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分的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7448发布日期:2019-05-31 21:5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分的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流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分的引流管。



背景技术:

在进行开腔外科手术处理后,引流术在临床治疗中是一种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通常会通过引流管将体内液体引流治外界的引流袋或引流瓶。

临床上,外科手术中采用的引流术是手术极其重要的环节,开放性手术置管相对简单直接,无明显操作空间限制。传统的引流管功能单一,只有单一的抽液功能,即引流功能,且极容易堵塞。当需要给药、冲洗或者抽液时,均需要护理人员操作不同的医疗器械来实现,不仅操作很不方便,增加护理工作强度,而且需要安排较多的医护人员在开腔外科手术中进行协同处理,人力成本也比较高,还容易造成引流液返流而引起的医源性感染,轻者增加病患者的痛苦,延长治疗期和增加经济负担,重者可危及病患者的生命。

目前,微创腔镜手术中,常需要用一个戳卡建立腔镜通道以进行手术;手术之后,受微创需求所限,引流管插入人体创腔置管时比较困难。如果先利用腔镜通道插入传统的引流管,则由于引流管的座体过大,会导致戳卡无法取出,因此,需要将传统的导流管进行改进,以便于戳卡取出,提高术后引流技术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拆分的引流管,便于戳卡取出,且给药、冲洗和抽液可同时进行,术后引流操作省时省力,提高术后引流技术水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拆分的引流管,包括引流外管和引流内管,所述引流内管的下部插装于引流外管内部并通过连接结构可分离式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可分离式连接的上连接帽和下连接头,所述下连接头与引流外管上端口部固定连接,且所述下连接头上设有与外流外管的内腔连通的下连接头内孔;所述引流内管自上连接帽的帽端穿过,且引流内管与上连接帽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胶塞;

所述上连接帽上连接有输液管,所述引流内管的外侧、上连接帽的内腔以及引流外管的内腔形成输液通道;

所述引流外管上连接有输药管,所述引流外管的下端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引流孔。

其中,所述引流内管和输液管为双联管,所述双联管与上连接帽密封连接。

其中,所述引流外管的上端自下连接头的下端插入后与下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头的上端外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上连接帽的内侧设有与外螺纹螺接的内螺纹。

其中,所述下连接头与上连接帽螺接后其上端与上连接帽的帽端下表面之间设有输液间隙。

优选的,所述引流外管的上端外柱面为锥形面,所述下连接头的下端与锥形面楔形配合。

进一步,所述锥形面上间隔设置有多圈斜翅。

其中,所述上连接帽的侧壁上、内螺纹的上端处设有向内延伸的环形挡肩,所述下连接头与上连接帽螺接后其上端面与环形挡肩的下端面抵接且环形挡肩的内环径小于下连接头内孔的孔径。

其中,所述下连接头的上端面与环形挡肩的下端面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

所述下连接头与环形挡肩之间的密封方式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所述下连接头的上端面上设有多圈环形凹槽,所述环形挡肩的下端面上对应地设有多圈与环形凹槽插接的环形凸起。

其中,所述引流外管的侧壁上设有连通输药管和引流孔的毛细壁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引流外管和引流内管可拆卸式连接,微创腔镜手术后需要置入引流管之前,先把上连接帽与下连接头拆分,甚至也可以将引流外管与下连接头拆分,通过腔镜手术中利用戳卡形成的腔镜通道把引流外管插入手术需要的引流区中央,然后将戳卡自引流外管的上端拔出,之后再通过连接结构将引流内管与引流外管连接,因而无需开设更大的创口来插入引流管,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腔镜手术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四中下连接头与环形挡肩之间的另一种密封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引流外管;100、引流孔;2、引流内管;3、上连接帽;300、环形挡肩;4、下连接头;400、下连接头内孔;5、密封胶塞;6、输液管;7、输药管;8、输液间隙;9、毛细壁管;10、O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拆分的引流管,包括引流外管1和引流内管2,所述引流内管2的下部插装于引流外管1内部并通过连接结构可分离式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可分离式连接的上连接帽3和下连接头4,所述下连接头4与引流外管1上端口部固定连接,且所述下连接头4上设有与外流外管1的内腔连通的下连接头内孔400。所述引流内管2自上连接帽3的帽端穿过,且引流内管2与上连接帽3的连接处设有密封胶塞5。

所述上连接帽3上连接有输液管6,所述下连接头4与上连接帽3螺接后其上端与上连接帽3的帽端下表面之间设有输液间隙8,所述引流内管2的外侧、上连接帽3的内腔以及引流外管1的内腔形成输液通道。

所述引流外管1上连接有输药管7,所述引流外管1的下端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引流孔100。

所述引流外管1的上端自下连接头4的下端插入后与下连接头4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引流外管1的上端外柱面为锥形面,所述下连接头4的下端与锥形面楔形配合,并在所述锥形面上间隔设置多圈斜翅,以增加结合牢度。当然,引流外管与下连接头的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螺接、粘接、卡接、卡箍等。

所述下连接头4的上端外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上连接帽3的内侧设有与外螺纹螺接的内螺纹。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在下连接头上设置外螺纹、上连接帽上设置内螺纹,但不限于上述组合,也可以在下连接头上设置内螺纹、上连接帽上设置外螺纹,或者下连接头和上连接帽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如卡接、粘接、卡箍等。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引流内管和输液管为双联管,所述双联管与上连接帽的连接处通过橡胶塞密封,所述输液管的上、下端都短于引流内管的上、下端。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引流外管1的侧壁上设有连通输药管7和引流孔100的毛细壁管9。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上连接帽3的侧壁上、内螺纹的上端处设有向内延伸的环形挡肩300,所述下连接头4与上连接帽3螺接后其上端面与环形挡肩300的下端面抵接且环形挡肩300的内环径小于下连接头内孔400的孔径。

所述下连接头4的上端面与环形挡肩300的下端面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10。

所述下连接头与环形挡肩之间的密封方式还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的结构:所述下连接头4的上端面上设有多圈环形凹槽,所述环形挡肩300的下端面上对应地设有多圈与环形凹槽插接的环形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微创腔镜手术后需要置入引流管之前,先把上连接帽与下连接头拆分,甚至也可以将引流外管与下连接头拆分,通过腔镜手术中利用戳卡形成的腔镜通道把引流外管插入手术需要的引流区中央,然后将戳卡自引流外管的上端拔出,之后再通过连接结构将引流内管与引流外管连接,引流外管的下端设有引流孔,引流孔与引流内管形成引流通道。

上连接帽上设置输液管,下连接头与上连接帽螺接后其上端与上连接帽的帽端下表面之间设有输液间隙,所述引流内管的外侧、上连接帽的内腔以及引流外管的内腔形成输液通道。

引流外管上设置输药管,引流外管壁上设置连通输药管和引流孔的毛细壁管,自输药管、毛细壁管,至引流孔形成输药通道,引流、输液和输药可以同时进行。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