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热治疗贴、柔性微电流治疗贴及柔性多功能治疗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4454发布日期:2019-09-25 00:05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柔性电热治疗贴、柔性微电流治疗贴及柔性多功能治疗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健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电热治疗贴、柔性微电流治疗贴及柔性多功能治疗贴。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应用物理因子(如电波、磁场、红外线等)作用于人体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物理疗法,简称理疗。现在,物理疗法作为重要的保健治疗手段,已在防病治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家庭综合治疗中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物理疗法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电疗法;光疗法;声疗法;磁场疗法;温热疗法;机械刺激疗法(包括针刺疗法、按摩疗法、点穴疗法等在内)等。应该指出,具有祖国医学传统的中医经络疗法就属于物理疗法这类,它包括:针灸、推拿按摩、磁疗、点穴疗法等。中医经络学说指出,经络点即穴位,它分布于人体全身,是点穴治病的主要穴位。目前,我国不少的多功能理疗仪(器)都属于穴位治疗仪(器)。这类穴位治疗仪(器)经推广使用后,对于防病治病和保健等,都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治疗效果也是较好的。

由于治疗贴的理疗结构主要以刚性器件构成(如红外发射器),导致治疗贴对于皮肤的贴附性降低,由其是在用户使用其进行理疗的过程中,用户的肢体动作非常容易使治疗贴的刚性结构处脱离皮肤表面,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柔性电热治疗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治疗贴对于人体皮肤的贴附性较差的问题。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热治疗贴,包括:柔性基体;封装在所述柔性基体内部、由混合有石墨烯、且常温下为液态的低熔点金属构成的电热丝;嵌在所述柔性基体上、与所述电热丝连接的导电接驳件,用于密封所述电热丝并使所述电热丝与外部电连通。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基体为正多边形,其内分布有多条所述电热丝,其上存在至少两条边装配有与边长对应的所述导电接驳件;其中,所述导电接驳件中至少存在一个用以连通正电流,以及另一个用以连通负电流。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导电接驳件具有与其它导电接驳件物理连接的卡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柔性微电流治疗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治疗贴对于人体皮肤的贴附性较差的问题。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微电流治疗贴,包括:柔性基体;嵌在所述柔性基体的贴附面上的至少两个相互不连通的金属接触点;封装在所述柔性基体内部、由常温下为液态的低熔点金属构成的柔性导线,每个金属接触点分别与相互独立的柔性导线连接;嵌在所述柔性基体上、与所述柔性导线连接的导电接驳件,用于密封所述柔性导线并使所述柔性导线与外部电连通。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基体为正多边形,其上存在至少两条边装配有与边长对应的所述导电接驳件;其中,所述导电接驳件中至少存在一个用以连通正电流,以及另一个用以连通负电流。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导电接驳件具有与其它导电接驳件物理连接的卡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柔性多功能治疗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治疗贴对于人体皮肤的贴附性较差的问题。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多功能治疗贴,包括:柔性基体;设置在所述柔性基体上的电热治疗结构和微电流治疗结构;其中,所述电热治疗结构,包括:封装在所述柔性基体内部、由混合有石墨烯、且常温下为液态的低熔点金属构成的电热丝;所述微电流治疗结构,包括:嵌在所述柔性基体的贴附面上的至少两个相互不连通的金属接触点;封装在所述柔性基体内部、由常温下为液态的低熔点金属构成的柔性导线,每个金属接触点分别与相互独立的柔性导线连接;嵌在所述柔性基体上、与所述电热丝和所述柔性导线连接的导电接驳件,用于密封所述电热丝及柔性导线并使所述电热丝及柔性导线与外部电连通。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基体为正多边形,其上存在至少两条边装配有与边长对应的所述导电接驳件;其中,所述导电接驳件中至少存在一个用以连通正电流,以及另一个用以连通负电流。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导电接驳件具有与其它导电接驳件物理连接的卡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柔性治疗贴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治疗贴的功能单一,无法针对不同部位进行不同效果的理疗的问题。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治疗贴组,由规格相同的柔性电热治疗贴、柔性微电流治疗贴、柔性多功能治疗贴中的任意组合和任意数量拼接而成;还包括:向所述柔性治疗贴组提供工作电流的电源贴,包括柔性基体;嵌在所述柔性基体上的电源接驳件;封装在所述柔性基体内部、由常温下为液态的低熔点金属构成的电源正负电流走线;嵌在所述柔性基体上、与所述电源正负电流走线连接的导电接驳件,用于密封所述电源正负电流走线并使所述电源正负电流走线与外部电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中的治疗贴采用流体的液态金属形成理疗结构,可使治疗贴对于人体皮肤的贴附性得到提升,并且在用户肢体动作时,保证随肢体动作产生的皮肤起伏而变化,不脱落。

