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内镜工作钳道置入的双腔球囊空肠营养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5753发布日期:2019-04-16 23:13阅读:7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内镜工作钳道置入的双腔球囊空肠营养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内镜工作钳道置入的双腔球囊空肠营养管。



背景技术:

空肠营养管置入一般先经鼻置入至胃内,继而采用自行蠕动或器械辅助的方式通过幽门。前者常使用球囊或螺旋头结构,后者常通过内镜下设备钳夹管身。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常因局部狭窄、成角等原因,膨大的前端结构无法通过,操作时间长,或置管失败。

为减轻病人置入管体的痛苦,公开(公告)号CN203089938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胃吸引管、空肠营养管一体装置,其中,包括胃吸引管和空肠营养管,所述胃吸引管和空肠营养管均为软管,胃吸引管的上端和空肠营养管的上端共同固定在支架内,空肠营养管设在胃吸引管内,且与胃吸引管内壁紧贴,胃吸引管和空肠营养管的两管腔不相通,空肠营养管的长度大于胃吸引管的长度。

该一体装置,借助内镜地置放到空肠内,手术的病人可术中直视下放置,然而,该装置管体粗大,需设置活检钳、胃吸引管,在活检钳操作下实现置入,其比单独置入空肠营养管所需操作空间更大,易造成创伤,给病人带来痛苦减轻作用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经内镜工作钳道置入的双腔球囊空肠营养管,以解决现有空肠营养管置入操作困难,失败率高,病人痛苦程度高的问题。

具体方案如下:一种经内镜工作钳道置入的双腔球囊空肠营养管,包括空肠营养管、球囊管以及球囊部:

该空肠营养管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口,该球囊部设于该空肠营养管的另一端,且该空肠营养管靠近该球囊部的位置设有第二开口;

该球囊管贯通地设于该空肠营养管内,且该球囊管一端凸伸出该空肠营养管,另一端导通至该球囊部,该球囊部为能膨胀设置。

进一步的,该球囊部设于该空肠营养管的端部,且包覆于该空肠营养管端部的外周壁面上;该球囊管连通该球囊部的一端设于该空肠营养管内。

进一步的,该球囊管固定于该空肠营养管的内壁面上,且该球囊管和该空肠营养管一体成型设置。

进一步的,该球囊部为能弹性膨胀的橡胶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Y形接头,该Y形接头包括一两端贯通的连接筒,该连接筒的开口端适配于该空肠营养管的第一开口,以套设连接于该空肠营养管上;该连接筒上还设有球囊通道,该球囊通道贯穿该连接筒的壁面,且该球囊通道设于该连接筒内的部分朝向空肠营养管的方向延伸,以套设连接于球囊管上。

进一步的,该Y形接头的连接筒以及球囊通道为一体成型;该球囊通道设于该连接筒外的一端,还套设有一球囊接头,以封闭该球囊通道。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橡胶帽,该橡胶帽可拆地套设于该空肠营养管的第一开口上,且该橡胶帽内设有一适配套设于该球囊管的内管帽;该橡胶帽背离该空肠营养管的一端还设有一导丝。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直通接头,该直通接头包括一直通管体,该直通管体的两端各设有一接口部,以分别用于套接于该第一开口以及鼻口腔交换管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双腔球囊空肠营养管,可于内镜的工作钳道到达十二指肠腔时,经活检孔道置入至十二指肠肠腔,而后通过球囊管将灭菌注射用水注入球囊部内,空肠营养管前端的部分可通过胃肠道蠕动进入空肠内,同时内镜沿空肠营养管内的导丝退出。本技术方案避免使用活检钳来钳夹空肠营养管,降低操作难度,减轻病患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双腔球囊空肠营养管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Y形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Y形结构安装于双腔球囊空肠营养管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橡胶帽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橡胶帽套设于双腔球囊空肠营养管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双腔球囊空肠营养管连接直通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所示,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经内镜工作钳道置入的双腔球囊空肠营养管,其包括空肠营养管1、球囊管2以及球囊部3:

在该实施例中,该空肠营养管1是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圆筒形软管,该空肠营养管的开口端为第一开口11,该球囊部2设于该空肠营养管1的封闭端,为实现最小化的管体体积,该实施例中,该球囊部2为一呈圆柱的帽状结构,其套设于该空肠营养管1封闭端的端部,且包覆于该空肠营养管1封闭端的外周壁面上;为实现营养物质的输出,该空肠营养管1靠近该球囊部3的位置设有第二开口12,该第二开口12通过该空肠营养管1导通至第一开口11,实现营养液的输送。

