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平稳升降的甲状腺手术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2077发布日期:2019-06-14 23:0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平稳升降的甲状腺手术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平稳升降的甲状腺手术枕。



背景技术:

甲状腺位于人体颈部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在进行甲状腺切除术时,病人面朝上颈部下方放置枕头,并且病人的头面部朝向正上方,但是临床手术时会出现以下几点不足:

一、由于病人颈部或者全身麻醉,不能对头部进行控制。医护人员需要在病人的头部两侧的针头上放置固定物将病人的头部固定,浪费手术时间和资源。

二、在手术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手术病人颈部抬升的角度不一样,医护人员要根据实际需要手动增加或者降低病人颈部枕头的高度,在调节的过程中,需要手动将病人的头抬起再放下并不断调节高度,过程复杂,浪费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平稳升降的甲状腺手术枕,能够自动定位病人的头面部,保证病人能够两步朝向正上方,并且保证手术枕在升降的过程中放置颈部的枕面时刻保持水平,方便颈部的抬升和下降和手术顺利进行。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平稳升降的甲状腺手术枕,包括用于支撑患者颈部的枕体和两个用于固定患者头部位置的侧枕,所述侧枕位于枕体的上方,侧枕分别固定在枕体的两端,所述枕体和两侧枕形成U型枕,所述U型枕的底部为放置患者颈部的枕面;所述枕体包括中空且密封的空气腔和用于向空气腔内充入或者抽出气体进而改变空气腔顶部和底部之间距离的通气孔,所述空气腔四周的侧壁为可发生形变的柔性材料,所述空气腔内设有用于在空气腔高度改变时保持手术枕枕面水平的升降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可平稳升降的甲状腺手术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可平稳升降的甲状腺手术枕,能够自动定位病人的颈部,保证病人面部始终朝向正上方。

二、手术枕通过充气和放气的方式实现抬升或者降低病人颈部位置的目的,无需医护人员手动对枕头的高度进行调节,调节过程方便节约手术时间。

三、手术枕在充气或者放气的过程中,能够保证放置颈部的枕面始终处于水平状态,不需要医护人员调节角度,保证手术顺利节约手术时间。

优选的,所述升降架包括两个支撑杆和滑动机构,两支撑杆相互铰接形成“X”型支撑架,所述“X”型支撑架左右对称设置,支撑杆的一端通过滑动机构可滑动固定在空气腔的顶部,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滑动机构可滑动固定在空气腔的底部;当空气腔的高度发生变化时,两支撑杆之间的角度随之改变,支撑杆的两端通过滑动机构始终与空气腔顶部或底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所述升降架包括多个“X”支撑架和滑动机构,所述支撑架水平均匀排列在空气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长条形的滑槽和滑块,所述滑槽开设在空气腔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滑块的一端位于滑槽内,滑块的另一端可旋转固定在支撑杆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滑槽有四个,两滑槽位于空气腔顶部,两滑槽位于空气腔底部,所述顶部的滑槽关于枕体的中心对称设置,底部的滑槽关于枕体的中心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侧枕可拆卸固定在枕体的两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平稳升降的甲状腺手术枕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手术枕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手术枕的剖面示意图(空气腔高度增加)。

附图标记:1、枕体;11、侧枕;12、枕面;2、空气腔;21、通气孔;22、侧壁;3、升降架;32、支撑杆;4、滑动机构;41、滑槽;42、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的可平稳升降的甲状腺手术枕,手术枕上方设有两个用于固定患者头部的侧枕11。枕体1和两侧枕11形成U型枕, U型枕的底部为放置患者颈部的枕面12。侧枕11可拆卸固定在枕体1上,当不需要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时,可将侧枕11从枕体1上拆卸来,枕体1可以单独作为升降枕进行使用。枕体1的内部是空气腔2,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通气孔21向空气腔2内充入或者抽出气体来达到调节手术枕的枕面12高度的目的。

为了使得手术枕的枕面12在升降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水平,不会对手术过程造成影响,空气腔2内部设有升降架3。图2为本实施例中手术枕内部的剖面示意图,升降架3位于空气腔2的内部。为了实现手术枕枕面12的升降,空气腔2的顶部和底部为不能发生形变的平面,空气腔2的四周侧壁22是可以发生形变的柔性材料,能够随着枕面12的高度变化而变化。如图2所示,升降架3有两个支撑杆32组成,两个支撑杆32相互铰接形成“X”型的支撑架,支撑架左右对称设置,支撑杆32的上端通过滑槽41和滑块42可滑动固定在空气腔2的顶部,支撑杆32的下端通过滑槽41和滑块42可滑动固定在空气腔2的底部。空气腔2中的“X”型支撑架可以有多个,多个“X”型支撑架水平均匀排列在空气腔2内,保证枕面12在升降过程中能够更加平稳,同时使得升降架3的结构更加坚固。

对于一个“X”型支撑架来说,滑槽41为四个长条形的滑槽41,两个开设在空气腔2的顶部,两个开设在空气腔2的底部,且开设的两组滑槽41本身都关于手术枕的对称中心对称。

如图3所示,医护人员通过气泵等其他方式向空气腔2内的充入气体,空气腔2内的气压增强,由于空气腔2四周侧壁22为能够发生形变的柔性材料,空气腔2的顶部在气体压强的作用下向上升高。两支撑杆32的端部一直和空气腔2的顶、底面相连接,在枕面12升高的过程中,空气腔2的顶部带动支撑杆32的上端水平位置升高,同时两支撑杆32的铰接点水平位置升高,支撑杆32之间角θ逐渐增加为成为角θ’。两支撑杆32同一方向的端部通过滑槽41和滑块42的作用能够逐渐靠近实现和空气腔2顶部同步升高;当医护人员想要降低手术枕枕面12的高度时,只需要通过气泵或者其他方式将空气腔2内的气体抽出减小腔内气体气压,空气腔2内升降架3发生的变化和枕面12上升的过程相反。

由于支撑杆32组成的是对称的支撑架,当支撑杆32角度发生变换时,能够保证两支撑杆32的顶端始终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保证枕面12在空气腔2进行充气的过程中也始终保持水平,不会发生倾斜,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以上所述使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