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电动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0043发布日期:2019-06-11 23:36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电动轮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电动轮椅。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社会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世界所有国家应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则的预测,2020年全球老年人口将达到6.9亿,增长率高达82%;根据我国老龄办的统计,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

电动轮椅是帮助有障碍的老人或者高龄老人行走的主要工具,具有操作简单、运动方便等优点。但是,现阶段电动轮椅的主要定位是行走,没有考虑到一些老年人站立困难、手指不灵活等障碍,没有针对这类人群推出更加人性化的功能或者设计。

另外,本申请人申请了一种四轮驱动的万向电动轮椅的专利,专利公告号为CN 206508143 U,其中包括了左旋万向轮和右旋万向轮,在左旋万向轮和右旋万向轮的轮缘上部均设有若干支柱,各所述支柱上均安装有一根双向伸出轴,在各所述双向伸出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锥滚,所述锥滚内安装有滚动轴承,所述锥滚在所述双向伸出轴上自由转动,上述结构结合图纸,我们能够看到,相邻的两个锥滚之间间隙较大,这导致在轮椅行驶时,整体的舒适度有所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的电动轮椅不够人性化,舒适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功能电动轮椅,包括车架、安装在车架上的带靠背的座椅、蓄电池、万向轮以及电路控制装置,所述座椅与车架之间通过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呈左右对称的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前电杆与后电杆,所述前电杆与后电杆呈交叉放置;所述前电杆的尾端铰接在车架的前部,首端铰接在座椅的后部;所述后电杆的尾端铰接在车架的后部,首端铰接在座椅的前部;所述座椅包括座垫、靠背以及脚踏,所述脚踏的一端具有套筒,转轴穿过套筒,且转轴的两端固定在座垫上,所述套筒中部设有翻转臂;所述座垫上设有脚踏电杆,脚踏电杆的尾端铰接在座垫上,首端与翻转臂铰接;所述靠背的下端设有铰接套,一固定轴穿过铰接套,从而实现靠背与座垫的铰接连接,在靠背的外侧设有支臂,靠背电杆的首端铰接在支臂上,尾端铰接在座垫上。

所述电路控制装置包括主控制电路、语音控制电路模块以及手动遥控器,语音控制电路模块与主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主控制电路与前电杆、后电杆、脚踏电杆、靠背电杆均连接;所述语音控制电路模块包括语音接收器与语音转换模块;所述手动遥控器安装在靠背的手扶杆上,语音接收器集成设置在手扶杆上。

所述万向轮包括轮毂,所述轮毂外周呈圆周均布有若干“Y”型支架,“Y”型支架包括两个支耳,相邻两个“Y”型支架的两个相邻的支耳上设有对称的固定轴,两个“Y”型支架之间设置辊子A,辊子A安装在固定轴上,所述辊子A内安装有轴承,所述辊子A在所述固定轴上自由转动;所述两个支耳之间设置辊子B,所述辊子A与辊子B的外周齐平,且辊子A的两端与辊子B的端面之间的间隙为2-4mm;所述辊子A22的轴线与所述轮毂19的轴线形成α夹角,α夹角为5度-80度。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电动轮椅,前电杆、后电杆、脚踏电杆、靠背电杆均为独立控制,从而实现电动轮椅的平躺、下车等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电动轮椅,通过语音控制电路模块,实现语音控制前电杆、后电杆、脚踏电杆、靠背电杆的驱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电动轮椅,辊子A与辊子B的外周齐平,且两者之间的间隙较小,在电动轮椅行驶时,顿挫感较低,震动小,人体舒适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电动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电动轮椅的万向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电动轮椅的万向轮的布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电动轮椅,包括车架1、安装在车架1上的带靠背2的座椅3、蓄电池、万向轮18以及电路控制装置,所述座椅3与车架1之间通过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呈左右对称的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前电杆4与后电杆5,所述前电杆4与后电杆5呈交叉放置;所述前电杆4的尾端铰接在车架1的前部,首端铰接在座椅3的后部;所述后电杆5的尾端铰接在车架1的后部,首端铰接在座椅3的前部;所述座椅3包括座垫6、靠背2以及脚踏7,所述脚踏7的一端具有套筒8,转轴9穿过套筒8,且转轴9的两端固定在座垫6上,所述套筒8中部设有翻转臂10;所述座垫6上设有脚踏电杆11,脚踏电杆11的尾端铰接在座垫6上,首端与翻转臂10铰接;所述靠背2的下端设有铰接套(图中未画出),一固定轴13穿过铰接套(图中未画出),从而实现靠背2与座垫6的铰接连接,在靠背2的外侧设有支臂14,靠背电杆15的首端铰接在支臂14上,尾端铰接在座垫6上。