2.本实用新型中的柔性治疗贴组可利用任意数量、多种理疗效果的治疗贴拼接而成,可满足不同部位的不同理疗效果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柔性治疗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柔性治疗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柔性治疗贴的导电接驳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柔性治疗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柔性治疗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柔性治疗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柔性治疗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柔性治疗贴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实用新型”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实用新型,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实用新型或实用新型构思。

现在参照图1-4,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柔性电热治疗贴的结构示意图,如该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电热治疗贴10,包括:第一柔性基体11;封装在所述第一柔性基体11内部、由混合有石墨烯、且常温下为液态的低熔点金属(低熔点金属简称液态金属)构成的电热丝12;嵌在所述第一柔性基体11上、与所述电热丝12连接的第一导电接驳件13,用于密封所述电热丝12并使所述电热丝 12与外部电连通。其中,石墨烯可采用纳米级或微米级颗粒,均匀混合在液态金属中共同构成电热丝12的材料,石墨烯用以提升电热丝12的电阻率,实现加热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柔性基体11为绝缘材质,其可以是通过特定模具胶注一体成型的结构,其内具有流体管线腔111,该腔体用以灌注液态金属,并通过第一导电接驳件13填装流体管线腔111的腔口112,实现对液态金属的密封,处于流体管线腔111 内的液态金属构成柔性电热治疗贴10的电热线1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柔性基体 11可以采用上下两层柔性薄膜贴合而成,其中,柔性薄膜的贴附面上开设有流体槽,用以灌注液态金属,并通过两层柔性薄膜的贴合形成流体管线腔111,再通过第一导电接驳件13填装流体管线腔111的腔口112,实现对液态金属的密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第一柔性基体11可以采用2层薄膜组成,亦可以采用2层以上的层结构组成,例如3层、5层等等。

第一柔性基体11可选用UV环氧丙烯酸酯、UV聚氨酯丙烯酸酯、UV聚醚丙烯酸酯、UV聚酯丙烯酸酯、UV不饱和聚酯、聚二甲基硅烷、柔软性聚丙烯酸、柔软性聚氨酯、丙烯酸-聚氨酯、聚四氟乙烯、氟烯烃与乙烯基醚共聚树脂、氟硅树脂。上述材料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贴附性、气密性和防水性,可满足第一柔性基体11的各项指标需求,耐汗渍、可水洗。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柔性基体11的整体厚度选择范围在1mm–1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基体11的整体可成标准的平面图形,以便于柔性治疗贴之间的拼接,例如正多边形,包括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等。第一导电接驳件13为条状结构,其长度与正多边形的边长对应,装配在第一柔性基体 11的边缘上,第一导电接驳件13具有卡持状结构,使第一导电接驳件13既用于电热丝 12的电导通,又提供柔性治疗贴之间的拼接能力。优选地,第一导电接驳件13采用图 2所示出的结构,包括接驳片131、铆接132在接驳片上的旋转排扣133;旋转排扣133 可围绕铆钉132进行旋转移动,从而实现改变旋转排扣133的卡持结构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第一柔性基体11内的电热丝12的数量可为多条,多条电热丝12相互交叉互联,且电热丝12的端部分布在第一柔性基体11的每一条边的边缘,第一柔性基体11的每一条边缘上分别安装有上述第一导电接驳件13,此时可根据用户所定义拼接图案进行任意拼接,无论接在柔性治疗贴的任意两个边上的第一导电接驳件 13,一个用以连通正电流,以及另一个用以连通负电流,均可实现电热理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治疗贴采用流体的液态金属形成理疗结构,可使治疗贴对于人体皮肤的贴附性得到提升,并且在用户肢体动作时,保证随肢体动作产生的皮肤起伏而变化,不脱落。

