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提醒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2186发布日期:2019-04-05 20:18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输液提醒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件附属器件,具体是一种输液提醒器。



背景技术:

在输液过程中:一是患者或其家属必须时刻留意输液的进度,当输液袋(或瓶)中药液流完,特别是滴管中的药液也流完液面下降到滴管以下空气进入滴管下方引流管后必须叫医生排除,患者和看护人员也会紧张,当引流管中药液也流尽时就会发生“回血”(血液从病人体中倒流到引流管中),极有可能出现使患者惊慌甚至造成血液被污染的危险。由于输液时间较长,一般超过半小时,要患者或家属随时留意输液进度,使患者不能安心休息,使家属有事也走不开。特别是对那些每天要输多瓶药液、每天都要输液的患者及其家属来说,时刻留意输液进度是件劳心劳力的事情。让护士或护工留意输液进度也不现实,通常一个护士或护工,同时要看护多个病房的多个病患;二是患者不小心压住滴管下的引流管、或空气泡进入引流管形成阻塞、或血管堵塞等使药液不能顺利进入人体等异常情况时有发生,如发现不及时,必然给患者带来扎针处肿胀难消疼痛难忍和更换针头带来高额经济损失等的不良影响;三是须在无光亮状态从各方向也能观察到输液液体流速的快慢;四是当输液滴速突然超过当前滴速较多时须及时报警提醒,避免老年病人因滴速过快造成肾脏、心脏无法承受等事故发生。

针对上述情况,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多种输液提醒器,但这些输液提醒器有的检测功能单一,检测准确性差;有的采用光电传感器进行检测,但滴管稍微倾斜就误动作,检测到报错的信号;有的虽有灯光提醒,但光源都是在侧面上不便观察;有的虽然功能强但十分复杂,技术含量和成本极高,一般经济收入家庭根本用不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检测、防止提醒器检测误动作的输液提醒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液提醒器,包括第一探头、夹持装置、第二探头、第三探头、控制模块、提醒装置和电源盒,所述第一探头夹持在输液袋底部,用于将第一探头检测位置所对应的输液袋内液位变化信息转换为第一电信号;所述夹持装置具有用于夹持滴管上段部分和与该滴管上端相邻、连通的导流管部分的两瓣夹身;所述第二探头嵌入在导流管对应夹持装置的夹身内,用于将第二探头检测位置所对应的导流管内的液位变化信息转换为第二电信号;所述第三探头主要由发射管和接收管组成,该发射管和接收管沿纵向方向、一一对应地嵌入夹持装置的两瓣夹身内,使滴管滴嘴位于发射管和接收管之间,用于将第三探头检测位置所对应的滴管滴嘴处的液滴的下滴变化信息转换为第三电信号;所述控制模块预置有第一基准数字信号、第二基准数字信号、第三基准数字信号,且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采集第一探头的第一电信号、第二探头的第二电信号、第三探头的第三电信号,将所述采集的第一电信号、第二电信号、第三电信号分别对应转换成第一实时数字信号、第二实时数字信号、第三实时数字信号,所述控制模块将第一基准数字信号、第二基准数字信号、第三基准数字信号与第一实时数字信号、第二实时数字信号、第三实时数字信号一一对应比较,根据各自的比较结果分别向提醒装置发送控制信号;所述电源盒内置有电路板以及为第一探头、第二探头、第三探头、控制模块和提醒装置供电的电源,通过连接支架吊装在夹持装置的正下方,所述连接支架上端与夹持装置中一瓣夹身的底端固定连接,下端与电源盒顶端活动连接,并且该活动连接处限定电源盒只能够沿纵向方向偏摆;当滴管被拉至倾斜的过程中,所述夹持装置和滴管在电源盒、连接支架以及电源盒和连接支架之间的活动连接的共同作用下只能够向纵向方向进行偏移,使滴管滴嘴处下滴的液滴始终位于第三探头的发射管和接收管之间,检测滴管滴嘴处的液滴的下滴变化信息。

所述夹持装置的两瓣夹身为类似于票据夹的两瓣夹子结构,这两瓣夹身通过铰轴和弹簧铰接在一起,当这两瓣夹身保持夹紧状态时,该夹持装置的两瓣夹身合在一起,内部构成夹装滴管上段部分和与该滴管上端相邻、连通的导流管部分的内腔,并且该内腔上开设有匹配于加药管的贯通孔。