该球囊管2也为圆筒形的软管,且其直径小于空肠影响管1的内径,其贯通地设于该空肠营养管1内:该球囊管2的一端导通至该球囊部3,以形成固定端,该球囊管2的另一端凸伸出该空肠营养管1的第一开口,以形成连接端 20;在该实施例中,由于该球囊部3套设于空肠营养管1的端部,进而该球囊管2连通该球囊部3的一端设于该空肠营养管1内,且该球囊部3为能膨胀设置,优选的,该球囊部3为能弹性膨胀的橡胶材质制成,以在充液后膨胀。

为实现最佳的固定效果以及生产效益,该球囊管2固定于该空肠营养管1 的内壁面上,且该球囊管2和该空肠营养管1一体成型设置,优选的,该球囊部3也是一体成型于该空肠营养管1上的。

再结合图2、图4和图6,该实施例的双腔球囊空肠营养管,还分别配套设有可拆的Y形接头4、橡胶帽6以及直通接头7,以用于双腔球囊空肠营养管不同工作状态使用: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该Y形接头4包括一两端贯通的连接筒,该连接筒上下两个开口端分别为上接口41以及下接口42,该下接口42 的内径适配于该空肠营养管1的第一开口外径设置,进而通过该下接口42,套设连接于该空肠营养管1上;同时,该连接筒上还设有球囊通道5,该球囊通道 5贯穿该连接筒的壁面,以形成外部延伸段51以及内部延伸段52,且该球囊通道5设于该连接筒内的部分为内部延伸段52,该内部延伸段52朝向下接口42 的方向延伸,以套设连接于球囊管2的连接端20上;同时,该球囊通道5设于该连接筒外的一端,即外部延伸段51的末端,还套设有一球囊接头50,以在球囊部3充液后,封闭该球囊通道5,避免回流;在该实施例中,该Y形接头4的连接筒以及球囊通道5都是为一体成型的。

再结合图4和图5所示,该橡胶帽6主体呈圆柱状,且其底端开口,顶端为球面状,并通过底端的开口能可拆地套设于该空肠营养管1的第一开口11上,同样的,且该橡胶帽6内对应该连接端20的位置,设有一适配套设于该球囊管 2上的的内管帽62;该橡胶帽6上端,即背离该空肠营养管1的一端还设有一导丝61。

在该实施例中,该空肠营养管1的管径足以通过内镜工作钳道;导丝61、橡胶帽6及空肠营养管1形成的整体长度超过两倍的内镜工作钳道长度,以便有足够的长度使内镜沿着导丝61退出。

再结合图6所示,该实施例中的空肠营养管1上还可拆安装有一直通接头7,该直通接头7包括一直通管体,该直通管体的两端各设有一接口部,以分别用于套接于该第一开口20以及鼻口腔交换管8上。

经内镜工作钳道置入的双腔球囊空肠营养管还需将经口的空肠营养管1通过鼻口腔交换管8转换为经鼻空肠营养管。导丝61及橡胶帽6与空肠营养管1 分离后,鼻口腔交换管8经直通接头7与空肠营养管1相接,牵引鼻口腔交换管8鼻端,使空肠营养管1经后鼻孔伸自前鼻孔伸出。

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应该知道,上述空肠营养管1、球囊管2、导丝61 的长度可根据临床需求制定;球囊部3可注入液体、气体,并且抽出液体、气体后可恢复原有大小。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对于需要行空肠营养的患者,予行电子胃镜检查,胃镜到达十二指肠腔时,双腔球囊空肠营养管以球囊部3为前端,后端覆盖橡胶帽6,经工作钳道置入至十二指肠肠腔,此时,在继续送进空肠营养管1 的同时将胃镜沿空肠营养管1内的导丝61退出,胃镜退出后分离橡胶帽6与空肠营养管1,再经鼻插入鼻口腔交换管8出口腔,鼻口腔交换管8下端通过直通接头7与空肠营养管1的相接,然后牵拉鼻口腔交换管8鼻端使空肠营养管1 经鼻穿出,分离直通接头7与空肠营养管1,将Y形接头4与空肠营养管1相接,灭菌注射用水由球囊接头50经球囊管2注入球囊部3内,空肠营养管1前端部分可通过胃肠道蠕动继续进入空肠内,形成鼻空肠营养管。

双腔球囊空肠营养管置入完毕后,空肠营养管1连接肠营养管进行空肠营养或连接注射器进行小肠造影等检查。当然,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也应该知道,上述工作原理为本案发明人认为该实施例最佳操作方式,在其它的具体操作中,也可以不适用橡胶帽6、直通接头7以及Y形接头4,只由双腔球囊空肠营养管,也可以实现内镜工作钳道的置入。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