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用颈部导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0587发布日期:2019-07-27 11:18阅读:1741来源:国知局
血液透析用颈部导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液透析用颈部导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其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弥散、对流体的方式,将体内多种有害物质以及多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移出体外,达到净化血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做透析必须要有血管通路,这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对于没有内瘘的患者,必须得置管或者直接动脉穿刺。现有的透析置管一般在三个部位,分别为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对于颈部透析置管而言,其导管插入颈部静脉后还有一部分是裸露在人体外,便于与透析管路连接,而导管位于人体外的部位需要对其进行妥善固定,防止导管滑脱,否则会对患者的正常治疗、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现有的导管固定方式是直接通过胶带将导管固定在病人的头部,该固定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该方法固定导管不牢固,容易随患者头部活动而出现胶布脱落,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胶带的粘附性会逐渐降低进而引起导管滑脱的危险;2.胶布反复黏贴皮肤,容易滋生细菌从而有引起导管感染的危险;3.采用胶布固定方法容易黏贴患者头发,操作中解开胶布时容易拔掉患者头发引起患者不舒适,尤其是每次更换时,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液透析用颈部导管固定装置,该装置可以方便对导管进行固定,操作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血液透析用颈部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导管本体和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连接部和固定部,连接部包括连接夹和连接绳,固定部包括连接段和固定段,固定段呈钩状,连接段呈与耳廓适配的弧形状,连接夹用于连接导管本体且可以沿导管本体滑动,连接绳两端分别与连接夹和连接段连接。

采用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如下:在使用时,将夹持机构的固定部挂在病人耳朵处,因为固定段呈钩状,可以固定在病人耳朵的上部,而连接段呈与耳廓适配的弧形状,可以与耳朵贴合的更好,即固定部可以固定在病人耳朵上,且不会引起病人的不适感。连接绳分别与连接夹连接段连接,将连接夹夹在导管本体上,再通过连接绳将导管本体与固定部固定在一起。这样,方便对导管本体进行固定,且固定效果更好,也不会引起病人的不适感。另外,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连接夹夹持导管本体的不同位置,适用于不同情况的不同病人。

进一步,所述连接绳为弹性连接绳,弹性连接绳有一定的弹性,病人颈部在活动时弹性连接绳会被拉伸,从而避免固定部移动或导管本体移动,对导管本体的保护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为塑料材质制成的固定部。塑料材质制成的固定部质量轻,便于病人佩戴且强度较高。

进一步,所述连接段外套设有橡胶套,可以增强病人佩戴时的舒适感。

进一步,还包括连接线、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固定在连接段上,所述连接线两端分别与第二永磁体和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可相吸。可以将第二永磁体放置在病人耳部的另一侧,然后使第二永磁体与第一永磁体相吸,即病人的耳部被夹在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之间,这样的固定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血液透析用颈部导管固定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连接块与连接段连接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导管本体1、固定段2、燕尾夹3、连接段4、尼龙线5、第二永磁体6、第一永磁体7、橡皮筋8、连接块9、滑块10、连接杆11、凸轮12、转轴13、滑槽14。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血液透析用颈部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导管本体1和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连接部和固定部,连接部包括连接夹和弹性连接绳,本实施例中连接夹为燕尾夹,弹性连接绳为橡皮筋8,燕尾夹的数量为2个。固定部为塑料材质制成的固定部,固定部包括连接段4和固定段2,固定段2呈钩状,连接段上设有连接块9。连接段4为呈与耳廓适配的弧形状,燕尾夹3用于连接导管本体1且可以沿导管本体1滑动,橡皮筋8两端分别与燕尾夹3和连接段4连接。连接段4靠近病人耳朵的一侧设有橡胶层。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线、第二永磁体6和多个第一永磁体7,具体到本实施例,连接线为尼龙线5。本实施例中为两个第一永磁体7,两个第一永磁体7固定在连接段4上,尼龙线5两端分别与第二永磁体6和固定部连接,第一永磁体7和第二永磁体6可相吸。

在使用时,将夹持机构的固定部挂在病人耳朵处,因为固定段呈钩状,可以固定在病人耳朵的上部,而连接段4呈与耳廓适配的弧形状,可以与耳朵贴合的更好,即固定部可以固定在病人耳朵上,且不会引起病人的不适感。也可以将第二永磁体6放置在病人耳部的另一侧,然后使第二永磁体6与第一永磁体7相吸,即病人的耳部被夹在第一永磁体7和第二永磁体6之间,这样的固定效果更好。橡皮筋8分别与燕尾夹3连接段4连接,将燕尾夹3夹在导管本体1上,再通过橡皮筋8将导管本体1与固定部固定在一起。这样,方便对导管本体1进行固定,且固定效果更好,也不会引起病人的不适感。另外,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燕尾夹3夹持导管本体1的不同位置,适用于不同情况的不同病人。

如图2所示,连接段4侧部开有滑槽14,连接块9包括滑块10和连接杆11,滑块10位于滑槽14内且与滑槽14滑动配合,连接杆11下端与滑块10滑动连接,连接杆11中部开有空腔,空腔内转动连接有转轴13,转轴13同轴设置有凸轮12。在原始状态下,使凸轮12的突出部不与空腔的侧壁接触,则连接杆11与滑槽14为间隙配合,可以沿滑槽14滑动滑块10和连接杆11,便于调节连接块9的位置,适用于不同的情况。而当滑动到相应的位置后,转动转轴90°,使凸轮12的突出部与空腔侧壁接触,使空腔侧壁被撑开,此时连接杆11与滑槽14紧密接触,使连接块9固定在该处即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