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下肢牵引术引起足跟压疮的足踝减压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5691发布日期:2019-05-31 21:42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下肢牵引术引起足跟压疮的足踝减压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骨科患者行下肢牵引术时为了防止足踝压疮的足踝垫。



背景技术:

牵引术是骨科治疗骨折常用的方法之一,牵引术包括骨牵引术和皮牵引术。行牵引时下肢需要相对制动,足跟部和内外踝皮肤易受压而发生压疮,目前常用毛巾、棉垫、脚圈踮起足跟部,或用泡沫敷料粘贴足跟部来防止压疮。毛巾、棉垫需要经常调换高度和角度,两侧还需固定,棉垫垫久了会变硬需弃掉换新垫,很不方便。或者使用一种圆柱形中空的脚圈包裹住足跟和足踝,这种脚圈有预防足跟压疮的作用,但这种脚圈由于底部是圆形,牵引时足根部不稳易导致下肢的内旋和外旋,且因其整体的厚度是一样,患者牵引时因踝部垫过厚使下肢牵引带两侧的拉力带的拉力分解,足踝部受挤压患者还会感到不适,从而影响牵引效果。而使用其它泡沫敷料粘贴足跟部预防压疮,敷料易脱落,还会增加医疗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简便、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的防止下肢牵引引起足跟压疮的足踝减压垫,能够有效的避免因足跟部皮肤直接接触床面或与外固定架表面上绷带产生的摩擦力和牵引带于内外踝产生的剪切力增大而形成压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止下肢牵引术引起足跟压疮的足踝减压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U型槽形状的减压垫本体,减压垫本体下表面为平面,减压垫本体左侧的外表面和右侧的外表面均为竖直面,减压垫本体的内表面为向下凹陷的弧面,在减压垫本体弧形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三个凹陷的凹面,三个凹面分别为:用于容纳足跟部的足跟部凹面,用于容纳足外踝的足外踝凹面,用于容纳足内踝的足内踝凹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包括:

减压垫本体的长度为14cm、宽度为11cm、高度为9cm,减压垫本体内表面的最低点距离减压垫本体的下表面的距离为3cm。

减压垫本体使用泡沫海绵或者记忆棉制成,减压垫本体的下表面和减压垫本体左、右两侧的外表面均帖附有一层棉麻布以提高减压垫本体的耐磨度和摩擦力,减压垫本体的内表面以及三个凹面均贴附有一层绒布以使患者足跟部或足踝部更加舒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使用时,操作者一手手持减压垫本体并调整好位置,另一手提起脚上1/3处按照足踝外形放入减压垫本体的弧形的内表面并调整,使足跟部、足外踝和足内踝分别被足跟部凹面、足外踝凹面、足内踝凹面包裹。是根据人体足踝模型设计,内侧形状与足踝贴合紧密融合一体,皮肤接触部位用柔软纯棉布料,使患者感到舒适,足踝部薄厚适中,底部平稳。患者行皮牵引术时,即预防压疮又防止足部内外旋,还不阻碍皮牵引的牵引力。行骨牵引术患者即可防止足部内外旋又可以防止压疮发生。

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解决骨科下肢牵引术患者足跟以及踝部易发生压疮和足部内外旋问题,临床应用20例下肢骨折患者,收到良好效果,无不良反应,有效率达97%以上,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提高了社会效益,达到最佳诊疗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止下肢牵引术引起足跟压疮的足踝减压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减压垫主体,2.足跟部凹面,3.足外踝凹面,4.足内踝凹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止下肢牵引术引起足跟压疮的足踝减压垫,包括一个U型槽形状的减压垫本体1,减压垫本体1的下表面为水平面,减压垫本体1的左侧的外表面和右侧的外表面均为竖直面,减压垫本体1的内表面向下凹陷的弧面,减压垫本体1的弧形的内表面形成的空间用于容纳足跟和踝关节,在减压垫本体1弧形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三个凹陷的凹面,三个凹面分别为:用于容纳足跟部的足跟部凹面2,用于容纳足外踝的足外踝凹面3,用于容纳足内踝的足内踝凹面4。

本实施例中,减压垫本体1的长度为14cm、宽度为11cm、高度为9cm,减压垫本体1内表面的最低点距离减压垫本体1的下表面的距离为3cm。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耐用度和使用时的舒适度更高,减压垫本体1使用泡沫海绵或者记忆棉制成,减压垫本体1的下表面和减压垫本体1左、右两侧的外表面均帖附有一层棉麻布(或者麻布、帆布等耐磨布料)以提高减压垫本体1的耐磨度和摩擦力,减压垫本体1的内表面以及三个凹面均贴附有一层绒布以使患者足跟部或足踝部更加舒适。

使用时,操作者一手手持减压垫本体1并调整好位置,另一手提起脚上1/3处按照足踝外形放入减压垫本体1的弧形的内表面并调整,使足跟部、足外踝和足内踝分别被足跟部凹面2、足外踝凹面3、足内踝凹面4包裹。然后使下肢牵引带的两个牵引拉力带分别贴附在减压垫本体1左、右两个外表面上,即包裹了患者的足跟和足踝部后的减压垫本体1位于下肢牵引带的两个牵引拉力带之间,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体积小,减压垫本体1的左、右两个外表面为竖直面,因此下肢牵引带的两个牵引拉力带可沿自身直线贴附在减压垫本体1左、右两个外表面上,不会造成下肢牵引带两侧的拉力带的拉力分解,由于减压垫本体1的下表面为水平面,牵引时不会导致足根部不稳造成的下肢内旋和外旋,在不影响牵引效果的同时,更好地防止了足跟部和足踝部的压疮,使患者在施行下肢牵引术时更加舒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