进一步,所述内腔的上段内径与导流管外径相互匹配、下段内径与滴管的外径相互匹配,并且中段内径大于下段内径。

所述提醒装置为蜂鸣器和提醒指示灯。

进一步,所述提醒指示灯至少五个,其中一个提醒指示灯位于电源盒的上表面上,其他四个提醒指示灯位于电源盒的侧面上。

所述第一探头通过夹子夹持在输液袋底部,该第一探头主要由压力可调开关和水银开关组成。

所述第二探头为光电传感器,该光电传感器主要由发射管和接收管组成。

进一步,所述第二探头的发射管与第三探头的发射管串联连接在一起。

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计速电路,该计速电路预置有第四基准数字信号,当计速电路接收到第三探头检测到的第三电信号时,计速电路将所述第三电信号转换成第四实时数字信号,所述计速电路将第四基准数字信号与第四实时数字信号相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向提醒装置发送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检测输液袋、导流管和滴管滴嘴多处的信号变化来实现多功能、一体化检测;当滴管被拉至倾斜的过程中,夹持装置和滴管在电源盒的作用下只能够向纵向方向进行偏移,使滴管滴嘴处下滴的液滴始终位于第三探头的发射管和接收管之间,检测滴管滴嘴处的液滴的下滴变化信息。防止提醒器误动作。还实现了贫困家庭的病人用得起。

2.本实用新型中,当输液袋内液体液面降至10毫升左右提醒,能使换药有3分钟左右的充足时间,避免看护人员紧张;

当输液液体液面降至导流管1/3左右时报警,提醒看护人员立即停止输液;在无光亮并在5米以外都能观察到输液液体滴速的快慢,其中一只滴速指示灯为高亮度雾状散光LED指示灯安装在电源盒的顶端;当输液滴速突然超过当前滴速(能随时可调)较多时能及时报警,避免老年病人因滴速过快造成肾脏、心脏等无法承受等事故发生,如果针头被滑脱更是能报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电路部分的系统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部分的总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检测输液袋的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检测导流管的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检测液滴的下滴变化信息的电路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检测液滴的滴速变化信息的电路图。

图8是实施例2的总电路图。

图中代号含义:1—第一探头;2—第二探头;3—第三探头;4—控制模块;5—电源盒;6—电源;7—提醒装置;8—夹持装置;9—连接支架;10—电源开关;11—压力可调开关;12—水银开关;13—支架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输液提醒器,包括第一探头1、夹持装置8、第二探头2、第三探头3、控制模块4、提醒装置7和电源盒5。所述电源盒5内置有为第一探头1、第二探头2、第三探头3、控制模块4和提醒装置7供电的电源6,并且该电源盒5经连接支架9吊装在夹持装置8的正下方,一方面为整个输液提醒器供电,另一方面作为配重物为夹持装置8配重,防止使用中,滴管随引流管被拉至倾斜状态,第三探头3检测误动作。为了达到较好的配重效果,优选选择电源盒5的重量为100克以上。所述提醒装置7中的一只滴速指示灯F2-1为高亮度雾状散光LED指示灯安装在电源盒5的顶端(即电源盒上表面上),方便从任意方向观察滴速状况;当输液滴速突然超过当前滴速较多时须及时报警提醒,避免老年病人因滴速过快造成肾脏、心脏无法承受等事故发生,提高了安全性。其中,所述电源盒5内置有电路板以及为第一探头1、第二探头2、第三探头3、控制模块4和提醒装置7供电的电源6,通过连接支架9吊装在夹持装置8的正下方,所述连接支架9上端与夹持装置8中一瓣夹身的底端固定连接,下端与电源盒5顶端活动连接(即通过横向布置[参见图1所示,电源盒5的长度方向]的支架连接轴13,或者横向布置的、软质且较宽的长方形带子连接),并且该活动连接处限定电源盒5只能够沿纵向方向(参见图1所示,电源盒5的厚度方向)偏摆;当滴管被拉至倾斜的过程中,所述夹持装置8和滴管在电源盒5、连接支架9以及电源盒5和连接支架9之间的活动连接的共同作用下只能够向纵向方向进行偏移,使滴管滴嘴处下滴的液滴始终位于第三探头3的发射管和接收管之间,检测滴管滴嘴处的液滴的下滴变化信息。

