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施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1027发布日期:2019-06-11 23:4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施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保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施灸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医理疗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和采用。施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或添加多种中药成分制成的施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而在传统的施灸过程中,都是需要手持灸柱熏烤人体的穴位来达到医疗保健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由于灸柱没有容器包裹,在施灸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热量的浪费,影响施灸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施灸装置,其结构简单,通过控制第三通孔开闭的大小来控制灸柱的燃烧速度,进而控制灸柱产生的热量的大小和减少热量的浪费来到灸疗的目的。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施灸装置,包括筒体、盖体和底盘,筒体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第二筒体套设在第一筒体内,底盘与第二筒体的一端连接,第二筒体的另一端与第一筒体的一端连接,盖体盖合在第一筒体的另一端,底盘内设置有底片,底片上设置有通孔;

第二筒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第二筒体外部还套设有套筒,套筒能够控制第三通孔的开闭。

优选的,施灸装置还包括托盘,托盘设置在第一筒体内,托盘的下方还设置有卡环,卡环能够卡在第一筒体内,卡环用于支撑托盘。

优选的,托盘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位于托盘的中心部位,第二通孔围绕第一通孔设置。

优选的,开闭盖体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第一盖体盖合在第一筒体的另一端,第二盖体盖合在第一盖体上,第一盖体包括第一顶盖,第一顶盖上设置有多个第四通孔,第二盖体包括第二顶盖,第二顶盖上设置有多个第五通孔,第五通孔的数量与位置与第四通孔的数量与位置相匹配,第二盖体能够控制第四通孔的开闭。

优选的,第三通孔为方形孔。

优选的,第四通孔为腰圆形孔。

优选的,底盘的一端为法兰的形状,底盘的另一端与第二筒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使的灸柱在筒体内燃烧,通过控制第三通孔开闭的大小来控制灸柱的燃烧速度,同时在盖体上设置通孔,使得第三通孔和盖体上的通孔共同控制筒体内灸柱燃烧产生艾烟的量,进而控制了筒体内温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施灸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施灸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夹持体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夹持体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盖体;

10、第一盖体;100、第一顶盖;101、第四通孔;

11、第二盖体;110、第二顶盖;111、第五通孔;

2、第一筒体;

3、第二筒体;30、第三通孔;

4、底盘;

5、夹持体;

50、第一插件;500、上夹片;501、下夹片;502、第一把柄;

51、第二插件;510、第二插片;511、第二把柄;

52、弹簧;

6、套筒;60、第六通孔;

7、托盘;70、第一通孔;71、第二通孔;

8、卡环;

9、底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施灸装置,包括盖体1、第一筒体2、第二筒体3和底盘4,第二筒体3套设在第一筒体2内,即第二筒体3的一部分与第一筒体2的内壁接触,且第二筒体3能够在第一筒体2内旋转,旋转的动力可以来源于用户手部扭动的力,底盘4与第二筒体3的一端连接,第二筒体3的另一端与第一筒体2的一端连接,盖体1与第一筒体2的另一端连接,设置两个筒体(第一筒体2和第二筒体3)便于灸柱在第一筒体2内点燃。

如图2所示,底盘4的一端类似于法兰形状,其用于与人体皮肤相接触,可以提高人体的舒适度,底盘4优选为吸盘,这样能够把装置固定在人体的某个部位,底盘4的另一端与第二筒体2连接,底盘4内设置有底片9,底片9上设置有通孔,底片9可以使得筒体内的温度和热量均匀的传导向人体。盖体1包括第一盖体10和第二盖体11,第一盖体10与第一筒体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盖体11盖合在第一盖体10上,且第二盖体11能够相对于第一盖体10做旋转运动,旋转的动力来源于用户手动扭力,第一盖体10包括第一顶盖100,第一顶盖100上设置有多个第四通孔101,第二盖体11包括第二顶盖110,第二顶盖110上设置有多个第五通孔111,第五通孔111的数量与位置与第四通孔101的数量与位置相匹配,第二盖体11能够控制第四通孔101的开闭,即,当第一盖体10和第二盖体11相互旋转过程中,第五通孔111与第四通孔101能够处于完全重合、部分重合和完全不重合三种状态。在旋转第二盖体11的过程中,第二盖体11开始遮挡第四通孔101,使得第四通孔101与第五通孔111的重合度逐渐缩小,在第四通孔101被完全遮挡后,第五通孔111也被第一盖体10所遮挡,因此,第四通孔101被第二盖体11开闭,或者换句话说,第五通孔111被第一盖体10开闭,外部空气将不能通过盖体1进入第一筒体2内部。在盖体1上设置通孔,可以防止第一筒体2内部温度过高,从而烫伤人体,同时,灸柱燃烧产生的烟可以通过盖体1上的通孔排出。优选的,将第四通孔101和第五通孔111设置成腰圆形,以利于调节第四通孔101与第五通孔111重合部分孔的大小。

如图2所示,在第一筒体2内还设置有托盘7,托盘7上设置有第一通孔70和多个第二通孔71,第一通孔70位于托盘的中心部位,以供灸柱穿过托盘7,第二通71围绕第一通孔70设置,以供底部的烟和热气流通。如果人在不小心触碰到施灸装置后,托盘7可以用于防止灸柱或艾棒在筒体内的左右摆动。托盘7的下方还设置有卡环8,卡环8能够卡设在第一筒体2内,卡环8用于支撑托盘7,防止托盘7沿着第一筒体2的内壁下滑。

如图2所示,在第二筒体3上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30,第二筒体3外部还套设有套筒6,在套筒6上设置有第六通孔60,且套筒6能够相对于第二筒体3做旋转运动。通过控制第三通孔30与第六通孔60重合部分的孔的大小来调节进入第二筒体3内的空气,从而控制灸柱燃烧的速度。或者,在套筒6上不设置第六通孔60,通过套筒6在第二筒体3上的上下移动(轴向方向),来控制第三通孔30的开闭,来控制空气进入第二筒体3内的流量。优选的,将第三通孔30设置为方形孔,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通孔,例如,圆形孔、菱形孔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盖体10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针或铁爪(图中未示出),可以将灸柱插入并且固定在此凹槽内,但是此种方式容易在不小心触碰到施灸装置时导致灸柱的脱落,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夹持方式。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持体5,夹持体5设置在第一筒体2内(如图4所示)夹持体5包括第一插件50、第二插件51和弹簧52,第一插件50与第二插件51的横截面的主体均为椭圆形,第一插件50与第二插件51通过弹簧52连接,第一插件50与第二插件51能够相对运动,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背离运动。第一插件50包括上夹片500、下夹片501和第一把柄502,上夹片500和下夹片501通过第一把柄502连接,第二插件51包括第二插片510和第二把柄511,上夹片500与下夹片501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二插片510的厚度。如图2所示,第一把柄502与第二把柄511均穿出第二筒体2的外壁。在使用时,只需用手按住第一插件50与第二插件51使其做相对运动,此时,第一插件50与第二插件51中间通孔重合的部分扩大,弹簧52呈现拉伸状态,将灸柱放入夹持体5,即将灸柱放入第一插件50与第二插件51重合的通孔部分,将手松开,使得弹簧52自动收缩,第一插件50与第二插件51则将灸柱夹住。

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随时调节第四通孔101与第三通孔30开闭的大小,来调节筒体内的温度或灸柱燃烧速率,或者也可以共同调节第四通孔101和第三通孔30开闭的大小,来实现调节筒体内的温度。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