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口腔隔离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2080发布日期:2019-04-29 12:24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口腔隔离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口腔隔离构造。



背景技术:

现有的牙科手术后,如植牙或智齿拔除等,在术后会在牙龈上留下伤口。然而,人体的口腔中隐藏有许多细菌,若手术伤口未能妥善保护,则很容易遭受感染而恶化,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所以急需一种能隔离的构造来保护伤口。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口腔隔离构造,以解决所述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口腔隔离构造,包括:一本体,其凹设有一对应人体牙齿排列形状的弧形槽穴;所述本体设有一顶壁、一外弧壁及一内弧壁,其中所述外弧壁及所述内弧壁间隔地连接于所述顶壁;所述外弧壁具有一左侧段及一右侧段;一隔离部,其设于所述外侧壁的左侧段或右侧段的外侧。

所述隔离部为一与其所在的左侧段或右侧段一体固着的垫块,且所述垫块的宽度较所述内弧壁的宽度大。

所述隔离部为一自所述外侧壁的左侧段或右侧段伸出的片体。

所述槽穴具有一底面,且所述底面形成对应牙齿的形状。

所述本体的顶壁为平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比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医用口腔隔离构造,患者能够在牙科手术后,避免伤口接触口腔内侧的细菌而引发感染,具有很好的隔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

如第1至3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口腔隔离构造的第一实施例,包括有一本体1,所述本体1形成对应人体牙齿排列的弧状。沿所述本体1凹设有一对应人体牙齿排列形状的弧形槽穴2,以供所述本体1可以通过所述槽穴2套于牙齿上。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槽穴2可形成对应上颚牙齿排列的形状,或形成对应下颚牙齿排列的形状,分别供所述本体1可以通过所述槽穴2套于上颚或下颚的牙齿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槽穴2设有一底面21,其中所述底面21形成对应牙齿的形状,从而可使所述槽穴2更密合地套设于牙齿上。

由于所述槽穴2的设置,所述本体1设有一顶壁11、一外弧壁12及一内弧壁 13,其中所述外弧壁12及所述内弧壁13间隔地连接于所述顶壁11,以此形成所述槽穴2。其中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所述顶壁11为一平面。所述外弧壁12具有一左侧段121及一右侧段122,对应于口腔左、右两侧臼齿的位置,且如第1图及第2图所示,所述左侧段121或所述右侧段122其中一者的外侧设有一隔离部3A。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部3A为一自所述外侧壁12的左侧段121或右侧段122伸出的片体,且所述隔离部3A延伸至其所在的左侧段121 或右侧段122的外侧。

牙科手术后,针对手术进行的位置位于口腔的左侧或右侧,挑选所述隔离部设于对应位置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将其套设于牙齿上。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如第4图所示,所述本体1通过所述槽穴2套于牙齿4上,而所述隔离部3A则伸于牙龈41与口腔内侧42之间。据此,手术的伤口可被所述本体1覆盖,并且通过所述隔离部3A隔开口腔内侧42,避免伤口接触口腔内侧42而引发感染。

如第5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所述隔离部的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部3B为一与其所在的左侧段121或右侧段122一体固着的垫块,且所述隔离部3B的宽度较所述内弧壁13的宽度大。据此,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使用时如第6图所示,所述本体1通过所述槽穴2套于牙齿4上,而所述隔离部3B则介于牙龈41与口腔内侧42之间,因而产生隔离作用,避免伤口接触口腔内侧42而引发感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医用口腔隔离构造,患者能够在牙科手术后,避免伤口接触口腔内侧的细菌而引发感染,具有很好的隔离效果。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