所述第一探头1夹持在输液袋底部,用于将第一探头1检测位置所对应的输液袋内液位变化信息转换为第一电信号;所述控制模块4内预存有第一基准数字信号,且所述控制模块4用于采集第一探头1的第一电信号,将所述采集的第一电信号转换成第一实时数字信号,所述控制模块4将第一基准数字信号与第一实时数字信号一一对应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向提醒装置7发送控制信号。当第一探头1检测到输液袋内的液体不低于输液袋内的最低处时,控制模块4将第一基准数字信号与第一实时数字信号一一对应比较,控制模块4不动作。当第一探头1检测到输液袋内的液体低于输液袋内的最低处时,控制模块4将第一基准数字信号与第一实时数字信号一一对应比较,控制模块4动作,控制模块4向提醒装置7发送控制信号。具体参见图4所示,闭合电源开关10,接通电源6后:(1)当输液袋内液体较多时,输液袋内液体的胀力使第一探头1的压力可调开关11张开而断路,F点电压为0v,指示灯F3不亮,三极管G3也不导通,C点即“IC1-3”的“正输入”端第10脚的电压为0v,低于参照点A点2v的电压,“IC1-3”输出端J点电压为0v,G1不导通,蜂鸣器不发声;(2)当输液袋内液面降至10毫升(可调)时,探头1动片的回力克服输液袋的胀力而接通电源6,使F点电压为4.5v,F3亮,同时开始对C3充电并经R15使G3导通,C点电压为4v左右高于A点2V的电压,J点由0v升高到4v左右经R5使G1导通,蜂鸣器发声,但约10秒钟C3充电满后,因R14取值较大并与R15是串联,使G3的上偏置电阻值增大,大到使G3截止导通,C点电压又为0v低于A点2V的电压,J点降为0v使G1截止导通,蜂鸣器停止发声但F3仍闪亮,表示还有3分钟左右输液袋内液体将流尽,须通知医生换药;(3)当用输液瓶替换输液袋时,因探头1无法固定而悬空倒置,与之串联的水银开关12自动断开,该功能失效。

从上面分析看出:C点电压高于A点(以下简称C点为“1”)时蜂鸣器发声报警,C点电压低于A点(以下简称C点为“0”)时蜂鸣器不发声。下述类似分析不再重述。

所述夹持装置8具有用于夹持滴管上段部分和与该滴管上端相邻、连通的导流管部分的两瓣夹身;

所述第二探头2的发射管和接收管嵌入在导流管对应夹持装置8的夹身上,用于将第二探头2检测位置所对应的导流管内的液位变化信息转换为第二电信号;所述控制模块4内预存有第二基准数字信号,且所述控制模块4用于采集第二探头2的第二电信号,将所述采集的第二电信号转换成第二实时数字信号,所述控制模块4将第二基准数字信号与第二实时数字信号一一对应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向提醒装置7发送控制信号。当第二探头2检测到导流管内的液体不低于第二探头2的检测位置时,控制模块4将第二基准数字信号与第二实时数字信号一一对应比较,控制模块4不动作。当第二探头2检测到导流管内的液体低于第二探头2的检测位置时,控制模块4将第二基准数字信号与第二实时数字信号一一对应比较,控制模块4动作,控制模块4向提醒装置7发送控制信号。具体参见图5所示,第二探头2夹在“导流管”外,接通电源6后:(1)当“导流管”内液面在第二探头2的上方时,第二探头2发射管发出的红外光束透过“导流管”内透明液体,接收管受光后使IC1-2的“负输入”端第6脚即B点电压为2.5v,高于IC1-2的“正输入”端第5脚即A点的2V,使IC1-2的“输出”端第7脚即G点输出为“0”,此时指示灯F1不亮,蜂鸣器也不发声报警;(2) 当“导流管”内液面在第二探头2的下方时,第二探头2红外光束透过“导流管”但无液体阻隔,使IC1-2的“负输入”端第6脚即B点电压为1v,低于IC1-2的“正输入”端第5脚即A点的2V,使IC1-2的“输出”端第7脚即G点输出为“1”,此时:一是使灯F1亮;二是经D1使C点电压为“1”而发声报警,须立即停止或减慢输液并通知医生立即处置,否则几秒钟后“滴管”中液体将流尽使下方“引流管”中进入空气而带来麻烦。调整分压电阻R7阻值的大小可调整工作灵敏度。

