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质研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5425发布日期:2019-11-15 21:3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质研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质研碎装置。



背景技术:

腰椎负担着承重、运动和保护神经的功能,一切导致腰椎稳定性丧失的疾患,如椎间盘膨出或者突出、增生、以及腰椎失稳、椎管狭窄等,都会导致腰痛、腿痛、下肢麻木和行走不便,都必须进行脊柱稳定性重建。长期以来,腰椎融合术一直是临床治疗下腰痛和脊柱失稳疾患的重要手段,在大多数脊柱手术中,融合与否已成为判断手术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之一。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是治疗腰椎间盘突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将后路切除的椎板修成楔形骨块植于腰椎椎间,以此来恢复椎间高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快速推广。

具体手术步骤(以l5~s1手术为例):腰部后正中切口,显露l5~s1双侧椎板及小关节,切除l5~s1椎体的上下椎板各1/2左右,向两侧切除小关节内侧的1/2部分,切除椎板间黄韧带,显露硬膜囊及神经根。用神经拉钩将硬膜囊及神经根轻轻牵开,显露出椎间盘,切开纤维环并切除椎间盘,用环状刮尺刮除椎间盘上下软骨板,显露出椎体终板。用椎间融合器试体确定合适型号的椎间融合器,将切除的椎板咬碎填入椎体间隙前部,分别将填入碎骨的融合器植入椎体间隙内,用于后续融合。椎板由外向内包括软组织层、软骨层、皮质骨层、松质骨层,手术中,对于咬碎椎板的处理一般是将骨质表面的软组织和软骨切除,再用咬骨钳手工将含有皮质骨和松质骨的粗骨咬合切磨成细骨以填入椎体间隙。然而,由于皮质骨和松质骨的硬度较高,而且手术中需要切磨的粗骨数量较多,单纯用咬骨钳进行手工操作,一方面降低了手术效率,另一方面由于人为操作会导致咬骨后的骨质尺寸不精确,不符合手术要求需要返工操作,而且医护人员在手术疲劳的状态下会由于力度不够而无法切磨多数粗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骨质研碎装置,替代手工的咬骨钳,高效率省时省力的完成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中咬骨步骤。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骨质研碎装置,包括铰接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用以承载粗骨,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用以对所述粗骨切磨的咬骨刀具,所述咬骨刀具设有用于成型孔,所述第一支撑板能够转动至与第二支撑板大体贴合时,所述咬骨刀具压紧第二支撑板的粗骨质直至使所述粗骨质被切磨成细骨并使所述细骨成型于所述成型孔内。

优选地,还包括与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的第一把手,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的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在咬骨时可贴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板设有金刚石层。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成型孔内的弹性推板,所述弹性推板与第一支撑板通过弹簧连接,当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大体贴合时,所述弹簧处于最大压缩状态,当完成切骨后,所述弹簧通过恢复形变产生弹力将将所述骨质碎片移出所述成型孔。

优选地,所述成型孔直径为0.1~1.0mm。

优选地,所述骨质研碎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第二支撑板的底座。

优选地,所述咬骨刀具可拼接与拆卸。

优选地,所述第一把手连接有手动摇臂,所述手动摇臂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设有可连通且匹配所述外螺纹的通孔,所述手动摇臂可通过所述通孔贯穿螺接于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

优选地,所述手动摇臂还配有用于紧固的螺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骨质研碎装置,通过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配合,利用咬骨刀具将粗骨切磨为所要求粒径大小的细骨,可同步处理多个粗骨,省时省力,提高了手术中咬骨的效率,另外利用杠杆原理设置把手达到省力的目的,同时,弹性推板可将已切磨好的骨质碎片移出所述成型孔,无需手动操作,便利且卫生。

附图说明

图1为骨质研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2、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咬骨刀具;5、成型孔;6、第二把手;7、第一把手;8、金刚石层;9、弹性推板;10、底座;11、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骨质研碎装置,包括铰接的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所述第二支撑板3用以承载粗骨,所述第一支撑板2设有用以对所述粗骨切磨的咬骨刀具4,所述咬骨刀具设有用于成型孔5,所述第一支撑板2能够转动至与第二支撑板3大体贴合时,所述咬骨刀具4压紧第二支撑板3的粗骨质直至使所述粗骨质被切磨成细骨并使所述细骨成型于所述成型孔5内。

以上实施例中,所述咬骨刀具4配合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的开合实现对粗骨的切磨,既可对单一的粗骨进行操作,也可以同时对多个粗骨进行同时操作,提高了咬骨效率。

为能省力操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骨质研碎装置,还可以包括与第一支撑板2固定连接的第一把手7,与第二支撑板3固定连接的第二把手6,所述第一把手7和第二把手6在咬骨时可贴合。延长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的力臂利用杠杆原理能有效的减少咬骨所需的力度。

由于所需咬骨的骨质硬度较高,因此所述第二支撑板3还设有金刚石层8,以避免多次使用后,第二支撑板不平整降低咬骨效率和质量。

为了能将已完成咬骨的骨质移出成型孔5,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成型孔5内的弹性推板9,所述弹性推板9与第一支撑板2通过弹簧连接,当第一支撑板2与第二支撑板3大体贴合时,所述弹簧处于最大压缩状态,当完成切骨后,所述弹簧通过恢复形变产生弹力将将所述骨质碎片移出所述成型孔5,这样无需手动操作,既可将已完成咬骨的骨质移出成型孔5,便利且卫生。

为满足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对骨质切磨的粒径要求,所述成型孔5直径为0.1~1.0mm。

所述骨质研碎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第二支撑板3的底座12,当施行咬骨操作时,底座施予支撑力,能更稳固的完成切骨操作。

上述刀具的形状可采用公知的任何具有切割功能的形式。但为了满足其他手术对咬骨的粒径要求,所述咬骨刀具4是由多个刀具组合拼接而成,同样所述咬骨刀具4可拼接也可拆卸,当需要切出大粒径骨时,可将所述咬骨刀具4的部分刀具拆卸,当需要切出小粒径骨时,可将已拆卸的部分刀具重新拼接。

由于切骨力度要求非常大,比较出现力度不足的情况,所述第一把手7连接有手动摇臂10,所述手动摇臂10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把手7和第二把手6设有可连通且匹配所述外螺纹的通孔,所述手动摇臂10可通过所述通孔贯穿螺接于所述第一把手7和第二把手6,当所述第一把手7和第二把手6贴合时,手动摇臂10可通过通孔旋转前进,利用螺纹紧固第一把手7和第二把手6的贴合度。

为了加强手动摇臂10对第一把手7和第二把手6的贴合强度,所述手动摇臂10还配有用于紧固的螺母11,在完成手动摇臂10对第一把手7和第二把手6的紧固后,螺母11可进一步加强手动摇臂10对第一把手7和第二把手6的贴合强度,从而增大切骨力度。

以上未涉及之处,均适用于现有技术。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