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1436发布日期:2019-06-14 22:5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



背景技术:

目前康复医学主要面对各类功能障碍的患者,为达到各种疾病的功能康复目标,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如抗痉挛模式的良肢位摆放等功能护理,其中必然用到各种不同形态、大小的功能护理垫方能满足不同疾病的康复功能护理要求。但目前市场现有的康复功能护理垫品种繁多,取用繁琐,对护理工作带来不便。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多用途、方便变形以符合各类疾病的不同康复护理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采用十二单元格的设置,能够进行多种形态的变形,进而满足各种良肢位功能护理需求,通过一垫多变,满足骨科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各类患者的不同功能体位摆放的康复护理需求,方便医护人员取用,减少患者使用繁琐,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从上至下依次包括:

第一隔层、第二隔层、第三隔层以及第四隔层;

第一隔层的下端面与第二隔层的上端面连接,第二隔层的下端面与第三隔层的上端面连接,且第一隔层、第二隔层以及第三隔层连接构成隔垫,隔垫呈矩形设置,且隔垫包括若干个隔垫单元,其中三个连续隔垫单元的下端面分别连接有第四隔层,每一第四隔层的侧面开设有一翻口,三个第四隔层的上端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手指固定袢、订短缚带以及订长缚带。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二隔层为棉质,第一隔层、第三隔层以及第四隔层均为布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隔垫单元包括十二个,十二个隔垫单元呈三行四列的排列方式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十二个隔垫单元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隔垫单元、第二隔垫单元、第三隔垫单元、第四隔垫单元、第五隔垫单元、第六隔垫单元、第七隔垫单元、第八隔垫单元、第九隔垫单元、第十隔垫单元、第十一隔垫单元以及第十二隔垫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四隔层呈矩形设置,三个第四隔层中的三临边依次与第六隔垫单元、第七隔垫单元以及第八隔垫单元的下端面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五隔垫单元、与第六隔垫单元连接的第四隔层、第九隔垫单元以及第十隔垫单元的下端面均设置有若干扣眼和纽扣。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隔垫单元包括八个,八个隔垫单元呈二行四列的排列方式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八个隔垫单元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第十三隔垫单元、第十四隔垫单元、第十五隔垫单元、第十六隔垫单元、第十七隔垫单元、第十八隔垫单元、第十九隔垫单元、第二十隔垫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四隔层呈矩形设置,三个第四隔层中的三临边依次与第十四隔垫单元、第十五隔垫单元以及第十六隔垫单元的下端面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十三隔垫单元、与第十四隔垫单元连接的第四隔层、第十七隔垫单元以及第十八隔垫单元的下端面均设置有若干扣眼和纽扣。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采用十二单元格的设置,能够进行多种形态的变形,进而满足各种良肢位功能护理需求,通过一垫多变,满足骨科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各类患者的不同功能体位摆放的康复护理需求,方便医护人员取用,减少患者使用繁琐,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的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隔垫;11、第一隔层;12、第二隔层;13、第三隔层;101、第一隔垫单元;102、第二隔垫单元;103、第三隔垫单元;104、第四隔垫单元;105、第五隔垫单元;106、第六隔垫单元;107、第七隔垫单元;108、第八隔垫单元;109、第九隔垫单元;110、第十隔垫单元;111、第十一隔垫单元;112、第十二隔垫单元;113、第十三隔垫单元;114、第十四隔垫单元;115、第十五隔垫单元;116、第十六隔垫单元;117、第十七隔垫单元;118、第十八隔垫单元;119、第十九隔垫单元;120、第二十隔垫单元;2、第四隔层;21、手指固定袢;22、订短缚带;23、订长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作具体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的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的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多功能康复隔垫主要包括隔垫1、第一隔层11、第二隔层12、第三隔层13、第一隔垫单元101、第二隔垫单元102、第三隔垫单元103、第四隔垫单元104、第五隔垫单元105、第六隔垫单元106、第七隔垫单元107、第八隔垫单元108、第九隔垫单元109、第十隔垫单元110、第十一隔垫单元111、第十二隔垫单元112、第十三隔垫单元113、第十四隔垫单元114、第十五隔垫单元115、第十六隔垫单元116、第十七隔垫单元117、第十八隔垫单元118、第十九隔垫单元119、第二十隔垫单元120、第四隔层2、手指固定袢21、订短缚带22、订长缚带23。

