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薄片型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2395发布日期:2019-05-11 00:45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CT薄片型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CT薄片型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世界范围内,体检或疾病诊断接受辐射医疗设备检查近30亿人次/年。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年剂量当量在过去10至15年内大约翻一番。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等机构指出,人工电离辐射照射来源中,公众接受的最大的来源于医疗照射,并在不断增加。总体看来,问题十分严重。辐射对健康的影响一直是目前难以解决的难题,研发先进的CT辐射防护装置已经刻不容缓。

CT机的辐射剂量无法下降,室内辐射强度较大的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采用墙体辐射屏蔽、穿戴铅衣仍然不能对X射线进行全面有效防护,受检患者常由屏蔽不严密致非受检部位遭受辐射的危险,辐射暴露的危险常常存在,沉重的铅制品的应用无疑增加了受检者的身心负担和痛苦。探讨如何缩小身体暴露的范围以达到降低辐射的目的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CT薄片型防护装置,缩小身体暴露的范围以达到降低辐射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CT薄片型防护装置,包括弹性膜、固定架和防辐射片,若干所述防辐射片固定在所述弹性膜上,所述防辐射片之间有相互重叠的区域,所述弹性膜的中部设有开口,所述弹性膜的四周和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固定在CT机上。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防辐射片在所述弹性膜上的排列方式为圆形阵列。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包括导轨、上活动环、下活动环和驱动机构,所述导轨固定在CT机上,所述上活动环和下活动环均为半圆环形,所述弹性膜包括上弹性膜和下弹性膜,所述上弹性膜和下弹性膜均为半圆形,所述上弹性膜固定在所述上活动环,所述下弹性膜固定在所述下活动环,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上活动环和下活动环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设有齿轮,所述上活动环和下活动环均设有外齿,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上活动环运动,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下活动环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上弹性膜的开口处设有折叠翻边,所述上活动环的两侧设有伸缩杆,所述折叠翻边内穿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弹性膜的开口处设有折叠翻边,所述下活动环的两侧设有伸缩杆,所述折叠翻边内穿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装置安装在CT机上,避免辐射从CT机的入口泄漏,减少患者身体不必要的暴露范围,降低辐射量。弹性膜具有一定的弹性,不同体型的患者检查时,弹性膜的开口能够伸缩,夹紧患者,减小弹性膜和患者体表的间隙。弹性膜上固定着若干个防辐射片,并且防辐射片之间有相互重叠的区域,当弹性膜发生形变时,防辐射片的位置发生移动,能够形成与弹性膜形状一致的防护层,提高防辐射效果。在防辐射片位置发生移动时,由于防辐射片之间有相互重叠的区域,能够避免防辐射片之间漏出空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CT薄片型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CT薄片型防护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种CT薄片型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种CT薄片型防护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弹性膜,2防辐射片,3固定架,4开口,5导轨,6上活动环,7 下活动环,8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10齿轮,11外齿,12折叠翻边,13拉绳, 14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2,一种CT薄片型防护装置,包括弹性膜1、固定架3和防辐射片2,若干所述防辐射片2固定在所述弹性膜1上,所述防辐射片2之间有相互重叠的区域,所述弹性膜1的中部设有开口4,所述弹性膜1的四周和所述固定架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3固定在CT机上。

将固定架3固定在CT机上,具体的,固定架3可采用胶粘或者螺钉等固定方式固定在CT机上。弹性膜1的四周和固定架3连接,弹性膜1的中部设有开口4,检查时人体从开口4处穿过。由于弹性膜1采用的是弹性材料制成,因此在人体穿过开口4时弹性膜1夹紧在人体的表面,减小人体和弹性膜1之间的间隙,能够减弱辐射的泄漏。在弹性膜1上固定若干防辐射片2。防辐射片2采用防辐射材料制成,能够防止辐射穿过。由于弹性膜1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不同的体型的患者进行检查时能够发生相应的形变贴合人体。体型较大的人进行检测时开口4被撑大,此时弹性膜1发生弹性形变,确保患者能够穿过开口4,同时弹性膜1能够拉伸成平整的平面。若干防辐射片2固定在弹性膜1上,因此在弹性膜1发生形变时防辐射片2的位置发生变化,防辐射片2之间构成的防护面一起发生变化,降低辐射的泄漏。

