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垫及血管显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7554发布日期:2019-06-11 23:20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垫及血管显像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管成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胶垫及血管显像仪。



背景技术:

血管成像是根据红外成像原理,利用人体观察部位周围组织以及血管中的含氧血红蛋白对不同波长的近红外光吸收量不同,将信息通过光电转换和图像处理最后将血管显示在屏幕上。血管成像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医院临床浅表静脉注射和美容业查找浅表血管,极大地提高了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对于深层的动脉血管的显像技术,需要高强度的红外光源,高强度的红外光源需要透过胶垫照射人体皮肤来防热灼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垫,解决传统动脉血管成像中使用的胶垫成像效果易受干扰以及人体观察部位皮肤易有灼伤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显像仪,解决传统血管显像仪动脉血管位置查找不精确、用户使用体验差以及传统使用的胶垫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胶垫,胶垫包括透光部和遮光部,透光部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透光吸热件,透光吸热件用于透光以及吸收热量,遮光部设置于透光部上并围绕容纳腔的轮廓分布。

发明人发现:目前行业中使用的针对深层动脉血管的显像设备为了防止高强度的红外光源带来的高热高温灼伤人体皮肤,通常采用黑色哑光硅橡胶注射成像胶垫来进行透光照射,该种胶垫材质较硬,不易与人体紧密贴合,易发生侧漏光干扰成像效果,同时强光源因为光线透射和周边光线反射也容易干扰血管成像效果,另外光源产生的热量叠加光线通过显像设备的出光口辐射人体,造成人体皮肤光源集中处温度过高,导致患者不适或轻度灼伤。

发明人设计了上述胶垫,胶垫包括透光部和遮光部,透光部具有容纳腔,遮光部设置于透光部上并围绕容纳腔的轮廓分布,容纳腔内设置有用于透光以及吸收热量的透光吸热件。使用时将胶垫放置在血管显像仪的出光口表面,使透光部位于出光口中心,将使用者的观察部位放置在胶垫的透光部上表面中心并紧密贴合,固定光源装置发射的红外光线经透光部以及容纳腔中的透光吸热件透射后,局部有用的红外光先照射至人体被观测部位的皮肤。该过程高热光线经透光吸热件吸收部分热量后照射在人体皮肤表面不会引起高温灼伤,遮光部阻止周边无用红外光线透射以及其他自然光反射干扰成像。胶垫有效解决了传统动脉血管成像中使用的胶垫成像效果易受干扰以及人体观察部位皮肤易有灼伤隐患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透光部为透明膜,遮光部包括浑浊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容纳腔通过压合透明膜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浑浊膜围绕容纳腔敷合于透明膜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容纳腔为弧形薄膜囊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透光吸热件为液态冷凝透光材料,透光吸热件灌注在容纳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透光吸热件为胶状冷凝透光材料,透光吸热件填充在容纳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透光部为透明PVC薄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浑浊膜为黑色哑光薄膜。

一种血管显像仪,血管显像仪具有上述胶垫,血管显像仪还包括成像设备以及固定光源装置,成像设备与固定光源装置连接,胶垫设置在固定光源装置上,成像设备用于动脉血管显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胶垫,解决传统动脉血管成像中使用的胶垫成像效果易受干扰以及人体观察部位皮肤易有灼伤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血管显像仪,解决传统血管显像仪动脉血管位置查找不精确、用户使用体验差以及传统使用的胶垫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胶垫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胶垫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胶垫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血管显像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胶垫;20-血管显像仪;22-成像设备;24-固定光源装置;242-出光口;200-遮光部;210-敷合环;300-透光部;310-容纳腔;320-透光吸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胶垫10,胶垫10用于解决传统动脉血管成像中使用的胶垫成像效果易受干扰以及人体观察部位皮肤易有灼伤隐患的问题。

请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胶垫10在第一视角下的具体结构。

胶垫10包括透光部300和遮光部200,透光部300具有容纳腔310(请参考图2),遮光部200设置于透光部300上并围绕容纳腔310(请参考图2)的轮廓分布。其中透光部300为透明透光的薄膜,遮光部200为浑浊不透光的薄膜。将透明透光的透光部300经高周波压合外形后形成容纳腔310(请参考图2),再将浑浊不透光的遮光部200围绕容纳腔310(请参考图2)四周边缘敷合于透明透光的透光部300上,使得遮光部200和透光部300的接触部位形成一圈浑浊不透光的敷合环210,然后将透光吸热件320(请参考图2)灌注在容纳腔310(请参考图2)中,最后进行高周波封口和切边,形成胶垫10。胶垫10用于解决传统动脉血管成像中使用的胶垫成像效果易受干扰以及人体观察部位皮肤易有灼伤隐患的问题。

