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体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09066发布日期:2019-09-06 20:0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儿科体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科体检装置。



背景技术:

8-9个月时宝宝能将手中的玩具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来回玩个不停,并且喜欢不厌其烦地用手里的玩具敲打桌面,能够用双手同时拿两个玩具。在抓握技巧上,他已经初步掌握了人手的抓握特点,拇指能与其他四指相对,像把小钳子似的,并学会用指尖取物。大多数宝宝在8个月左右时开始学习主动向前爬,而且爬的姿势也多种多样。在学习爬行的初期,几乎都是以手脚并用的移动方式,有些宝宝在爬行时总是用一条腿爬行来带动另一条腿的方式,或者总是用坐姿向前爬,这可能是宝宝的肌肉神经或大脑发育出现问题的信号。因此宝宝发育要经常去康复治疗室进行监控和测试,实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疾病耽误治疗造后遗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儿科体检装置,该儿科体检装置便于协助婴幼儿进行体检,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是: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滑动连接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手眼协调测试隔板、听力测试隔板和辅助隔板,所述手眼协调测试隔板包括中部的水平段,水平段的两端部均设有向下延伸的垂直段,所述垂直段的下部均滑动连接在底板的两侧部,所述水平段上设有自其下表面向其内部延伸的滑道,所述滑道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下端部安装有摆球。

所述听力测试隔板呈拱形设置,所述听力测试隔板的两侧部均滑动连接在底板的两侧部。

所述听力测试隔板的中部设有空腔,空腔内间隔安装有多个蜂鸣器,所述听力测试隔板的侧面间隔设有与蜂鸣器配合的镂空区;所述听力测试隔板上设有分别与各蜂鸣器电连接的多个控制开关及电源。

所述辅助隔板呈拱形设置,所述辅助隔板的两侧部均滑动连接在底板的两侧部。

所述辅助隔板的中部悬挂有玩具。

所述底板的两侧部对称设有滑道,所述垂直段的下部、听力测试隔板的两侧部及辅助隔板的两侧部均设有与滑道配合的滑块,每个滑块上设有顶紧螺栓。

所述底板的中部设有爬行垫。

所述滑杆的下端部设有挂钩,所述摆球上设有与挂钩配合的挂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婴幼儿进行体检时,将婴幼儿放置到底板的一端部,并挨近手眼协调测试隔板,人工摆动摆球引起婴幼儿的注意,并引导其触动摆球,当婴幼儿触动摆球时,摆球会沿滑道滑动,正常情况下婴幼儿的眼睛会随摆球的移动而移动,这样就可以检查婴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是否正常;将婴幼儿放置到听力测试隔板的侧部,打开不同方向的蜂鸣器使其发出声音,观察婴幼儿是否会寻找声音来源,这样就可以检查婴幼儿的听力;将婴幼儿放置到辅助隔板的侧部,人工摆动玩具吸引婴幼儿的注意力,婴幼儿对玩具产生兴趣后会爬行至玩具悬挂处触摸玩具,这样就可以检查婴幼儿的爬行发育状况。另外,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手眼协调测试隔板、听力测试隔板和辅助隔板之间的排布距离,从而改变婴幼儿的爬行距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向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1中C-C向局部剖视图;

图5是水平段与滑杆的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的儿科体检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下部设有支撑腿 19,底板1的中部铺设有爬行垫12,爬行垫12为现有技术,爬行垫12使底板 1柔软舒适,便于婴幼儿爬行。底板1上滑动连接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手眼协调测试隔板2、听力测试隔板3和辅助隔板4。本实施例中手眼协调测试隔板2包括中部的水平段21,水平段21的两端部均设有向下延伸的垂直段 22,垂直段22的下部均滑动连接在底板1的两侧部。水平段21上设有自其下表面向其内部延伸的滑轨28,滑道28内滑动连接有滑杆23,滑杆23的上端部设有与滑轨28配合的滑块,滑杆23的下端部安装有摆球24,本实施例中滑杆23的下端部设有挂钩25,摆球24上设有与挂钩25配合的挂线26,手动触动摆球24即可使摆球24摆动。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听力测试隔板3的中部设有空腔,空腔内间隔安装有多个蜂鸣器31,听力测试隔板3的侧面间隔设有与蜂鸣器31配合的镂空区32,蜂鸣器31发出的声音可以通过镂空区32散出;听力测试隔板3 上设有分别与每个蜂鸣器31电连接的多个控制开关及电源,本实施例中每个蜂鸣器31均由一个控制开关和一个电源控制,控制开关、电源与蜂鸣器31之间的电路连接关系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蜂鸣器31设置在听力测试隔板3的左右侧及左上方和右上方四个方向。听力测试隔板3呈拱形设置,听力测试隔板3的两侧部均滑动连接在底板1的两侧部。

如图1和图5所示,辅助隔板4的中部悬挂有玩具41,本实施例中玩具 41为现有技术,可以为发音玩具,便于吸引婴幼儿的注意力。辅助隔板4呈拱形设置,辅助隔板4的两侧部均滑动连接在底板1的两侧部。

如图1-图5所示,底板1的两侧部对称设有滑道10,垂直段22的下部、听力测试隔板3的两侧部及辅助隔板4的两侧部均设有与滑道10配合的滑块 6,每个滑块6上设有顶紧螺栓61。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手眼协调测试隔板2、听力测试隔板3和辅助隔板4之间的排布距离,从而改变婴幼儿的爬行距离,调整时,旋拧顶紧螺栓61使顶紧螺栓61与滑道10的底壁之间留有缝隙,然后滑动各隔板,调整好位置后,旋拧顶紧螺栓61使顶紧螺栓61与滑道10的底壁顶紧配合即可实现各隔板的定位。

使用过程:婴幼儿进行体检时,将婴幼儿放置到底板1的一端部,并挨近手眼协调测试隔板2,人工摆动摆球24引起婴幼儿的注意,并引导其触动摆球 24,当婴幼儿触动摆球24时,摆球24会沿滑轨28滑动,正常情况下婴幼儿的眼睛会随摆球24的移动而移动,这样就可以检查婴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是否正常;将婴幼儿放置到听力测试隔板3的侧部,打开不同方向的蜂鸣器31 使其发出声音,观察婴幼儿是否会寻找声音来源,这样就可以检查婴幼儿的听力;将婴幼儿放置到辅助隔板4的侧部,人工摆动玩具41吸引婴幼儿的注意力,婴幼儿对玩具41产生兴趣后会爬行至玩具41悬挂处触摸玩具41,这样就可以检查婴幼儿的爬行发育状况。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领域人员来说,基于本实用新型上具体结构的等同变化以及部件替换皆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