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盖及包括该奶瓶盖的奶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2227发布日期:2019-06-29 01:34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奶瓶盖及包括该奶瓶盖的奶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奶瓶盖及包括该奶瓶盖的奶瓶。



背景技术:

用奶瓶喂养时,奶嘴出液孔往往会因为婴儿生理需要量增加而设计得比较大;另外,婴儿出生后4个月开始长牙,在奶瓶喂养时会咬紧奶嘴磨牙,易导致奶嘴出液孔增大,在喂奶的时候若不留神,奶瓶内的液体就会从开口比较大的奶嘴出液孔处溢出,浸湿衣物或污染瓶内液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奶瓶盖及包括该奶瓶盖的奶瓶,在螺牙盖的出液口处增加防倒流瓣膜,只有当防倒流瓣膜的两边压差到达一定程度后,防倒流瓣膜才会打开,可有效防止奶瓶内的液体意外流出,不仅可避免浸湿衣物,而且可有效防止污染瓶内液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奶瓶盖,包括螺牙盖、环形垫片和奶嘴,所述奶嘴包括一体制造的奶嘴基部和奶嘴头,所述奶嘴头上有至少一个出液孔,奶嘴基部上有与螺牙盖相匹配的环形卡槽,所述奶嘴通过环形卡槽卡装在螺牙盖顶部的出液口处;

所述环形垫片可操作地装在螺牙盖内侧顶部,环形垫片与奶嘴基部密封接触;所述环形垫片内缘对应螺牙盖的出液口处安装有防倒流活瓣。

其中,奶嘴头上有至少两个出液孔。

优选地,奶嘴头上有5-7个出液孔。

进一步的,出液孔为内大外小的锥形孔。

进一步的,防倒流活瓣包括多个单向瓣膜,单向瓣膜一端与环形垫片的内缘固接,单向瓣膜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单向瓣膜两侧缘设有牵拉条,牵拉条一端与环形垫片的内缘固接,牵拉条另一端延伸到单向瓣膜的自由端。

一种奶瓶,除了包括上述奶瓶盖外,还包括瓶体,瓶体的瓶口有与螺牙盖适配的外螺纹,当螺牙盖与瓶体拧紧后,瓶体的顶部顶压在环形垫片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螺牙盖的出液口处增加防倒流瓣膜,只有当防倒流瓣膜的两边压差到达一定程度后,防倒流瓣膜才会打开,可有效防止奶瓶内的液体意外流出可避免浸湿衣物;同时防倒流瓣膜的单向开启功能,还可有效防止污染瓶内液体;

2,当螺牙盖与瓶体拧紧后,瓶体的顶部顶压在环形垫片上,使环形垫片与奶嘴基部贴合更紧密,增加奶嘴与螺牙盖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有效防止漏液。

附图说明

图1是奶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奶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防倒流活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状态下奶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另一种状态下奶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牙盖、2-环形垫片、3-防倒流活瓣、4-出液孔、5-奶嘴、6-内螺纹、7-瓶体、8-环形卡槽、9-奶嘴基部、31-牵拉条、32-单向瓣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奶瓶盖,包括螺牙盖1、环形垫片2和奶嘴5,奶嘴5包括一体制造的奶嘴基部9和奶嘴头,奶嘴头上有至少一个出液孔4,奶嘴基部9上有与螺牙盖1相匹配的环形卡槽8,奶嘴5通过环形卡槽8卡装在螺牙盖1顶部的出液口处;环形垫片2可操作地装在螺牙盖1内侧顶部,环形垫片2与奶嘴基部9密封接触;环形垫片2内缘对应螺牙盖1的出液口处安装有防倒流活瓣3。

出液孔4的个数可以根据需要合理设置。例如,奶嘴头上有至少两个出液孔4。优选地,奶嘴头上有5-7个出液孔4。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出液孔4为内大外小的锥形针眼孔,使婴幼儿吸吮时不会过于费力,同时外小内大的也更接近于母乳喂养的乳头开口结构。

如图3所示,防倒流活瓣3包括多个单向瓣膜32,单向瓣膜32一端与环形垫片2的内缘固接,单向瓣膜32另一端为自由端,单向瓣膜32相互重叠,单向瓣膜32两侧缘设有牵拉条31,牵拉条31一端与环形垫片2的内缘固接,牵拉条31另一端延伸到单向瓣膜32的自由端。

在孩子用力吸奶的时候,防倒流活瓣3开口向奶嘴方向,但孩子没有吸吮的时候,单向瓣膜32在牵拉条31的恢复作用下自然闭合,从而防止瓶体内的奶液从奶嘴开口处外溢。

本实用新型中奶嘴、环形垫片、螺牙盖1可拆卸与组装,方便各部件的清洗和反复使用,也可单独更换,降低使用成本。

如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奶瓶,除了包括上述奶瓶盖外,还包括瓶体7,瓶体7的瓶口有与螺牙盖1的内螺纹6适配的外螺纹,螺牙盖1通过其内螺纹6安装在瓶体7的瓶口处,螺牙盖1与瓶体7拧紧后,瓶体7的顶部顶压在环形垫片2上,使环形垫片2与奶嘴基部9贴合更紧密,增加奶嘴5与螺牙盖1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如图5所示,当孩子用力吸奶的时候,活瓣向奶嘴方向打开,此时液体可经防倒流活瓣3进入奶嘴5内,然后部分液体经出液孔4进入婴儿口腔内,由于防倒流活瓣3的作用,余留的液体继续保留在奶嘴5内,不会倒流回瓶体7中,可有效防止污染瓶内液体。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