实施例一:

第一隔层11的下端面与第二隔层12的上端面连接,第二隔层12的下端面与第三隔层13的上端面连接,且第一隔层11、第二隔层12以及第三隔层13连接构成隔垫1,隔垫1呈矩形设置,且隔垫1包括若干个隔垫单元,其中三个连续隔垫单元的下端面分别连接有第四隔层2,每一第四隔层2的侧面开设有一翻口,三个第四隔层2的上端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手指固定袢21、订短缚带22以及订长缚带23。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二隔层12为棉质,第一隔层11、第三隔层13以及第四隔层2均为布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隔垫单元包括十二个,十二个隔垫单元呈三行四列的排列方式布置。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十二个隔垫单元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隔垫单元101、第二隔垫单元102、第三隔垫单元103、第四隔垫单元104、第五隔垫单元105、第六隔垫单元106、第七隔垫单元107、第八隔垫单元108、第九隔垫单元109、第十隔垫单元110、第十一隔垫单元111以及第十二隔垫单元112。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四隔层2呈矩形设置,三个第四隔层2中的三临边依次与第六隔垫单元106、第七隔垫单元107以及第八隔垫单元108的下端面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五隔垫单元105、与第六隔垫单元106连接的第四隔层2、第九隔垫单元109以及第十隔垫单元110的下端面均设置有若干扣眼和纽扣。

以下,以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描述之结构、工艺、选材仅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可行性,并无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将隔垫1沿着长轴方向三次折叠,第八隔垫单元108从右侧往左侧卷起至第六隔垫单元106,再将第六隔垫单元106的的第四隔层2的翻口翻出,使卷起的隔垫1包在翻口内,用第六隔垫单元106的手指固定袢21固定患者手指于伸展位,系好手腕上方的固定带,用于防治手屈曲痉挛矩形护垫用法;

将隔垫1沿长轴方向三次折叠,从第五隔垫单元105的左侧向右侧翻卷起至第七隔垫单元107,再将第七隔垫单元107的第四隔层2的翻口翻出,使卷起的隔垫1包在翻口内,用第七隔垫单元107的订短缚带固定患者足背于背伸位,系好足背上方的固定带,用于防治下垂足内翻痉挛矫形护垫用法;

将隔垫1沿长轴方向三次折叠,使第六隔垫单元106和第七隔垫单元107对折,呈倒立的“T”字形设置,将双膝关节放置在此形状状态下的护垫,用于防治下肢内收肌痉挛矫形以及防止髋关节内收(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等护垫用法;

将隔垫1沿着长轴方向三次折叠,使第五隔垫单元105从左侧向右侧卷起至第八隔垫单元108,再将第八隔垫单元108的第四隔层2的翻口翻出,使卷起的隔垫1包在翻口内,形状如滚轴状,置于患者的腋下,再用第八隔垫单元108上端面的订长缚带固定患者肩关节于外展30°-45°位,用于防治肩关节半脱位矫治肩关节屈曲痉挛矫形护垫用法;

将隔垫1沿着长轴方向三次折叠,再沿短轴方向对折,用于防治髋关节外旋矫形护垫用法;将隔垫1沿着长轴方向三次折叠,从第五隔垫单元105从左侧往右侧卷起至第八隔垫单元108,再将第八隔垫单元108的第四隔层2的翻口翻出,使卷起的隔垫1包在翻口内,形似滚轴状,放置于患者膝关节下方,用于防治膝关节强直,矫治膝关节伸肌痉挛矫形护垫用法;

将隔垫1沿着短轴方向对折,从第一隔垫单元101与第二隔垫单元102从上侧往下卷起至第九隔垫单元109与第十隔垫单元110,形似滚轴状,再将第五隔垫单元105与第六隔垫单元106的另一面的纽扣,第九隔垫单元109和第十隔垫单元110的扣眼相扣,置于患者颈下,用于防治颈椎病护垫用法。

该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采用十二单元格的设置,能够进行多种形态的变形,进而满足各种良肢位功能护理需求,通过一垫多变,满足骨科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各类患者的不同功能体位摆放的康复护理需求,方便医护人员取用,减少患者使用繁琐,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实施例二:

第一隔层11的下端面与第二隔层12的上端面连接,第二隔层12的下端面与第三隔层13的上端面连接,且第一隔层11、第二隔层12以及第三隔层13连接构成隔垫1,隔垫1呈矩形设置,且隔垫1包括若干个隔垫单元,其中三个连续隔垫单元的下端面分别连接有第四隔层2,每一第四隔层2的侧面开设有一翻口,三个第四隔层2的上端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手指固定袢21、订短缚带22以及订长缚带23。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二隔层12为棉质,第一隔层11、第三隔层13以及第四隔层2均为布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隔垫单元包括八个,八个隔垫单元呈二行四列的排列方式布置。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八个隔垫单元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第十三隔垫单元113、第十四隔垫单元114、第十五隔垫单元115、第十六隔垫单元116、第十七隔垫单元117、第十八隔垫单元118、第十九隔垫单元119、第二十隔垫单元120。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四隔层2呈矩形设置,三个第四隔层2中的三临边依次与第十四隔垫单元114、第十五隔垫单元115以及第十六隔垫单元116的下端面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十三隔垫单元113、与第十四隔垫单元114连接的第四隔层2、第十七隔垫单元117以及第十八隔垫单元118的下端面均设置有若干扣眼和纽扣。

以下,以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描述之结构、工艺、选材仅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可行性,并无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将隔垫1沿着长轴方向二次折叠,第十六隔垫单元116从右侧往左侧卷起至第十四隔垫单元114,再将第十四隔垫单元114的的第四隔层2的翻口翻出,使卷起的隔垫1包在翻口内,用第十四隔垫单元114的手指固定袢21固定患者手指于伸展位,系好手腕上方的固定带,用于防治手屈曲痉挛矩形护垫用法;

将隔垫1沿长轴方向二次折叠,从第十三隔垫单元113的左侧向右侧翻卷起至第十五隔垫单元115,再将第十五隔垫单元115的第四隔层2的翻口翻出,使卷起的隔垫1包在翻口内,用第十五隔垫单元115的订短缚带固定患者足背于背伸位,系好足背上方的固定带,用于防治下垂足内翻痉挛矫形护垫用法;

将隔垫1沿长轴方向二次折叠,使第十四隔垫单元114和第十五隔垫单元115对折,呈倒立的“T”字形设置,将双膝关节放置在此形状状态下的护垫,用于防治下肢内收肌痉挛矫形以及防止髋关节内收(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等护垫用法;

将隔垫1沿着长轴方向二次折叠,使第十三隔垫单元113从左侧向右侧卷起至第十六隔垫单元116,再将第十六隔垫单元116的第四隔层2的翻口翻出,使卷起的隔垫1包在翻口内,形状如滚轴状,置于患者的腋下,再用第十六隔垫单元116上端面的订长缚带固定患者肩关节于外展30°-45°位,用于防治肩关节半脱位矫治肩关节屈曲痉挛矫形护垫用法;

将隔垫1沿着长轴方向二次折叠,再沿短轴方向对折,用于防治髋关节外旋矫形护垫用法;将隔垫1沿着长轴方向二次折叠,从第十三隔垫单元113从左侧往右侧卷起至第十六隔垫单元116,再将第十六隔垫单元116的第四隔层2的翻口翻出,使卷起的隔垫1包在翻口内,形似滚轴状,放置于患者膝关节下方,用于防治膝关节强直,矫治膝关节伸肌痉挛矫形护垫用法;

将隔垫1沿着短轴方向对折,从第十三隔垫单元113与第十四隔垫单元114从上侧往下卷起至第十七隔垫单元117与第十八隔垫单元118,形似滚轴状,再将第十三隔垫单元113与第十四隔垫单元114的另一面的纽扣,第十七隔垫单元117和第十八隔垫单元118的扣眼相扣,置于患者颈下,用于防治颈椎病护垫用法。

该一种多功能康复隔垫采用八单元格的设置,能够进行多种形态的变形,进而满足各种良肢位功能护理需求,通过一垫多变,满足骨科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各类患者的不同功能体位摆放的康复护理需求,方便医护人员取用,减少患者使用繁琐,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