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牵引式马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6394发布日期:2019-04-13 00:51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牵引式马甲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牵引式马甲。



背景技术:

颈椎俯卧位的摆放一直以来是围手术期的一个风险较高的操作技术,摆放颈椎俯卧位的目的是使患者的头面部向下,保持颈部伸直位,便于手术野的暴露,方便医生手术。而现有的摆放方法耗时费力,易发生压疮,易造成病人的神经、肢体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牵引式马甲。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牵引式马甲,包括前胸片、位于前胸片上侧两端的肩部以及与肩部相连接的后系带,两个所述的肩部之间的前胸片为向下凹的半椭圆,所述的前胸片中部设有垂直向下开口逐渐变大的V形口,所述的后系带的带宽由与肩部的连接端向外逐渐变窄,且后系带最大带宽要小于半椭圆的最大直线距离的1/2。

进一步地,所述的肩部为夹层封闭结构,肩部的夹层中填充有丝绵。

进一步地,所述的V形口的上端采用圆弧过渡。

在病人入手术室后,将马甲穿在病人身上。摆体位时患者俯卧在手术床上,头面部放置在头托上,并固定。前胸片下端形成两根体前系带,在患者俯卧后先将马甲的前胸片拉平整并向后牵引两根所述的前系带,并将前系带固定在手术床两侧上,安置好患者的上肢,将两根后系带在后背部交叉向后牵引,保持双肩部持续向后牵引,使颈后部保持适当的张力,并将后系带固定在手术床两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方便妥善安置双肩、双上肢;

2、不会给病人的皮肤造成过敏;

3、肩部皮肤不会出现压疮和压红;

4、给手术医生提供充分暴露的手术视野;

5、缩短体位摆放时间,摆放置时间由原来的20分钟缩短到2-5分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展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后视图;

图中,1、前胸片,1-1、半椭圆,1-2、前系带,2、肩部,3、后系带,4、V形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牵引式马甲,包括前胸片1、位于前胸片1上侧两端的肩部2以及与肩部2相连接的后系带3,两个所述的肩部2之间的前胸片1为向下凹的半椭圆1-1,在牵引式马甲使用时,前胸片1上侧的半椭圆1-1结构能够与患者的颈部较好的配合在一起;所述的前胸片1中部设有垂直向下开口逐渐变大的V形口4,前胸片1的V形口4使得前胸片1下侧形成两根前系带1-2,两根所述的前系带1-2用于马甲的体前侧固定;前胸片的V形口4还使得患者的腹部得以空出,避免负压增加,保持呼吸通畅,还有患者的会阴部空出,保护重要器官不受压;所述的后系带3的带宽由与肩部2的连接端向外逐渐变窄,且后系带3最大带宽要小于半椭圆1-1的最大直线距离的1/2,如图1所示,两侧的肩部3与相对应侧的半椭圆1-1相接触的点的连线即为半椭圆1-1的最大直线距离,采用较窄的后系带3,使得后系带3在交叉固定后能够保证患者的颈后部能够留出足够的手术消毒范围部位。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在牵引式马甲的制作过程中,肩部2先采用两层棉布制成一端开口的口袋结构,然后在肩部2的夹层中填充有丝绵,填充完毕后,将肩部2的开口缝上形成封闭结构;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牵引后系带3将患者的颈部拉直,在肩部2填充丝绵,可以增加肩部2的柔软度,有效的防止牵引后系带3时,肩部2将患者的肩膀勒伤。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的V形口4的上端采用圆弧过渡,避免V形口4上端出现尖端,在前系带1-2的拉扯过程中马甲出现撕裂。

在病人入手术室后,将马甲穿在病人身上。摆体位时患者俯卧在手术床上,头面部放置在头托上,并固定。前胸片下端形成两根体前系带,在患者俯卧后先将马甲的前胸片拉平整并向后牵引两根所述的前系带,并将前系带固定在手术床两侧上,安置好患者的上肢,将两根后系带在后背部交叉向后牵引,保持双肩部持续向后牵引,使颈后部保持适当的张力,并将后系带固定在手术床两侧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