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穴位注射多功能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0839发布日期:2019-05-15 23:02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婴幼儿穴位注射多功能用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穴位注射多功能用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婴幼儿穴位注射多功能用板。



背景技术: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又称大脑性瘫痪、脑瘫。脑瘫是指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一个月内,由于大脑尚未发育成熟,而受到损害或损伤所引起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还常常并发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等表现。

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证实,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可以反射性地调节大脑皮层功能,增加病灶部位血液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改善受损脑细胞血液供应,促进未受损脑细胞继续发育,从而改善脑功能。

穴位注射一般对婴儿头颈部位如运动区、足运感区、百会等穴位,四肢如手五里、曲池、手三里等穴位,腰背部腰阳关等穴位,将注射液从不同的穴位注射入婴儿体内,注射时需要不停的变换婴儿的姿势,婴儿需要平躺、或以坐立姿势进行注射,注射完毕后,需要婴儿平躺几小时。

目前穴位注射还没有专门的躺板或腰靠以供婴儿使用,注射时只能用床充作封针板,注射完毕后,为保证婴儿平躺,常常利用枕头充作封针板垫在婴儿背部,以便家长抱着婴儿,保持患儿正确体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婴幼儿穴位注射多功能用板,解决了现有婴幼儿穴位注射无专用封针板、无法保证药效的问题。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幼儿穴位注射多功能用板,包括左硅胶板和右硅胶板,左硅胶板和右硅胶板通过弹性金属丝网连接,所述左硅胶板内设有套管,套管内设有伸缩管,伸缩管的端部设有伸缩硅胶板。

所述套管的端部与左硅胶板平齐,伸缩管的一端置于套管内,另一端固定在伸缩硅胶板内。

所述左硅胶板的下端面上还设有助托装置,所述助托装置包括气囊和气阀,气囊上连接有充气管,充气管的另一端与气阀的出气端相连,气阀的进气端连接有充气球。

所述右硅胶板的下端面上设有助托装置。

所述套管上还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套管内壁上的卡块,伸缩管的外壁上设有限位块,卡块与伸缩管外壁之间具有间隙,限位块与套管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卡块的下端面低于限位块的上端面。

所述卡块置于套管的出口处,限位块置于伸缩管的端部,限位块位于套管内。

所述左硅胶板和右硅胶板上设有若干透气孔。

所述左硅胶板靠近弹性金属丝网的端部上设有腰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硅胶板作为封针板,注射时,能够根据注射部位进行折叠调整,注射完毕后可以利用助托装置,对气囊充气,气囊鼓起,方便家长将手插入,托起封针板,封针完毕后,由于硅胶特殊性质,能够一定程度的弯曲,方便家长将封针板和小孩一块抱起,小孩躺在封针板上,一方面能够保持身体平直不弯曲,另一方面硅胶板上的透气孔能够保证小孩背部透气性。在给患儿喂食时,把该板固定床头,保持患儿进食的正确体位,方便父母双手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4是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和6是实施例3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婴幼儿穴位注射多功能用板,封针板包括左硅胶板1和右硅胶板2,左硅胶板1和右硅胶板2通过弹性金属丝网3连接,所述左硅胶板1内设有套管4,套管4内设有伸缩管5,伸缩管5的端部设有伸缩硅胶板6。

婴幼儿(3月-1岁)无自主坐卧能力,封针时,需要不停变换婴幼儿姿势,首先根据小孩身高调整封针板的长度,封针板的一般长度按照婴幼儿平均身高进行设置,左硅胶板1置于婴幼儿背部,端部不超过颈部,弹性金属丝网3置于婴幼儿腰部下方,右硅胶板2置于腿部下方,如果部分婴幼儿身高较高,将伸缩硅胶板6向外拉出,通过伸缩管5在套管4内滑动,即可调整封针板的长度,调整之后。调整之后,将小孩放置在封针板上,首先对小孩进行封头,封头完毕需要小孩以坐姿状态对其胳膊和腿进行封针,由于弹性金属丝网3的作用,将左硅胶板1和右硅胶板2折叠,完成胳膊和腿部封针,之后需要小孩再次平躺,完成封腰。

所述套管4的端部与左硅胶板1平齐,伸缩管5的一端置于套管4内,另一端固定在伸缩硅胶板6内。

优选的,所述左硅胶板1和右硅胶板2上设有若干透气孔13。封腰完毕后,为保证药效,需要小孩平躺几小时,身体不能弯曲,此时由家长连带封针板和小孩一块抱起,保持小孩平躺姿态,透气孔13有助于小孩背部透气。

优选的,所述左硅胶板1靠近弹性金属丝网3的端部上设有腰靠14。对小孩胳膊和腿部进行封针时,由于小孩身体较软,腰部没有支撑,造成小孩腰部与封针板之间有一定间隙,不利于封针,因此在小孩腰部设置腰靠14,腰靠14可以由弹性海绵或棉布制成,对小孩腰部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一种婴幼儿穴位注射多功能用板,所述左硅胶板1的下端面上还设有助托装置,所述助托装置包括气囊7和气阀8,气囊7上连接有充气管9,充气管9的另一端与气阀8的出气端相连,气阀8的进气端连接有充气球10。

封针时,封针板是放置在床上或比较平整的地方,封针完毕后,如果封针板与床没有间隙,不方便家长将小孩抱起,因此设置助托装置,封针完毕后,家长或医护人员利用充气球10对气囊7进行充气,气囊鼓起后,方便家长手插入将封针板连带小孩一块抱起。

其中气阀8为可放气又可单向充气的阀门。

右硅胶板2的下端面上设有助托装置。助托装置设置为两个,一个位于小孩肩部下方,另一个位于小孩腿部。

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如图5-6所示,一种婴幼儿穴位注射多功能用板,所述套管4上还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套管4内壁上的卡块11,伸缩管5的外壁上设有限位块12,卡块11与伸缩管5外壁之间具有间隙,限位块12与套管4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卡块11的下端面低于限位块12的上端面。

为了防止伸缩管5在外拉时,从套管4拉出,设置限位装置,当伸缩管5拉到图5状态时,为最长拉伸状态,此时限位块12和卡块11共同作用,限制伸缩管5向外拉出。

所述卡块11置于套管4的出口处,限位块12置于伸缩管5的端部,限位块12位于套管4内。

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