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后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60238发布日期:2019-07-24 10:4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后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护理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术后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护理外科手术后的病人是一项十分麻烦的工作,而骨折又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如膝关节、踝关节的骨折以及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除了需要手术治疗外,还需要长期的卧床休养才能完全康复,在卧床休息的时候还需要将伤患处抬高,以便促进静脉回流、消除肿胀、预防静脉血栓等的形成。而现有的护理架如公开号为CN202933148U的骨科术后护理架,包括固定夹、定位轴和支杆,在支杆前端设有伸缩杆,伸缩杆前端设有肢体托。在给病人进行骨折手术护理时,将固定夹夹持在床板上固定,患肢搭在肢体托上,调节伸缩杆即可。但是这种护理架只能进行高度调节,而且也只能对一个患肢进行护理,如果是两条腿都受伤就无法同时进行护理,必须要两个这样的装置配合使用才行。

因此现有技术需要一种可以同时对两个患肢进行护理的护理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手术后护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护理架只能对一个患肢进行护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为:一种手术后护理装置,包括固定夹、支杆和肢体托,所述支杆为转动连接在固定夹上的竖管,所述支杆内设有两个竖向排列的滑动腔,两个所述滑动腔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上均设有向外凸出的按压块,所述滑动腔上贯穿有若干个与按压块配合使用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竖直分布在滑动腔上;所述肢体托有两个,肢体托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滑动杆的上部且与滑动杆连接,肢体托朝向远离滑管的方向延伸,所述肢体托纵截面为贴合患肢的U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手术后护理装置,主要用于患肢支撑使用的,它包括固定夹、支杆和肢体托,将固定夹装夹在床边上,由于支杆为具有两个竖向设置滑动腔的竖管,且支杆还转动连接在固定夹上,这样的话就可以调整支杆的方向,该装置可以在床尾使用,也可以在床的两侧使用;在支杆的两个滑动腔内设置可以上下滑动的滑动杆,利用滑动杆上向外凸出的按压块,与滑动腔上设置的限位孔配合使用,由于限位孔是竖直分布在滑动腔上,所以就可以将滑动杆在向上和向下滑动到一定位置时,按压块卡在限孔内,即可达到将滑动杆限制在一定高度的目的;肢体托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滑动杆的上部且与滑动杆连接,滑动杆上下滑动带动肢体托也上下滑动,肢体托朝向远离滑管的方向延伸,在两个患肢同时使用的时候不会相互影响,肢体托纵截面为贴合患肢的U形,提高使用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手术后护理装置可以两个患肢同时使用,在滑动杆的滑动下,通过按压块来调整肢体托的高度,由于两个滑动杆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一上一下设置也可以在一样的高度下使用,由于竖管与固定夹转动连接,所以无论是在床尾还是在床的两侧都可以使用,该装置的适用性更强。

进一步,所述固定夹上还设有滑轨,所述滑轨连接在固定夹的上部,所述支杆与滑轨滑动连接。在床尾使用时,如果患者的身材过于矮小,通过滑轨的设置,可以将支杆朝向床头的位置移动,以满足多种身高患者的需求。

进一步,所述肢体托和滑动杆之间连接有伸缩杆。在需要将二个患肢隔离开来的时候,直接通过伸缩杆的伸缩将两个肢体托朝向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即可。

进一步,所述伸缩杆包括外套杆和与外套杆套接的内滑竿,所述外套杆的一端扣合在滑动杆上,所述内滑竿的一端连接肢体托。通过内滑杆在外套杆内滑动,来达到将肢体托移动的目的。

进一步,所述外套杆的下部设有支撑肢体托的加强板。在拉动滑动杆的时候,由于肢体托距离滑动杆越来越远,在受到较大重力的时候容易将外套杆和内滑竿压弯进而折断,因而需要加强板。

进一步,所述限位孔还设置在滑动腔的水平方向上。为了调整肢体托的方向,通过转动滑动杆来实现,为了限位,因此在水平方向上也设置限位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后护理装置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支杆和肢体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肢体托1、滑动杆2、支杆3、滑轨4、床5、外套杆6、加强板7、滑动腔8、限位孔9、按压块10。

如图1所示:一种手术后护理装置,与床5配合使用,包括固定夹、滑轨4、支杆3和肢体托1,支杆3转动连接在固定夹上,这样的话就可以调整支杆3的方向,滑轨4连接在固定夹的上部,支杆3与滑轨4滑动连接,该装置可以在床尾使用,也可以在床5的两侧使用,本实用新型是在床尾使用,支杆3内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杆2。

如图2所示,支杆3内有两个竖向设置的滑动腔8,两个滑动杆2设置在两个滑动腔8内,可以上下滑动,利用滑动杆2上向外凸出的按压块10,与滑动腔8上设置的横向和竖向的限位孔9配合使用,使得滑动杆2可以在滑动腔8内上下滑动也可以左右转动,当滑动杆2想停止在某一位置时,将按压块10卡在限位孔9内,即可达到将滑动杆2限制在一定高度和位置的目的。肢体托1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滑动杆2的上部,肢体托1和滑动杆2之间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包括外套杆6和与外套杆6套接的内滑竿,外套杆6的一端扣合在滑动杆2上,内滑竿的一端连接肢体托1,外套杆6的下部设有支撑肢体托1的三角形的加强板7,在拉动滑动杆2的时候,由于肢体托1距离滑动杆2越来越远,在受到较大重力的时候容易将外套杆6和内滑竿压弯进而折断,因而需要加强板7;在两个患肢同时使用的时候不会相互影响,肢体托1纵截面为贴合患肢的U形,可以提高使用的舒适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