请参考图2和图3,图2和图3分别示出了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胶垫10在第二视角下和第三视角下的具体结构。

透明透光薄膜材质的透光部300经高周波压合外形后形成弧形薄膜囊状的容纳腔310,弧形薄膜囊状容纳腔310内灌注有液态冷凝硅胶材质的透光吸热件320,液态冷凝硅胶材质的透光吸热件320与弧形薄膜囊状容纳腔310组合,使得透光部300具有良好的软弹性,易与人体观察部位的皮肤紧密贴合,浑浊不透光性质的薄膜状遮光部200围绕容纳腔310四周边缘敷合于透明透光薄膜材质的透光部300上形成胶垫10。

具体地,固定光源发射的高温高热红外光线经透明透光薄膜材质的透光部300以及弧形薄膜囊状容纳腔310中的液态冷凝硅胶材质的透光吸热件320透射后,从容纳腔310的弧形面透射的有用红外光先照射至人体被观测部位的皮肤,该过程高热红外光线被液态冷凝硅胶材质的透光吸热件320吸收大部分热量后照射在人体皮肤表面,同时液态冷凝硅胶材质的透光吸热件320通过透光部300与人体观察部位的皮肤贴合接触也能吸收人体观察部位的皮肤表面热量,起到冷却的效果,不会引起人体观察部位的局部皮肤高温灼伤;液态冷凝硅胶材质的透光吸热件320与弧形薄膜囊状容纳腔310组合,使得透光部300具有良好的软弹性,更容易与人体观察部位的皮肤紧密贴合从而避免侧漏光干扰成像效果,同时也能让使用者感觉舒适;围绕容纳腔310四周边缘并敷合于透光部300上的浑浊不透光性质的薄膜状遮光部200以及遮光部200和透光部300接触部位形成的一圈浑浊不透光敷合环210能够有效阻止周边无用红外光线透射以及其他自然光反射干扰成像。

本实施例中,透光部300采用PVC材质的透明透光薄膜制成,遮光部200采用黑色哑光材质的浑浊不透明薄膜制成,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透光部300和遮光部200的具体材质及颜色,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透光部300也可为其他能够实现透明透光功能的薄膜材质,遮光部200也可采用其他能够实现不透光功能的浑浊色薄膜材质。

本实施例中,透光吸热件320选用液态冷凝硅胶材料,将液态冷凝硅胶材质的透光吸热件320灌注在容纳腔310内,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透光吸热件320的具体材质,也不限定透光吸热件320与容纳腔310的组合方式,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透光吸热件320也可为冷水和冷凝胶等其他透明液体或胶状冷凝透光材料,透光吸热件320采用胶状冷凝透光材料时直接填充在容纳腔310内。

本实施例中,采用薄膜压合与敷合工艺使透光部300和遮光部200设置在一起制造胶垫1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胶垫10的具体制造工艺,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胶垫10也可通过其他方式使透光部300和遮光部200设置在一起制成。

本实施例中,容纳腔310为弧形薄膜囊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容纳腔310的具体结构形式,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容纳腔310也可为圆柱状薄膜囊腔或者内弧状薄膜囊腔。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血管显像仪20,血管显像仪20用于解决传统血管显像仪动脉血管位置查找不精确、用户使用体验差以及传统使用的胶垫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请参考图4,图4示出了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显像仪20的具体结构。

血管显像仪20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胶垫10,血管显像仪20还包括成像设备22以及固定光源装置24,成像设备22与固定光源装置24连接,固定光源装置24上设置有出光口242,固定光源装置24上还设置有光源开关(图中未画出),出光口242中心发射高温高热红外光源,胶垫10设置在固定光源装置24上并使容纳腔310(请参考图1)的中心对准出光口242的中心,成像设备22具有用于动脉血管显像的显示屏。

使用时,将胶垫10放置在固定光源装置24上的出光口242表面,透光部300(请参考图1)位于出光口242中心,将使用者的观察部位放置在胶垫10的透光部300上表面中心并紧密贴合,打开光源开关即可进行观察查找使用者的动脉血管位置。由于使用上述实施例中的胶垫10,可以更好地防止无关光的干涉影响成像,使得动脉血管位置查找更精确;胶垫10能够很好的吸收高温热量,同时PVC材质的胶垫10与传统硅橡胶材质胶垫相比无刺激性气味,用户使用体验更好,薄膜压合制成胶垫10的制造工艺制造简单成本低,更适合小批量生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