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式负压引流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2970发布日期:2019-06-14 23:1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报警式负压引流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报警式负压引流袋。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众多患者在腹部通过人工造口以达到排泄大、小便,同时还需要在造口处配接引流袋,达到引流收集目的,而临床现有的引流袋与腹部造口的配接方式一般有两种,其一是用专门的接管一端插入造口内,另一端再通过连接管与引流袋连接,同时在接管与造口外插接处用纱布、胶布密封;其二是:在引流袋上设置扁平的接盘,该接盘外侧面有胶贴可粘接在造口处的腹部皮肤上。但上述的两种方式,都普遍存在连接环节多、密封困难,因此容易泄漏便物,污染患者衣物和周围环境,与此同时,现有的引流袋也不具备报警提醒功能,从而不便医护人员及时更换引流袋,因此极大的影响了临床的实际应用,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报警式负压引流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报警式负压引流袋,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报警式负压引流袋,包括造口袋、还包括连接座、流通孔、滑槽、滑板、限位罩、转块、螺杆、第一挂孔、固定套、固定板、连接板、引流套袋、底板、第一弹簧、调节阀、第二挂孔、第一连接绳、导向套、报警器、纽扣电池、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二弹簧、导电板、绝缘块、第二连接绳,所述的连接座位于造口袋底部中端,所述的连接座与造口袋胶水相连,所述的流通孔纵向贯穿连接座内部中端,所述的流通孔为圆形通孔,所述的滑槽横向位于连接座内部,所述的滑槽为矩形腔体,所述的滑板位于滑槽内部,所述的滑板与连接座滑动相连,所述的限位罩位于滑板右侧,所述的限位罩与滑板焊接相连,所述的转块位于限位罩内部,所述的转块与限位罩转动相连,所述的螺杆贯穿连接座内部右侧,所述的螺杆与连接座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螺杆与转块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一挂孔位于连接座内部左侧,所述的第一挂孔为通孔,所述的固定套位于连接座外壁下端,所述的固定套与连接座螺纹相连,所述的固定板位于固定套底部左右两侧,所述的固定板与固定套一体相连,所述的连接板位于固定板后端,所述的连接板与固定板一体相连,所述的引流套袋位于固定板底部四周,所述的引流套袋与固定板胶水相连,所述的底板位于引流套袋底部,所述的底板与引流套袋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位于引流套袋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一弹簧上下两端分别与固定板和底板胶水相连,所述的调节阀贯穿底板内部中端下侧,所述的调节阀与底板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挂孔位于调节阀内部左侧,所述的第二挂孔为通孔,所述的第一连接绳贯穿于第一挂孔,所述的第一连接绳与连接座绳系相连,所述的导向套位于第一连接绳底部,所述的导向套与第一连接绳绳系相连,所述的报警器位于导向套内部上端,所述的报警器与导向套胶水相连,所述的纽扣电池位于导向套内部顶端,所述的纽扣电池与导向套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纽扣电池与报警器导线相连,所述的第一接线端子位于导向套内部下端左侧,所述的第一接线端子与导向套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一接线端子与纽扣电池导线相连,所述的第二接线端子位于导向套内部右侧下端,所述的第二接线端子与导向套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二接线端子与报警器导线相连,所述的第二弹簧位于导向套内部,所述的第二弹簧与导向套螺栓相连,所述的导电板位于第二弹簧底部,所述的导电板与第二弹簧焊接相连,且所述的导电板与导向套滑动相连,所述的绝缘块位于导电板底部,所述的绝缘块与导电板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绳位于绝缘块底部,所述的第二连接绳上端与绝缘块绳系相连,且所述的第二连接绳下端与调节阀绳系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座内部前端中测还设有观察板,所述的观察板与连接座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滑板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还设有若干数量的调节孔,所述的调节孔为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板顶部左右两侧还设有挂置孔,所述的挂置孔为圆形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板左右两侧还设有绑带,所述的绑带与连接板铆钉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报警式负压引流袋,佩戴时,医护人员可将连接座与固定套螺纹旋转相连,再将第一连接绳与连接座上的第一挂孔绳系相连,接着将第二连接绳与调节阀上的第二挂孔绳系相连,然后将造口袋贴合于患者腹部造口区域,即实现对患者的正常造口,接着环绕绑带,实现绑带顺着患者肢体两侧绕至后背,接着绳系绑带,此时通过绑带的作用,能够实现对连接板的固定,即通过连接板的固定作用,能够提高固定套、固定板以及造口袋与患者身体相连固定效果,提高了造口袋的稳定性,在患者佩戴造口袋的过程中,若需要对患者造口部位进行负压引流时,医护人员预先可旋转螺杆,即螺杆顺着连接座内部作左右方向的旋转,因转块与螺杆焊接相连,限位罩与滑块焊接相连,且转块与限位罩为转动相连,即通过螺杆的旋转左右移动作用,能够实现转块带动限位罩联动滑块顺着滑槽作左右方向的滑动,当滑块内部的调节孔处于流通孔区域后,从而实现造口袋与引流套袋的畅通状态,此时通过引流套袋内部第一弹簧的回弹力作用,能够负压吸引造口袋内的造口,即实现引流液通过造口袋由流通孔和调节孔流入到引流套袋内部,此时通过上述操作,即达到对患者的引流操作,同时,在引流套袋的持续引流过程中,即通过第一弹簧的回弹力,使得底板带动引流套袋向下拉伸,即通过底板带动调节阀向下的作用,实现第二连接绳带动绝缘块联动导电板对第二弹簧进行拉动,即导电板顺着导向套作由上向下滑动,当引流套袋装满引流液,即第一弹簧得到复位后,导电块也同步处于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之间区域,即通过导电板的导电作用,实现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的连通,即实现纽扣电池与报警器的通电状态,继而出发报警器的持续报警,此时医护人员通过报警器的提醒达到对患者及时处理,即便于医护人员及时的更换引流套袋,因第一连接绳和第二连接绳分别与连接座和调节阀为绳系相连,从而能够在医护人员更换引流套袋时,进行方便的拆卸,即达到重复使用目的,该报警式负压引流袋,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首先通过造口引流式设计,能够实现与造口袋的配合使用,便于对造口患者进行负压引流,拓展了临床的实用性,其次通过拆卸式报警机构的配合效果,从而不仅能够在引流停止后进行及时报警,达到提醒医护人员目的,此外还能够在医护人员更换引流套袋时,进行方便的拆卸,即达到重复使用目的,利用临床的推广应用,同时,观察板材质为有机玻璃,具备透明效果,能够便于医护人员从外界来观察连接座内部的滑块位置,即便于医护人员判断调节孔的位置情况,因调节孔直径存在大小区别,能够便于医护人员调节引流速度,挂置孔是为了方便医护人员将该装置进行挂置,调节阀能够进行打开与关闭,即达到对引流套袋内部引流液的排放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报警式负压引流袋的主视图;