所述第三探头3主要由发射管和接收管组成,该发射管和接收管沿纵向方向、一一对应地嵌入夹持装置8的两瓣夹身内,使滴管滴嘴位于发射管和接收管之间,用于将第三探头3检测位置所对应的滴管滴嘴处的液滴的下滴变化信息转换为第三电信号;所述控制模块4内预存有第三基准数字信号,且所述控制模块4用于采集第三探头3的第三电信号,将所述采集的第三电信号转换成第三实时数字信号,所述控制模块4将第三基准数字信号与第三实时数字信号一一对应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向提醒装置7发送控制信号。一是当第三探头3检测到滴管滴嘴处的液滴短时挡住第三探头3时,控制模块4将第三基准数字信号与第三实时数字信号一一对应比较,控制模块4向提醒装置7发送一个控制信号,使一个提醒指示灯亮(即提醒指示灯F2-1),另外一个相对应的提醒指示灯不亮(即提醒指示灯F2-2);二是当第三探头3检测到滴管滴嘴处的液滴短时不挡住第三探头3时,控制模块4将第三基准数字信号与第三实时数字信号一一对应比较,控制模块4向提醒装置7发送另一个控制信号,使另一个提醒指示灯亮(即提醒指示灯F2-2),相对应的一个提醒指示灯不亮(即提醒指示灯F2-1);三是当第三探头3检测到滴管滴嘴处的液滴始终挡住第三探头3时,控制模块4将第三基准数字信号与第三实时数字信号一一对应比较,控制模块4向提醒装置7发送一个控制信号,使蜂鸣器报警;四是当第三探头3检测到滴管滴嘴处的液滴始终不挡住第三探头3时,控制模块4将第三基准数字信号与第三实时数字信号一一对应比较,控制模块4向提醒装置7发送一个控制信号,使蜂鸣器报警。具体参见图6所示,输液正常状态(每分钟10滴以上,即6秒钟最少滴1滴)时,指示灯F2-1和F2-2交替亮灭并与滴管滴嘴中下落的液滴珠同步亮灭但不发声报警,方便了观察输液的快慢,F2-1安装在机体的顶端方便从任意方向观察滴速状况,F2-2安装到相邻的面板处。当滴嘴中液体由正常速度下滴但因被堵后变成停止下滴,即液体不流出时,F2-1和F2-2只有一支始终点亮并发声报警。由第三探头3采集信息,实现原理如下:

第三探头3夹在滴管外部上端,工作原理与第二探头2相似。总体讲:从滴管滴嘴每落下一滴液体,都切割第三探头3的红外光束一次,接收管正端经电阻R8分压,使IC1-1的“负输入”端第2脚即D点电压在2.5V和1V间交替变化一次,使F2-1和F2-2交替点亮一次,这样在正常滴速时方便了观察输液的快慢。但是如果因某种原因,如针尖歪斜,或引流管湾折或受压等因素造成滴嘴中无液体流出或太慢时的两种情况,工作原理是:(1)当滴管滴嘴下,液滴珠始终悬起档住第三探头3的红外光束时,IC1-1的“负输入”端第2脚即D点电压为2.5V高于IC1-1的“正输入”端第3脚即A点的2V,使IC1-1的输出端第1脚即H点输出为“0”,此时:一是使F2-1不亮;二是使IC1-4的“负输入”端第13脚为“0”低于其“正输入”端第12脚即A点的2V,使IC1-4的“输出端”第14脚即E点为“1”,F2-2亮;三是经电阻R10对C2开始充电,7秒钟充满后经D2使C点由“0”变成“1”蜂鸣器才发声报警;四是经R11使G2导通N点电压接近为“0”。(2) 当滴管滴嘴下,无液滴珠悬起档住第三探头3的红外光束时,IC1-1的“负输入”端第2脚即D点电压为1V低于IC1-1的“正输入”端第3脚即A点的2V,使IC1-1的输出端第1脚即H点输出为“1”,此时:一是使F2-1亮;二是使IC1-4的“负输入”端第13脚为“1”高于其“正输入”端第12脚即A点的2V,使IC1-4的“输出端”第14脚即E点为“0”,F2-2不亮;三是经电阻R11使G2导通截止,经R12对C1开始充电,7秒钟充满后经D4使C点由“0”变成“1”蜂鸣器才发声报警;四是D3对C2快速放电。调整分压电阻R8阻值的大小可调整工作灵敏度。

使用中:(1)如果F2-1和F2-2交替亮灭但不发声报警,表示输液(滴速)正常;(2)如果F2-1、F2-2只有1支始终亮且持续发声报警,表示针头歪斜或“引流管”湾折完全堵塞,必须立即检查,停止输液并呼叫医生立即处置,否则病人扎针处很快会肿胀或血液回流,绝对造成病人痛苦甚至感染事故和可能更换(留滞)针头等高额的费用损失;(3)如果F2-1和F2-2十分缓慢地交替点亮并间断短暂发声报警,表明液体滴速太慢(每1分钟在10滴以下),需要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所述控制模块4还包括计速电路,该计速电路预置有第四基准数字信号,当计速电路接收到第三探头3检测到的第三电信号时,计速电路将所述第三电信号转换成第四实时数字信号,所述计速电路将第四基准数字信号与第四实时数字信号相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向提醒装置7发送控制信号。当滴管滴嘴处的液滴的滴速信息超过(或低于)第四基准数字信号的设定值,控制模块4将第四基准数字信号与第四实时数字信号一一对应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向提醒装置7发送控制信号,使蜂鸣器和提醒指示灯报警。具体参见图7所示, 当前输液滴速在每分钟30滴及以上,当滴速突然超过当前滴速时,指示灯F4间断点亮并间断发声报警,仍由第三探头3采集信息。