优选的,若干所述防辐射片2在所述弹性膜1上的排列方式为圆形阵列。阵列的圆心为弹性膜1的圆心。便于弹性膜1形变时防辐射片2固定位置的移动。

具体的,所述防辐射片2为采用防辐射材料制成的薄片。避免辐射泄漏,降低人体接收到的辐射量,提高对人体的保护。

实施例2

参见图3至4,一种CT薄片型防护装置,包括弹性膜1、固定架3和防辐射片2,若干所述防辐射片2固定在所述弹性膜1上,所述防辐射片2之间有相互重叠的区域,所述弹性膜1的中部设有开口4,所述弹性膜1的四周和所述固定架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3固定在CT机上。将固定架3固定在CT机上,具体的,固定架3可采用胶粘或者螺钉固定在CT机上。弹性膜1的四周和固定架3连接,弹性膜1的中部设有开口4,检查时人体从开口4处穿过。由于弹性膜1采用的是弹性材料制成,因此在人体穿过开口4时弹性膜1夹紧在人体的表面,减小人体和弹性膜1之间的间隙,能够减弱辐射的泄漏。在弹性膜1上固定若干防辐射片2。防辐射片2采用防辐射材料制成,能够防止辐射穿过。由于弹性膜1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不同的体型的患者进行检查时能够发生相应的形变贴合人体。体型较大的人进行检测时开口4被撑大,此时弹性膜1发生弹性形变,确保患者能够穿过开口4,同时弹性膜1能够拉伸成平整的平面。若干防辐射片2固定在弹性膜1上,因此在弹性膜1发生形变时防辐射片2的位置发生变化,防辐射片2之间构成的防护面一起发生变化,降低辐射的泄漏。所述固定架3包括导轨5、上活动环6、下活动环7和驱动机构,所述导轨5固定在CT机上,所述上活动环6和下活动环7均为半圆环形,所述弹性膜1包括上弹性膜1和下弹性膜1,所述上弹性膜1和下弹性膜1均为半圆形,所述上弹性膜1固定在所述上活动环6,所述下弹性膜1固定在所述下活动环7,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上活动环6和下活动环7运动。

患者躺在CT检查床之前,利用驱动机构将上活动环6旋转到下方,便于患者躺在CT检查床上,也便于医护人员观察患者躺下的位置和姿势是否正确,便于患者调整姿势。患者躺在CT检查床后,再利用驱动机构将上活动环6旋转到上方,将CT机的入口封住,避免辐射泄漏。当上活动环6向上转动后,上活动环6和下活动环7形成中间带孔的圆形,全方位避免辐射泄漏,提高防辐射效果。患者先躺下后再利用驱动结构旋转上活动环6将上部密封,由于弹性膜1 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在旋转到上部时开口4受到人体的压迫而形变,使得弹性膜1贴紧人体,在弹性膜1形变后,固定在弹性膜1上的防辐射片2位置随着弹性膜1的形变而发生变换,使得弹性膜1和固定在弹性膜1上的防辐射片2 能够形成一个平整的平面。

具体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8和第二电机9,所述第一电机8和第二电机9均设有齿轮10,所述上活动环6和下活动环7均设有外齿11,所述第一电机8驱动所述上活动环6运动,所述第二电机9驱动所述下活动环7运动。第一电机8用于驱动上活动环6的转动,第一电机8的齿轮10和上活动环6的外齿11啮合,第一电机8转动时带动上活动环6转动,上活动环6沿着导轨5 滑动,进行遮蔽或者打开CT机的入口。第二电机9用于驱动下活动环7的转动,第二电机9的齿轮10和下活动环7的外齿11啮合,第二电机9转动时带动下活动环7转动。

具体的,所述上弹性膜1的开口4处设有折叠翻边12,所述上活动环6的两侧设有伸缩杆14,所述折叠翻边12内穿有拉绳13,所述拉绳13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杆14连接。拉紧拉绳13时,开口4在拉绳13的作用下缩小。检查体型特别小的患者时,拉紧拉绳13,能够缩小开口4,减小弹性膜1和患者体表的间隙,降低辐射的泄漏,提高对人体的防护。

具体的,所述下弹性膜1的开口4处设有折叠翻边12,所述下活动环7的两侧设有伸缩杆14,所述折叠翻边12内穿有拉绳13,所述拉绳13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杆14连接。与上弹性膜1的工作原理相同,拉紧拉绳13时,开口4在拉绳13的作用下缩小。检查体型特别小的患者时,拉紧拉绳13,能够缩小开口 4,减小弹性膜1和患者体表的间隙,降低辐射的泄漏,提高对人体的防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