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施源针可锁定的近距离放疗用穿刺导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6145发布日期:2019-05-21 21:5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穿刺施源针可锁定的近距离放疗用穿刺导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近距离放射治疗用医疗器材,特别是涉及穿刺施源针可锁定的近距离放疗用穿刺导板组件。



背景技术:

肿瘤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近距离放射性治疗通过使用穿刺施源针配合穿刺施源针模板对患病部位进行定位穿刺,使肿瘤靶区达到处方剂量,降低危机器官剂量,从而保证治疗效果。其中穿刺施源针是前端封闭的中空管状结构针,穿刺施源针的中空管能为放射源提供通道进入,引导放射源停留。

现有技术的穿刺模板是带有穿刺孔的硬质矩形直板,利用三轴直角坐标进行定位后插入穿刺施源针,在穿刺施源针中导入铱放射源进行放射性治疗。人呼吸上下起伏或轻微移动身体,穿刺施源针会随着人体移动一起移动,若穿刺孔固定不牢固,容易使穿刺施源针发生上下移位和松动,由于穿刺施源针是用来引导放射源停留,若穿刺施源针的位置发生移动,则会对近距离放射性治疗的作用位置造成较大偏差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解决穿刺施源针固定不牢固的问题,提供穿刺施源针可锁定的近距离放疗用穿刺导板组件,操作灵活性高,使用方便,对穿刺施源针进行锁定,防止穿刺施源针松动和移位,提高安全性和精确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穿刺施源针可锁定的近距离放疗用穿刺导板组件,包括穿刺导板、锁定装置和锁紧螺母,所述穿刺导板为矩形板状结构,穿刺导板厚度方向贯穿开有呈矩阵分布的穿刺孔,穿刺孔上端开有锁定孔,所述锁定孔的孔径大于穿刺孔的孔径,锁定孔的下端内壁径向开有一圈环形凹槽,锁定孔的上端内壁轴向对称开有两个插槽,所述插槽与环形凹槽连通;所述锁定装置为圆管形结构,锁定装置中心轴向设有通道,锁定装置靠近头部处外壁对称设有两个卡块,锁定装置尾部管壁轴向设有2~4个豁口且外壁设有螺纹,锁紧螺母螺接在锁定装置尾部。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装置头部呈缩口结构并为圆角。

优选地,所述穿刺导板的厚度为20~25毫米,所述锁定孔的深度为5~10毫米。

优选地,所述锁定装置与锁定孔间隙配合,穿刺孔与穿刺施源针间隙配合。

优选地,所述豁口的个数为3个。

优选地,所述穿刺孔呈17×17矩阵分布,孔间距为8~12毫米。

优选地,所述穿刺导板上表面标有与穿刺孔分布对应的标识图标。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精确度高,设置锁定装置,将锁定装置的卡块插入插槽后旋入环形凹槽内即可牢固的将穿刺施源针固定在穿刺导板上,防止穿刺施源针随着患者呼吸起伏移位和松动,从而保证放射源停留位置的精确度;能够控制穿刺深度,使用前先将锁定装置安装并固定在穿刺施源针上,确认安装位置后直接将穿刺施源针连同锁定装置插入穿刺孔中,当锁定装置的卡块旋入锁定孔的环形凹槽中即安装到位,采用此种设计能够直观的确认穿刺施源针的穿刺深度;使用方式灵活,操作方便,锁定装置能够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安装,安装方式便利,且能够防止操作者接触穿刺施源针,提高卫生安全性;结构简单实用,造价低、易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锁定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穿刺孔及锁定孔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穿刺导板,12-穿刺孔,13-锁定孔,14-环形凹槽,15-插槽,2-锁定装置,21-通道,22-卡块,23-豁口,24-螺纹,3-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实施例: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所示的穿刺施源针可锁定的近距离放疗用穿刺导板组件,包括穿刺导板1、锁定装置2和锁紧螺母3,锁紧螺母3连接在锁定装置2尾部,锁定装置2头部安装在穿刺导板1内并锁定连接位置。穿刺导板1用于穿刺施源针穿刺位置的定点定位,锁定装置2用于锁定穿刺施源针防止位移和松动,并确定穿刺施源针的穿刺深度,锁紧螺母3配合锁定装置2使用将穿刺施源针固定。

具体的,所述穿刺导板1为矩形板状结构,穿刺导板1厚度方向贯穿开有呈矩阵分布的穿刺孔12,穿刺施源针通过穿刺孔12的位置来定位穿刺位置,穿刺孔12上端开有锁定孔13,锁定孔13能够将锁定装置2锁定在穿刺导板1上从而锁定穿刺施源针。所述锁定孔13的孔径大于穿刺孔12的孔径,所述锁定装置2与锁定孔13间隙配合,穿刺孔12与穿刺施源针间隙配合。

锁定孔13的下端内壁径向开有一圈环形凹槽14,锁定孔13的上端内壁轴向对称开有两个插槽15,所述插槽15与环形凹槽14连通。

所述锁定装置2为圆管形结构,锁定装置2中心轴向设有通道21,通道21贯穿锁定装置2,通道21用于穿刺施源针通过,通道21直径与穿刺施源针的直径过盈配合。

锁定装置2靠近头部处外壁对称设有两个卡块22,卡块22用于配合锁定孔13的插槽15与环形凹槽14使用进行锁定,使用时将卡块22插入插槽15底端后旋进环形凹槽14内即可将锁定装置2固定在锁定孔13内。

锁定装置2尾部管壁轴向设有2~4个豁口23且外壁设有螺纹24,锁紧螺母3螺接在锁定装置2尾部。锁定装置2的外直径与锁紧螺母3的内径过盈配合,因此锁紧螺母3在旋转过程中通过豁口23向内收缩使锁定装置2尾部缩紧从而夹紧通道21中的穿刺施源针,达到固定穿刺施源针的目的。

优选地,豁口23的个数为3个时,收缩力最均匀,强度最好。

使用时,先将穿刺施源针穿过锁定装置2的通道21,确定锁定装置2尾部到穿刺施源针尾部的距离后,用锁紧螺母3旋入锁定装置2尾部的螺纹24上,夹紧通道21中的穿刺施源针。操作者手持锁定装置2插入选定的穿刺孔12的锁定孔13内,将卡块22插入插槽15底端后旋进环形凹槽14内即可将锁定装置2固定在锁定孔13内,此时穿刺施源针穿过穿刺孔12刺入患者体内。

为了方便锁定装置2插入锁定孔13,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定装置2头部呈缩口结构;为了提高安全性,防止在插入时磕碰到锁定孔13边缘,锁定装置2头部设置为圆角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刺导板1的厚度为20~25毫米,所述定位孔13的深度为5~10毫米。

所述穿刺孔12呈17×17矩阵分布,孔间距为8~12毫米,定位板1上表面标有与穿刺孔3分布对应的标识图标:横向第9排穿刺孔3标识为X轴,纵向第9排穿刺孔3标识为Y轴,以17×17孔阵位于中心的穿刺孔3为“O”点。纵向向上标识为Y轴正坐标,从下至上每隔一个穿刺孔3标识“1”、“2”、“3”、“4”,纵向向下标识为Y轴负坐标,从上至下每隔一个穿刺孔3标识“-1”、“-2”、“-3”、“-4”,横向向右标识为X轴正坐标,从左至右每隔一个穿刺孔3标识“1”、“2”、“3”、“4”,横向向左标识为X轴负坐标,从右至左每隔一个穿刺孔3标识“-1”、“-2”、“-3”、“-4”。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