图2是报警式负压引流袋的剖视图;

图3是报警式负压引流袋的侧视图;

图4是固定套部位剖视放大图;

图5是滑块部位剖视放大图;

图6是限位罩部位侧视图;

图7是导向罩部位剖视放大图。

造口袋1、连接座2、流通孔3、滑槽4、滑板5、限位罩6、转块7、螺杆8、第一挂孔9、固定套10、固定板11、连接板12、引流套袋13、底板14、第一弹簧15、调节阀16、第二挂孔17、第一连接绳18、导向套19、报警器20、纽扣电池21、第一接线端子22、第二接线端子23、第二弹簧24、导电板25、绝缘块26、第二连接绳27、观察板201、调节孔501、绑带1101、挂置孔12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报警式负压引流袋,包括造口袋1、连接座2、流通孔3、滑槽4、滑板5、限位罩6、转块7、螺杆8、第一挂孔9、固定套10、固定板11、连接板12、引流套袋13、底板14、第一弹簧15、调节阀16、第二挂孔17、第一连接绳18、导向套19、报警器20、纽扣电池21、第一接线端子22、第二接线端子23、第二弹簧24、导电板25、绝缘块26、第二连接绳27,所述的连接座2位于造口袋1底部中端,所述的连接座2与造口袋1胶水相连,所述的流通孔3纵向贯穿连接座2内部中端,所述的流通孔3为圆形通孔,所述的滑槽4横向位于连接座2内部,所述的滑槽4为矩形腔体,所述的滑板5位于滑槽4内部,所述的滑板5与连接座2滑动相连,所述的限位罩6位于滑板5右侧,所述的限位罩6与滑板5焊接相连,所述的转块7位于限位罩6内部,所述的转块7与限位罩6转动相连,所述的螺杆8贯穿连接座2内部右侧,所述的螺杆8与连接座2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螺杆8与转块7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一挂孔9位于连接座2内部左侧,所述的第一挂孔9为通孔,所述的固定套10位于连接座2外壁下端,所述的固定套10与连接座2螺纹相连,所述的固定板25位于固定套19底部左右两侧,所述的固定板25与固定套19一体相连,所述的连接板12位于固定板11后端,所述的连接板12与固定板11一体相连,所述的引流套袋13位于固定板11底部四周,所述的引流套袋13与固定板11胶水相连,所述的底板14位于引流套袋13底部,所述的底板14与引流套袋13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15位于引流套袋13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一弹簧15上下两端分别与固定板11和底板14胶水相连,所述的调节阀16贯穿底板14内部中端下侧,所述的调节阀16与底板14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挂孔17位于调节阀16内部左侧,所述的第二挂孔17为通孔,所述的第一连接绳18贯穿于第一挂孔9,所述的第一连接绳18与连接座2绳系相连,所述的导向套19位于第一连接绳18底部,所述的导向套19与第一连接18绳绳系相连,所述的报警器20位于导向套19内部上端,所述的报警器20与导向套19胶水相连,所述的纽扣电池21位于导向套19内部顶端,所述的纽扣电池21与导向套19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纽扣电池21与报警器20导线相连,所述的第一接线端子22位于导向套19内部下端左侧,所述的第一接线端子22与导向套19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一接线端子22与纽扣电池21导线相连,所述的第二接线端子23位于导向套19内部右侧下端,所述的第二接线端子23与导向套19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二接线端子23与报警器20导线相连,所述的第二弹簧24位于导向套19内部,所述的第二弹簧24与导向套19螺栓相连,所述的导电板25位于第二弹簧24底部,所述的导电板25与第二弹簧24焊接相连,且所述的导电板25与导向套19滑动相连,所述的绝缘块26位于导电板25底部,所述的绝缘块26与导电板25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绳27位于绝缘块26底部,所述的第二连接绳27上端与绝缘块26绳系相连,且所述的第二连接绳27下端与调节阀16绳系相连,所述的连接座2内部前端中测还设有观察板201,所述的观察板201与连接座2胶水相连,所述的滑板5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还设有若干数量的调节孔501,所述的调节孔501为通孔,所述的连接板12顶部左右两侧还设有挂置孔1201,所述的挂置孔1201为圆形通孔,所述的连接板12左右两侧还设有绑带1202,所述的绑带1202与连接板12铆钉相连。

