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助力的自动起卧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0936发布日期:2019-07-10 10:15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可助力的自动起卧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起卧床,特别涉及一种可助力的自动起卧床。



背景技术:

生病的人或老年人在起床或睡下时都比较困难,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完成起卧动作,在传统的护理床、自动床或自能床上完成起床动作时,身背先起立,然后人体在床上移动直至移动到床边才能下床,卧床时,先从床边爬上床,先坐好然后再将身背躺在床上,对于病人或老人来说完成这几项简单动作着实艰难,另外,身背先起立,对人背部会有一种推压的力将人往前推动,并压迫腰背,使人有难受之感,因此希望设计一种可方便起卧的床,减轻病人或老人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助力的自动起卧床,无需爬床或者在床上移动就能完成起卧动作,使用方便,能减轻病人或老人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可助力的自动起卧床,包括床架,所述床架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枕头件、承身背件、承臀件、承腿件,所述枕头件、承身背件、承臀件、承腿件均为板状,所述枕头件、承身背件、承臀件、承腿件构成床板,所述枕头件可转动设置在承身背件上,所述承臀件可转动设置在承身背件上,所述承腿件可转动设置在承臀件上,一承脚件垂直固定设置在承腿件自由端,所述承脚件位于承腿件上方,所述承脚件为板状,所述承身背件下侧临近承臀件端通过铰接轴铰接设置在床架上,所述铰接轴沿承身背件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承臀件下的床架上转动设置有连杆A,连杆A的自由端转动设置在承腿件下侧中部,所述承身背件下侧的床架上转动设置有一连杆B,连杆B的自由端转动设置在枕头件下侧中部。

进一步,所述承腿件通过转轴可转动设置在承臀件上,所述转轴由电机A带动。

进一步,临近枕头件端的承身背件下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为两条,两条凹槽前后相并立设置,一移动杆沿床架宽度方向设置,其两端分别置于凹槽内,所述承身背件下侧设置有连杆C,所述连杆C包括杆A和杆B,所述杆A与杆B呈钝角固定相连,其开口朝向枕头件端,所述杆A与杆B的拐角处转动设置在床架上,所述杆B自由端与移动杆中部相连,所述杆A自由端与伸缩机构相连,所述伸缩机构水平设置在承臀件下侧的床架上。

更进一步,所述伸缩机构包括齿轮、齿条和电机B,所述电机B输出轴与齿轮的轴相连,所述齿条与齿轮相啮合。

再进一步,所述承脚件端的床架上竖直向上设置有扶手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可助力的自动起卧床,在起床时,首先使承臀件相对承身背件转动直至其与承身背件相垂直,此时人体上身未动,腰部以下向上立起,形成上身躺着的坐姿,然后使承身背件以铰接轴为中心相对床架转动,直至承臀件置于床架上为止,此时该床形成椅子,上身也由原来的躺姿变成立姿,因此整个人体无需使力就能由原来的卧姿变成坐姿,坐起来之后,扶着床沿或扶手架即能下床,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爬床或者在床上移动就能完成起卧动作,能减轻病人或老人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承身背件立起来之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承臀件立起来后的主视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承身背件立起来之后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5所示,可助力的自动起卧床,包括床架7,床架7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枕头件1、承身背件2、承臀件3、承腿件4,睡觉时,头置于枕头件1上,上身体置于承身背件2上,臀部置于承臀件3上,腿部置于承腿件4上,枕头件1、承身背件2、承臀件3、承腿件4均为板状,枕头件1、承身背件2、承臀件3、承腿件4构成床板,枕头件1可转动设置在承身背件2上,承臀件3可转动设置在承身背件2上,承腿件4可转动设置在承臀件3上,一承脚件5垂直固定设置在承腿件4自由端,承脚件5位于承腿件4上方,承脚件5为板状,承身背件2下侧临近承臀件3端通过铰接轴铰接设置在床架7上,铰接轴沿承身背件2宽度方向设置,承臀件3下的床架7上转动设置有连杆A 8,连杆A 8的自由端转动设置在承腿件4下侧中部,承身背件2下侧的床架7上转动设置有一连杆B 9,连杆B 9的自由端转动设置在枕头件1下侧中部。枕头件1、承身背件2、承臀件3、承腿件4两侧设置有栏杆6。

承腿件4通过转轴可转动设置在承臀件3上,转轴由电机A带动。

临近枕头件1端的承身背件2下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凹槽10,所述凹槽为两条,两条凹槽前后相并立设置,一移动杆沿床架宽度方向设置,其两端分别置于凹槽内,承身背件2下侧设置有连杆C 11,连杆C 11包括杆A和杆B,杆A与杆B呈钝角固定相连,其开口朝向枕头件端,杆A与杆B的拐角处转动设置在床架7上,杆B自由端与移动杆中部相连,杆A自由端与伸缩机构12相连,伸缩机构12水平设置在承臀件3下侧的床架上。

优选的,伸缩机构12包括齿轮、齿条和电机B,电机B输出轴与齿轮的轴相连,齿条与齿轮相啮合。

承脚件5端的床架7上竖直向上设置有扶手架13,人随床坐起来之后可手扶手扶架离开床。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