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用牵引装置中的回缩机构及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9970发布日期:2019-06-29 01:23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用牵引装置中的回缩机构及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骨科用牵引装置中的回缩机构及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牵引技术是骨伤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应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由牵引装置经皮肤或骨骼按照治疗需求所确定的方向产生牵引力,由患者体重与被褥的摩擦或牵引架的支点构成反牵引力,具有治疗骨折、固定受伤肢体、解除肌肉痉挛、改善循环、减轻疼痛、矫正畸形等作用。

临床常用的牵引技术有手法牵引、皮肤牵引、兜带牵引、骨牵引等,牵引装置包括牵引弓、牵引针、牵引绳、滑轮、重锤、兜带、固定带等,在牵引的过程中,根据治疗的需要确定牵引力的大小、设定牵引力的方向并维持牵引肢体在整复和固定所要求的位置,尤其应注意牵引力的持续性,当体位发生改变或整个躯体沿牵引力的方向滑动,肢体或牵引装置触及床尾、床头或其它阻挡物,反牵引力就会减小或消失,牵引作用失效。

在临床工作中,为避免牵引失效,常采用抬高床头或床尾、换用摩擦力更大的床单等方式减轻或避免牵引失效,但仍不能完全避免,牵引装置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牵引位置持续不断的变化,需要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并根据情况随时调整牵引位置,以免牵引失效,需要较高的人力成本;

2、夜间患者休息时,不易发现牵引失效,影响治疗效果。

申请号为2014107125879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牵引位置预警器,该装置设有锁扣和串绳孔、行程开关及蜂鸣器,其工作原理为:牵引装置安装完成后,确定牵引即将失效时牵引绳所对应的位置,打开锁扣将牵引绳置于串绳孔中,锁紧锁扣,当患者肢体滑动到牵引即将失效时,行程开关触碰到牵引架,蜂鸣器发出声音报警,提示医护人员牵引即将失效须及时调整牵引位置。其缺点在于:该装置在牵引失效时只能发出声音警报,报警后仍需医护人员及时调整牵引位置,不能做到自行调整牵引位置以解除失效牵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装置只能发出声音警报而不能自行调整牵引位置解除失效牵引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科用牵引装置中的回缩机构及牵引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骨科用牵引装置中的回缩机构,包括外套管和嵌套在外套管内的内套管,外套管和内套管之间设有使内套管向外套管底部回缩的弹性部件;

所述内套管上设有解锁装置,外套管上设有配合解锁装置以阻挡内套管向外套管底部回缩的限位结构,或外套管上设有解锁装置,内套管上设有配合解锁装置以阻挡内套管向外套管底部回缩的限位结构;

所述解锁装置与控制装置通信;所述控制装置与安装于牵引装置上的位移传感器、或安装于牵引装置底部的接触检测装置通信。

由此,回缩机构安装在牵引装置上,牵引装置包括牵引绳和牵引锤,回缩机构安装在牵引绳和牵引锤之间;将位移传感器或接触检测装置的测量值与控制装置的设定值相比较,当位移传感器的测量值小于或等于设定值,或接触检测装置触发时,控制装置判定符合解锁条件,并向解锁装置发出解锁指令,解锁装置解锁,内套管摆脱限位结构的束缚,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向外套管底部回缩,牵引锤被上拉,从而解除失效牵引。

优选的,所述解锁装置设有多个,且以内套管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内套管上。解锁装置对称设置,保证了装置的平衡性;相对于只设置一个解锁装置,对称设置多个解锁装置加强了其锁定效果。

优选的,所述内套管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多级解锁装置,且每级解锁装置由所述控制装置独立控制。

在内套管上设置多级解锁装置,且每级解锁装置由所述控制装置独立控制其锁紧或解锁,使解锁装置可实现依次解锁,即实现了回缩机构自动多级回缩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回缩机构还包括报警器,报警器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

若回缩机构已回缩至最短位置时仍发生了无效牵引,报警器发出警报,以提示医护人员重置回缩机构。

优选的,所述解锁装置为电磁解锁装置,包括线圈绕组部件、衔铁、后盖、复位弹簧、活动销和外壳,线圈绕组部件为圆环柱状,活动销与衔铁前端固定连接,活动销和衔铁均置于线圈绕组部件中间圆孔内部,复位弹簧位于衔铁后端与后盖之间,后盖与外壳固定连接。

所述电磁解锁装置(引用文献:申请号为2016104616647,发明名称为“一种电磁解锁装置”的发明专利中的背景技术部分)为常规结构,除本结构外,所有能够通过控制装置来控制其实现锁定和解锁功能的解锁装置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优选的,所述活动销的末端下表面设有斜坡。在将内套管从外套管拉出的过程中,斜坡接触到限位结构后,活动销在限位结构的挤压下可自动回缩,脱离限位结构后,复位弹簧将活动销拉回至锁定状态,无需解锁,操作方便。