现在参照图5,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柔性微电流治疗贴的结构示意图,如该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微电流治疗贴20,包括:第二柔性基体21;嵌在所述第二柔性基体21的贴附面上的至少两个相互不连通的金属接触点22;封装在所述第二柔性基体21内部、由常温下为液态的低熔点金属构成的柔性导线23,每个金属接触点22分别与相互独立的柔性导线23连接;嵌在所述第二柔性基体21上、与所述柔性导线23连接的第二导电接驳件24,用于密封所述柔性导线23并使所述柔性导线23与外部电连通。

该实施例中的柔性微电流治疗贴20除了理疗的结构与柔性电热治疗贴10不同之外,其它的如第二柔性基体21的整体图形、厚度、成型方式均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以及第二导电接驳件24亦可参照上述第一导电接驳件13实现。

用户使用时,金属接触点22会贴附在人体皮肤表面,人体皮肤称为导电,导通金属接触点22之间,形成电势差,产生微电流,从而达到微电流刺激治疗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治疗贴采用流体的液态金属形成理疗结构,可使治疗贴对于人体皮肤的贴附性得到提升,并且在用户肢体动作时,保证随肢体动作产生的皮肤起伏而变化,不脱落。

现在参照图6,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柔性多功能治疗贴的结构示意图,如该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多功能治疗贴30,包括:第三柔性基体31;设置在所述第三柔性基体31上的电热治疗结构32和微电流治疗结构33;其中,所述电热治疗结构32,包括:封装在所述第三柔性基体31内部、由混合有石墨烯、且常温下为液态的低熔点金属构成的电热丝321;所述微电流治疗结构33,包括:嵌在所述第三柔性基体31的贴附面上的至少两个相互不连通的金属接触点331;封装在所述第三柔性基体31内部、由常温下为液态的低熔点金属构成的柔性导线332,每个金属接触点331分别与相互独立的柔性导线332连接;嵌在所述第三柔性基体31上、与所述电热丝321和所述柔性导线332连接的第三导电接驳件34,用于密封所述电热丝321及柔性导线332并使所述电热丝321及柔性导线332与外部电连通。

优选地,电热治疗结构32和微电流治疗结构33之间相互独立、不干扰,进一步的,电热治疗结构32可设置在第三柔性基体31的中间位置,而微电流治疗结构33则可以设置在第三柔性基体31的外侧位置。

该实施例中的柔性多功能治疗贴30理疗结构是柔性电热治疗贴10和柔性微电流治疗贴20的结合,除此之外,其它的如第三柔性基体31的整体图形、厚度、成型方式均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以及第三导电接驳件34亦可参照上述第一导电接驳件13实现。

现在参照图7,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向所述柔性治疗贴提供工作电流的电源贴40,包括第四柔性基体41;嵌在所述第四柔性基体41上的电源接驳件42;封装在所述第四柔性基体41内部、由常温下为液态的低熔点金属构成的电源正负电流走线43;嵌在所述第四柔性基体41上、与所述电源正负电流走线43连接的第四导电接驳件44,用于密封所述电源正负电流走线43并使所述电源正负电流走线43与外部电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接驳件42可以为电池插座,例如纽扣电池座,或其它标准型号的电池插座,亦或者采用输入电源插座。

该实施例中的如第四柔性基体41的整体图形、厚度、成型方式均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以及第四导电接驳件44亦可参照上述第一导电接驳件13实现。

现在参照图8,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柔性治疗贴组的结构示意图,如该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治疗贴组100,所述柔性治疗贴组100 由规格相同的柔性电热治疗贴10、柔性微电流治疗贴20、柔性多功能治疗贴30中的任意组合和任意数量拼接而成;以及向所述柔性治疗贴组提供工作电流的电源贴40。

为了保证拼接后的柔性治疗贴组100具有一定的物理强度,还设置有辅助贴50,辅助贴50其上没有任何理疗结构,但也采用相同规格的柔性基体和导电接驳件构成,用于填充遗漏的部位,避免治疗贴组100由于松散连接,导致整体强度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的柔性治疗贴组可利用任意数量、多种理疗效果的治疗贴拼接而成,可满足不同部位的不同理疗效果的需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当理解,结合本文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框、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均可以实现成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其组合。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可交换性,上面对各种说明性的部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均围绕其功能进行了一般地描述。至于这种功能是实现成硬件还是实现成软件,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对整个系统所施加的设计约束条件。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个特定应用,以变通的方式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决策不应解释为背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