此时就可以将杵针作用在人体皮肤表面,当使用一段时间后,温度下降到一定的温度后,温控开关21又自动感应并接通电源,此时就自动加热,实现自动化的目的,不需要治疗师一直待旁边。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针尖12为并排在所述针座11上的七根灸柱,所述灸柱垂直于所述针座11。使得针灸固体柱的效果能够分散在七根灸柱上,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实施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针尖12为并排在所述针座11上的三根灸柱,所述灸柱垂直于所述针座11。使得针灸固体柱的效果能够分散在三根灸柱上,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针尖12为设置在所述针座11上的圆锥柱。使得针灸固体柱的效果能够集中在圆锥柱上,接触到人体皮肤的效果更好。

实施例5: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针尖12包括半球体的安装座和五根灸柱,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针座11上,所述五根灸柱的一端分别插入安装座且相交于半球的球心,另一端分别伸出所述安装座。使得针灸固体柱的效果能够分散在五根灸柱上,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实施例6: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针管2内靠近插座31的一端固定有保温棉23,所述插座31上固定有指示灯33,所述指示灯33与所述温控开关21连接。保温棉23可以使得温度流失速度变慢,起到保温的效果;当储热体22处于加热状态时,指示灯33提示红色,当储热体22处于保温状态时,指示灯33提示绿色,方便人知道杵针是正在加热还是处于保温的状态。

实施例7: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针管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针头1和针盖3螺纹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可拆卸,便于携带。

实施例8: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灸柱的间距为0.5cm。使得针灸固体柱分散,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实施例9: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灸柱的间距为0.75cm。使得针灸固体柱分散,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实施例10: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灸柱的间距为1cm。使得针灸固体柱分散,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实施例11: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灸柱的间距为2cm。使得针灸固体柱分散,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实施例1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灸柱的间距为2.5cm。使得针灸固体柱分散,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实施例1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灸柱的间距为3cm。使得针灸固体柱分散,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