优选的,所述接触检测装置为压力传感器或限位开关;所述控制装置为单片机。

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块或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内套管的外壁上,沿其轴向方向设有导向凹槽,所述外套管顶部设有带凸棱的导向轴承。导向凹槽和导向轴承对内套管起导向作用,保证内套管沿着中心轴直线运动,并防止内套管的自旋转。

优选的,所述内套管的底部设有导向部。内套管底部的导向部起导向作用,保证内套管沿着中心轴直线运动。

优选的,所述内套管的顶部设有限位部。限位部可避免内套管彻底回缩至外套管内部,导致无法再次拉出。

优选的,所述外套管的顶部设有顶盖,所述内套管的底部设有底盖,顶盖与底盖均通过螺纹与外套管连接。外套管的两端分别设有顶盖和底盖,方便装置的组装和维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骨科用牵引装置,包括牵引绳和牵引锤;所述牵引绳和牵引锤之间安装有所述回缩机构。

优选的,所述位移传感器安装在牵引锤的底部或者侧壁上。

所述控制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将位移传感器或接触检测装置的测量值与控制装置的设定值相比较,当位移传感器的测量值小于或等于设定值,或接触检测装置触发时,控制装置判定符合解锁条件,并向解锁装置发出解锁指令。

由此,控制装置将位移传感器或接触检测装置的测量值与其设定值相比较,一旦位移传感器的测量值小于或等于设定值,或接触检测装置触发时,控制装置判定符合解锁条件(牵引锤已落地),并向解锁装置发出解锁指令。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向多级解锁装置发出解锁指令的具体操作过程包括:

1)控制装置依次向多级解锁装置发出解锁指令;

2)本级解锁装置解锁时,下一级解锁装置保持锁定状态,直至控制装置给下一级解锁装置发出解锁指令;

3)若最后一级解锁装置已处于解锁状态,且控制装置判定符合解锁条件时,控制装置向报警器发出报警指令。

由此,当控制装置判定符合解锁条件时,首先向第一级解锁装置发出解锁指令,第一级解锁装置解锁,此时第二级解锁装置保持锁定状态;当控制装置再次判定符合解锁条件时,向第二级解锁装置发出解锁指令,第二级解锁装置解锁,此时第三级解锁装置保持锁定状态,以此类推;若最后一级解锁装置已处于解锁状态,控制装置又判定符合解锁条件,控制装置则向报警器发出报警指令,报警器发出警报,提示医护人员重置回缩机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牵引绳与牵引锤之间,当牵引锤与地面接触时,回缩机构可自动回缩,将牵引锤上拉,从而避免牵引锤落地而造成的无效牵引;以内套管中心轴为对称轴,在内套管上对称设置多个解锁装置,保证了回缩机构的整体平衡性,加强了解锁装置的锁定效果;沿内套管轴向方向设置多级解锁装置,且每级解锁装置由所述控制装置单独控制其锁紧或解锁,使解锁装置可实现依次解锁,即实现了回缩机构自动多级回缩的功能;若回缩机构已回缩至最短位置时仍发生了无效牵引,报警器还可发出警报提示医护人员重置回缩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状态A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状态B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状态C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C-C剖视图;

图10为图8的D-D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回缩机构1、外套管2、顶盖21、底盖22、导向轴承23、内套管3、弹簧底座31、导向凹槽32、限位盖33、导向部34、限位板35、弹簧4、第一级电磁解锁装置5、活动销51、第二级电磁解锁装置6、限位块7、限位开关8、单片机9、报警器10、牵引绳11、牵引锤12、限位槽13、位移传感器1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4以及图11所示,一种骨科用牵引装置中的回缩机构,包括外套管2、内套管3、弹簧4、第一级电磁解锁装置5、第二级电磁解锁装置6、限位块7、限位开关8、单片机9和报警器10。内套管3嵌套在外套管2内,外套管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顶盖21和底盖22,顶盖21和底盖22均与外套管2螺纹连接;电磁解锁装置共设有两级:第一级电磁解锁装置5和第二级电磁解锁装置6,两级电磁解锁装置沿内套管3轴向分布,每级电磁解锁装置由以内套管3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内套管3上的两个电磁解锁装置组成,限位块7设置在外套管2内壁上的相应位置。内套管3的中部设有弹簧底座31,弹簧4设置在弹簧底座31与顶盖21之间;在内套管3的外壁上,沿其轴向方向开有导向凹槽32,在外套管2顶部的顶盖21上设有带凸棱的导向轴承23。内套管3的顶部设有限位盖33,内套管3底部设有导向部34。电磁解锁装置为现有常规结构,由线圈绕组部件、衔铁、后盖、复位弹簧、活动销51及外壳组成,线圈绕组部件为圆环柱状,活动销51与衔铁前端固定连接,置于线圈绕组部件中间圆孔内部,复位弹簧置于衔铁后端与后盖之间,后盖与外壳固定连接。当线圈绕组通电时,产生电磁力使衔铁和活动销51克服复位弹簧压力缩回,电磁解锁装置处于解锁状态;当线圈绕组断电时,复位弹簧压力使衔铁和活动销51伸出,电磁解锁装置处于锁定状态。限位开关8安装在牵引锤12的底部(如图11所示),单片机9和报警器10均安装在内套管3内(如图4所示);电磁解锁装置和报警器10与单片机9有线连接,限位开关8与单片机9无线连接。