该报警式负压引流袋,佩戴时,医护人员可将连接座2与固定套10螺纹旋转相连,再将第一连接绳18与连接座2上的第一挂孔9绳系相连,接着将第二连接绳27与调节阀16上的第二挂孔17绳系相连,然后将造口袋1贴合于患者腹部造口区域,即实现对患者的正常造口,接着环绕绑带1101,实现绑带1101顺着患者肢体两侧绕至后背,接着绳系绑带1101,此时通过绑带1101的作用,能够实现对连接板12的固定,即通过连接板12的固定作用,能够提高固定套10、固定板11以及造口袋1与患者身体相连固定效果,提高了造口袋1的稳定性,在患者佩戴造口袋1的过程中,若需要对患者造口部位进行负压引流时,医护人员预先可旋转螺杆8,即螺杆8顺着连接座2内部作左右方向的旋转,因转块7与螺杆8焊接相连,限位罩6与滑块5焊接相连,且转块7与限位罩6为转动相连,即通过螺杆8的旋转左右移动作用,能够实现转块7带动限位罩6联动滑块5顺着滑槽4作左右方向的滑动,当滑块5内部的调节孔501处于流通孔3区域后,从而实现造口袋1与引流套袋13的畅通状态,此时通过引流套袋13内部第一弹簧15的回弹力作用,能够负压吸引造口袋1内的造口,即实现引流液通过造口袋1由流通孔3和调节孔501流入到引流套袋13内部,此时通过上述操作,即达到对患者的引流操作,同时,在引流套袋13的持续引流过程中,即通过第一弹簧15的回弹力,使得底板14带动引流套袋13向下拉伸,即通过底板14带动调节阀16向下的作用,实现第二连接绳27带动绝缘块26联动导电板25对第二弹簧24进行拉动,即导电板25顺着导向套19作由上向下滑动,当引流套袋13装满引流液,即第一弹簧15得到复位后,导电块25也同步处于第一接线端子22和第二接线端子23之间区域,即通过导电板25的导电作用,实现第一接线端22子与第二接线端子23的连通,即实现纽扣电池21与报警器20的通电状态,继而出发报警器20的持续报警,此时医护人员通过报警器20的提醒达到对患者及时处理,即便于医护人员及时的更换引流套袋13,因第一连接绳18和第二连接绳27分别与连接座2和调节阀16为绳系相连,从而能够在医护人员更换引流套袋13时,进行方便的拆卸,即达到重复使用目的,同时,观察板201材质为有机玻璃,具备透明效果,能够便于医护人员从外界来观察连接座2内部的滑块5位置,即便于医护人员判断调节孔501的位置情况,因调节孔501直径存在大小区别,能够便于医护人员调节引流速度,挂置孔1201是为了方便医护人员将该装置进行挂置,调节阀16能够进行打开与关闭,即达到对引流套袋13内部引流液的排放目的。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