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防牵拉短管接口处防触碰污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7706发布日期:2019-11-08 23:35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防牵拉短管接口处防触碰污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固定防牵拉短管接口处防触碰污染装置。



背景技术:

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肌肉消耗、减少术后并发症。然临床实践中,患者因病情需要,术后常需要留置多根引流管,如T管、肝下引流管、腹腔引流管、尿管等。临床上可见很多患者下床活动或入厕时,常需多个家属陪伴,帮忙固定引流袋或搀扶患者。

在使用引流管的过程中,引流管拆卸安装不方便且引流管接口处容易产生污染,此外,由于家属缺乏引流管护理相关知识,以及多个家属与患者步调的不一致性,从而增加了引流管对皮肤的牵拉痛,很容易造成管道滑脱、引流液反流等风险,既不美观,也不安全,又浪费人力,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固定防牵拉短管接口处防触碰污染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防牵拉短管接口处防触碰污染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引流管拆卸安装不方便且接口容易污染和固定腹带不牢固容易滑脱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固定防牵拉短管接口处防触碰污染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竖直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一侧底部设置有第一输液袋,所述第一输液袋的底部连接有第一输液管,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输液袋,所述第二输液袋的顶端连接有第二输液管,所述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的一侧连接有腹透短管,所述腹透短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腹透管,所述腹透管远离腹透短管的一端连接有固定腹带,所述固定腹带的外侧设置有引流管;

所述固定腹带包括腹带条,所述腹带条呈弯曲的环形结构,所述腹带条的两端之间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伸缩带,所述腹带条的一端外侧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通过转盘与腹带条转动连接,所述腹带条的另一端表面设置有夹紧机构;

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第一限位片,所述第一限位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片,所述第一限位片与第二限位片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挂钩与连接件卡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底部与底座紧密焊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支脚。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的两侧表面分别与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紧密焊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带的一端与腹带条粘接。

优选的,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连接有卡环,所述卡环呈半圆形结构,所述卡环的一侧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的一端通过扭力弹簧与卡环的一端连接,所述引流管靠近卡环的一端连接有输液接管,所述引流管远离输液接管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的内部设置有接口。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架的外框为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其中设置的卡环和固定框架能够保证引流管的安装和拆卸方便,且一端的接口能够防止被污染,此外,通过其中设置的固定腹带和引流管能够保证该装置在患者身上固定方便,不易滑脱,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腹带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夹紧机构的爆炸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支脚;2、支架;3、顶板;4、第一输液袋;41、第一输液管;5、第二输液袋;51、第二输液管;6、腹透短管;7、腹透管;8、固定腹带;81、腹带条;82、连接片;821、伸缩带;83、挂钩;831、转盘;84、夹紧机构;841、第一限位片;842、连接件;843、第二限位片;9、引流管;91、卡环;911、卡扣;92、固定框架;921、接口;93、输液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一种固定防牵拉短管接口处防触碰污染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支脚11,底座1的顶部竖直设置有支架2,支架2的底部与底座1紧密焊接,支架2的顶部设置有顶板3,顶板3的一侧底部设置有第一输液袋4,第一输液袋4的底部连接有第一输液管41,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输液袋5,第二输液袋5的顶端连接有第二输液管51,腹透短管6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输液管41和第二输液管51,腹透短管6的另一端连接有腹透管7,腹透管7远离腹透短管6的一端连接有固定腹带8,固定腹带8的外侧设置有引流管9。

本实施例中,支脚11采用橡胶材质制成,橡胶具有很好的弹性、绝缘性、不透水和空气等特性,能够有效隔绝外部的潮湿,避免装置受潮,而且具有很好的防滑特性,能够保证该装置的稳定性。

此外,引流管9采用PVC材质制成,PVC作为医用材料已有多年历史,其具有抗化学腐蚀性,对氧化剂、还原剂以及强酸都有很强的抵抗力,而且耐磨,易于生产、使用安全、成本低廉。

固定腹带8包括腹带条81,腹带条81呈弯曲的环形结构,腹带条81的两端之间设置有连接片82,连接片82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伸缩带821,伸缩带821的一端与腹带条81粘接,腹带条81的一端外侧设置有挂钩83,挂钩83通过转盘831与腹带条81转动连接,腹带条81的另一端表面设置有夹紧机构84。

此外,伸缩带821采用聚氨酯泡沫材质制成,其结构柔软,具有很好的弹性,能够使伸缩带821自由伸缩,从而调节腹带条81的长短。

夹紧机构84包括第一限位片841,第一限位片84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片843,第一限位片841与第二限位片843之间设置有连接件842,挂钩83与连接件842卡接配合,连接件842的两侧表面分别与第一限位片841和第二限位片843紧密焊接。

实施例2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引流管9不便于拆卸和安装,使用过后清洗消毒不方便,而且一端的接口处长期暴露在外容易沾染细菌造成污染,因此,我们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引流管9做出改进,引流管9的一端连接有卡环91,卡环91呈半圆形结构,卡环91的一侧设置有卡扣911,卡扣911的一端通过扭力弹簧与卡环91的一端连接,引流管9靠近卡环91的一端连接有输液接管93,引流管9远离输液接管93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框架92,固定框架92的内部设置有接口921,接口921的表面涂覆有碘伏,从而能够杀灭附着在表面的细菌,固定框架92的外框为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固定框架92采用泡沫材料材质制成,其材质质量轻,且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能够将接口921保护在内部,从而使外界物体不宜对其造成接触,使得表面不易沾染细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装置时,将固定腹带8绑定在患者身上,通过伸缩带821的拉伸能够使固定腹带8自由调节松紧,通过挂钩83与夹紧机构84的连接能够使固定腹带8固定在身上不易松动,第一限位片841和第二限位片843能够将挂钩83进行限位使其不易滑脱,通过第一输液管41和第二输液管51将液体输入腹透短管6,腹透短管6能够减少液体流速,使其进入更加缓和,液体再进入腹透管71对患者进行腹透,通过引流管9对患者体内的液体进行引流,引流管9的一端通过卡环91卡接在腹带条81上,在使用时使其不易滑脱,而且不使用时能够方便拆卸进行清洗,引流管9另一端的接口921通过固定框架92保护,使其不易受到污染。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