回缩机构1安装在牵引绳11与牵引锤12之间;工作时,回缩机构1的初始状态为状态A(如图4所示):第一级电磁解锁装置5和第二级电磁解锁装置6均处于锁定状态,第一级电磁解锁装置5上的活动销51被限位块7顶住,此时弹簧4压缩至最短,回缩机构1的整体长度最长;当牵引锤12落地造成无效牵引时,位于牵引锤12底部的限位开关8触发,并向单片机9发出信号,单片机9接收到信号后,向第一级电磁解锁装置5发出解锁指令,使第一级电磁解锁装置5解锁,第一级电磁解锁装置5上的活动销51向内收缩,不再被限位块7阻挡,内套管3在弹簧4的作用下向外套管2底部运动(如图5所示),直至内套管3上的第二级电磁解锁装置6上的活动销51被限位块7阻挡(如图6所示),进入状态B;此时的回缩机构1与初始状态相比较,整体长度缩短,回缩机构1将牵引锤12从地面提起,从而解除无效牵引。若牵引锤12继续下降,再次落地造成无效牵引,限位开关8再次触发,则第二级电磁解锁装置6解锁,内套管3继续回缩直至弹簧底座31被限位块7阻挡(如图7所示),进入状态C,此时回缩机构1进一步缩短,再次将牵引锤12从地面提起,从而解除无效牵引。若牵引锤12继续下降,再次落地造成无效牵引,限位开关8再次触发,此时回缩机构1已无法再回缩,此时单片机9向报警器10发出报警指令,报警器10发出警报,呼叫医护人员过来及时处理,重置回缩机构1。

重置回缩机构1时,将内套管3从外套管2内拉出,当电磁解锁装置上的活动销51的下表面触碰到限位块7时,由于活动销51的下表面设有斜坡,活动销51受到限位块7的挤压而向内回缩;当活动销51与限位块7分离时,活动销51不再受到限位块7的挤压,活动销51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弹出,锁定内套管3,回到状态A。

实施例2

如图8-图10所示,一种骨科用牵引装置中的回缩机构,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将实施例1中的限位块7替换为设置在内套管3侧壁上的限位槽13,将实施例1中的限位开关8替换为设置在牵引锤12侧面的位移传感器14,且弹簧底座31上还设有限位板35。

回缩机构1安装在牵引绳11与牵引锤12之间;工作时,回缩机构1的第一级电磁解锁装置5上的活动销51被限位槽13的上沿顶住,第一级电磁解锁装置5处于锁定状态,此时弹簧4压缩至最短,回缩机构1的整体长度最长,位移传感器14的测量值大于单片机9的设定值,未达到解锁条件;当牵引锤12落地造成无效牵引时,位移传感器14的测量值小于或等于单片机9的设定值,单片机9判定达到解锁条件,单片机9向第一级电磁解锁装置5发出解锁指令,第一级电磁解锁装置5上的活动销51向内收缩,不再被限位槽13上沿阻挡,内套管3在弹簧4的作用下向外套管2底部运动,直至内套管3上的第二级电磁解锁装置6上的活动销51被限位槽13上沿阻挡;此时的回缩机构1与初始状态相比较,整体长度缩短,回缩机构1将牵引锤12从地面提起,从而解除无效牵引。若牵引锤12继续下降,再次落地造成无效牵引,单片机9判定达到解锁条件,单片机9向第二级电磁解锁装置6发出解锁指令,则第二级电磁解锁装置6解锁,内套管3继续回缩直至弹簧底座31上的限位板35被限位槽13上沿阻挡,此时回缩机构1进一步缩短,再次将牵引锤12从地面提起,从而解除无效牵引。若牵引锤12继续下降,再次落地造成无效牵引,此时回缩机构1已无法再回缩,此时单片机9向报警器10发出报警指令,报警器10发出警报,呼叫医护人员过来及时处理,重置回缩机构1。重置回缩机构1时,将内套管3从外套管2内拉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