下面以每16秒钟滴16滴(每分钟60滴)为正常(即提醒指示灯F4不亮不发声报警)滴速来分析工作原理:

一是IC3为12位二进制串行计数器/分频器集成电路CD4040,用于计算“X”(秒钟)内从“滴嘴”中下滴的滴数;二是IC2为14位二进制串行计数器/分频器和振荡器集成电路CD4060,用于预置“X”的长短(由W4调节);三是IC3和IC2的复位端第11脚和第12脚连结于同一点K点,目的是使二者同时计数同时复位。从“滴嘴”下滴1滴IC1-4的输出端第14脚在“0”和“1”交替1次,因第14脚与IC3的计数输入端第10脚相连,故IC3就计数1(滴)。假设IC3和IC2的复位端K点开始为“0”,IC3便开始计(滴)数,IC2同时开始计时“X”:(1)当IC3计数到16(滴)时IC3的第3脚就由“0”变成“1”,IC2计时“X”秒也使IC2的第3脚与IC3的第3脚同步由“0”变成“1”,此时IC2第3脚经二极管D6使K点瞬间为“1”而使IC2和IC3同时复位,完成了一个“X”秒钟内(“X”=1、2、3、4、5、……)的一个循环,F4不亮也无声音报警,但同时开始下一个循环;(2)从“(1)”可知,如果每个循环中“X”秒不变,那么:一是、IC3计数到16(滴)或者少于16(滴)时,F4是不亮也是无声音报警的;二是、IC3计数到大于16(滴)时,IC3第3脚就会在超过预置“X”秒后的时间内保持为“1”点亮F4,并经D5使C点为“1”发声报警;(3)调节电位器W4阻值大小可预置“X”秒数,如预置当前“X”为16秒,那么每计数到16(滴)时就复位,即完成一个循环。

所以,使用中正常输液滴速确定后,旋转电位器W4处于发声与不发声的临界状态停止旋转。但经大量实践,该功能在正常滴速达每分钟30滴以上输液管针头异外被拔出,或因更换液体品种后导致滴速加快较多时工作非常可靠。如果处置适当,该功能可有效避免老年病人输液速度过快心脏肾脏等无法承受但又抢救不及时导致甚至是死亡的严重后果。

所述夹持装置8的两瓣夹身为类似于票据夹的两瓣夹子结构,这两瓣夹身通过铰轴和弹簧铰接在一起,当这两瓣夹身保持夹紧状态时,该夹持装置8的两瓣夹身合在一起,内部构成夹装滴管上段部分和与该滴管上端相邻、连通的导流管部分的内腔,并且该内腔上开设有匹配于加药管的贯通孔。优选的,所述内腔的上段内径与导流管外径相互匹配、下段内径与滴管的外径相互匹配,并且中段内径大于下段内径。以适应不同类型的输液管。

所述提醒装置7为蜂鸣器和提醒指示灯(提醒指示灯包括F1、F2-1、F2-2、F3和F4)。所述提醒指示灯至少五个,其中一个提醒指示灯(即F2-1)位于电源盒5的上表面上,其他四个(即F1、F2-2、F3和F4)提醒指示灯位于电源盒5的侧面上。

所述第一探头1通过夹子夹持在输液袋底部,该第一探头1主要由压力可调开关11和水银开关12组成。

所述第二探头2为光电传感器,该光电传感器主要由发射管和接收管组成。优选的,所述第二探头2的发射管与第三探头3的发射管串联连接在一起,以节约用电。

另外,滴管上端连通的导流管,下端连通引流管,滴管和该滴管上端相邻、连通的导流管之间的管壁上开设有加药管。

实施例2

参见图8所示:本实施例2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集中到C点的“正”电压信号,由D1、D2、D4、D5分别作为不同报警声(或语音)的信号源,或者无线发射信号源进行系统联网,适合医院监测指示系统。

以上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