所述座椅3至车架1之间设有防尘罩。

所述电路控制装置包括主控制电路、语音控制电路模块以及手动遥控器16,蓄电池提供主控制电路的电能,语音控制电路模块与主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主控制电路与前电杆4、后电杆5、脚踏电杆11、靠背电杆15均连接;所述语音控制电路模块包括语音接收器与语音转换模块;所述手动遥控器16安装在靠背2的手扶杆17上,语音接收器集成设置在手扶杆17上。

所述万向轮18包括轮毂19,所述轮毂19外周呈圆周均布有若干“Y”型支架20,“Y”型支架20包括两个支耳21,相邻两个“Y”型支架20的两个相邻的支耳21上设有对称的固定轴(图中未画出),两个“Y”型支架20之间设置辊子A22,辊子A22安装在固定轴(图中未画出)上,所述辊子A22内安装有轴承(图中未画出),所述辊子A22在所述固定轴(图中未画出)上自由转动;所述两个支耳21之间设置辊子B23,所述辊子A22与辊子B23的外周齐平,且辊子A22的两端与辊子B23的端面之间的间隙为2-4mm。所述辊子A22的轴线与所述轮毂19的轴线形成α夹角,α夹角为5度-80度。

在万向轮18滚动时,辊子A22负责轮椅的主要滚动承载,辊子B23作为辅助,填补两个辊子A22之间的间隙,提高万向轮18在滚动时的抗震能力,增加用户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轮椅,能够通过手动控制或者语音控制实现自动下车、自动行驶以及自动平躺等多种功能,为了保护人员安全,可采用绑带、挡把等装置对人员加以稳定。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电动轮椅的工作原理作出说明:

当前电杆4、后电杆5同步伸长的时候,座椅3整体垂直上升;

当前电杆4、后电杆5同步缩短的时候,座椅3整体垂直下降;

脚踏电杆11伸长时,脚踏7绕转轴9逆时针旋转呈抬起状态;

脚踏电杆11缩短时,脚踏7绕转轴9顺时针旋转呈放下状态;

靠背2的后倾通过靠背电杆15实现,靠背电杆15伸长,靠背2后倾,靠背电杆15缩短,靠背2前倾。

由于前电杆4、后电杆5、脚踏电杆11、靠背电杆15均为独立控制,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电动轮椅可实现多种功能:

1、自动下车功能

前电杆4、后电杆5慢慢伸长,座椅升起。脚踏电杆11伸长,脚踏7抬起。此时,由于脚踏7抬起,人的脚从脚踏7离开;然后前电杆4及脚踏电杆11运动停止,后电杆5继续伸长,此时,座椅3往前倾斜,人顺利完成下车的动作。

2、自动平躺功能

前电杆4、靠背电杆15、脚踏电杆11伸长,座垫6略微倾斜之后,前电杆4停止运动,靠背电杆15及脚踏电杆11运动到极限位置,最终人躺平。

3、语音交互功能

语音交互模块采用秦皇岛千目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12路光耦隔离语音控制模块,具体功能如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电动轮椅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方案;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