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中医用针灸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8341发布日期:2019-04-24 00:14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携带的中医用针灸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携带的中医用针灸盒。



背景技术: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随着中医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医针灸治疗效果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医疗效果显著,使得现在许多病症都需要针灸的配合治疗。针灸针常用的消毒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把针灸针浸泡在消毒液中,然后再取出,处理干净;另一种是利用酒精灯对针灸针的针尖进行烤炙,高温消毒,但是这两种消毒方式通常都需要准备大量的备用工具,这对于一些外出就诊的医生来说,准备的东西过于繁多,工作十分的不便。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便于携带的中医用针灸盒,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中医用针灸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中医用针灸盒,包括外盒体、内盒体和盒盖,所述盒盖的一侧与外盒体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内盒体位于外盒体内部,且内盒体的底面设有第一弹簧,并通过第一弹簧与外盒体的底面对应连接;所述外盒体的侧壁底部设有电池槽,电池槽中设有电池,所述外盒体内部设有触点开关,所述触点开关包括静触点和动触点,动触点与外盒体固定连接并与电池电连接,静触点与内盒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内盒体的下部设有隔板,顶端设有顶板,且顶板和隔板上对应位置均匀设置有多列针孔,所述隔板下方为消毒腔,上方为放置腔,所述内盒体的一侧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顶端与位于顶板的顶面,另一端与消毒腔的底部连通,所述隔板的顶面上均匀设置有多组压板,一组所述压板包括两个压板,分别位于一列针孔的两侧,且压板的内侧面对应针孔的位置设有消毒棉,外侧面上设有第二弹簧和电磁铁,且相对的两个电磁铁通电后磁极相同,所述内盒体的侧壁上对应最外侧压板上的电磁铁也设有电磁铁,并通过第二弹簧与压板对应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板的两侧对称设有导孔,所述内盒体中设有对称固定有两根导杆,并分别与两侧的带孔套接。

优选的,所述顶板的顶部设有凸台,针孔贯穿凸台。

优选的,所述进液口的顶端位于凸台一侧,并设有设有口塞,且口塞的顶面高度小于凸台顶面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放置腔的侧壁上设置有消毒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液口向消毒腔注入消毒液,将针灸针放置在内盒体中,针头部依次穿过顶板和隔板上的针孔进入消毒腔,浸泡在消毒液中,消毒简单方便,无需额外准备消毒工具,携带方便;当盒盖关闭时,盒盖将内盒体向下压,使触点开关接通电池,针灸针两侧的压板通过电磁铁的作用下内侧移动,并通过消毒棉固定针灸针,防止携带过程中,针灸针随意移动,造成损伤等;压板向内侧移动后,底部遮住针孔,防止消毒液洒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盒体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板和内盒体的连接示意图(第二弹簧、电磁铁和消毒棉未画出)。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外盒体,101-电池槽,102-触点开关,103-第一弹簧,2-内盒体,201-隔板,202-顶板,203-针孔,204-进液口,205-口塞,3-盒盖,4-压板,401-第二弹簧,402-消毒棉,403-电磁铁,404-导杆,5-消毒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中医用针灸盒,包括外盒体1、内盒体2和盒盖3,所述盒盖3的一侧与外盒体1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内盒体2位于外盒体1内部,且内盒体2的底面设有第一弹簧103,并通过第一弹簧103与外盒体1的底面对应连接;所述外盒体1的侧壁底部设有电池槽101,电池槽101中设有电池,所述外盒体1内部设有触点开关102,所述触点开关102包括静触点和动触点,动触点与外盒体1固定连接并与电池电连接,静触点与内盒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内盒体2的下部设有隔板201,顶端设有顶板202,且顶板202和隔板201上对应位置均匀设置有多列针孔203,所述隔板201下方为消毒腔,上方为放置腔,所述内盒体2的一侧设有进液口204,所述进液口204的顶端与位于顶板202的顶面,另一端与消毒腔的底部连通,所述隔板201的顶面上均匀设置有多组压板4,一组所述压板4包括两个压板4,分别位于一列针孔203的两侧,且压板4的内侧面对应针孔203的位置设有消毒棉402,外侧面上设有第二弹簧401和电磁铁403,且相对的两个电磁铁403通电后磁极相同,所述内盒体2的侧壁上对应最外侧压板4上的电磁铁403也设有电磁铁403,并通过第二弹簧401与压板4对应连接。

其中,压板4的两侧对称设有导孔,内盒体2中设有对称固定有两根导杆404,并分别与两侧的带孔套接,使压板4移动时通过导孔沿导杆404一栋栋,避免压板4出现倾斜偏移等情况;顶板202的顶部设有凸台,针孔203贯穿凸台,通过盒盖3与凸台接触,将内盒体2下压;进液口204的顶端位于凸台一侧,并设有设有口塞205,且口塞205的顶面高度小于凸台顶面的高度,通过口塞205使进液口204封闭,防止消毒液漏出,同时避免口塞205对内盒体2的下移造成影响;放置腔的侧壁上设置有消毒灯5,对放置腔内的空气消毒。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通过进液口204向消毒腔注入消毒液,将针灸针放置在内盒体2中,针头部依次穿过顶板202和隔板201上的针孔203进入消毒腔,浸泡在消毒液中,当盒盖3关闭时,盒盖3将内盒体2向下压,使触点开关102接通电池,针灸针两侧的压板4通过电磁铁403的作用下内侧移动,并通过消毒棉402固定针灸针,同时压板4底部遮住针孔203,防止消毒液洒出;当需要使用时,打开盒盖3,内盒体2在第一弹簧103的作用下上移,触点开关102断开,第二弹簧401回缩,压板4移动松开针灸针,使针灸针方便取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