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式婴儿雾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4008发布日期:2019-08-31 01:36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式婴儿雾化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雾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良式婴儿雾化机。



背景技术:

雾化治疗主要指气溶胶吸入疗法。所谓气溶胶是指悬浮于空气中微小的固体或液体微粒。因此雾化吸入疗法是用密闭的雾化的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气道,湿化气道,快速治疗局部及全身的目的;由于新生儿缺乏自主活动能力,我们在做气泵雾化时,虽然让新生儿处于被动的半卧位,但新生儿时不时的扭头会导致药液从雾化杯中溢出,不仅浸湿了被褥,也浪费了药液。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改良式婴儿雾化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式婴儿雾化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对新生儿做雾化治疗时,雾化杯中的药液易溢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良式婴儿雾化机,包括面罩,所述面罩的一侧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有雾化杯,所述雾化杯的下方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下方设有气管;

所述连接管包括斜管,所述斜管的底端设有底管,所述底管的外侧设有凸圆环,所述斜管的顶端设有顶管,所述顶管的底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支架包括底杆,所述底杆的中心处开设有气管槽,所述气管槽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底杆的顶面处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底杆的两端均设有侧杆,每个所述侧杆的顶端均设有L型块,所述底杆的下方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限位块的顶面处且位于所述通孔的外侧开设有若干个柱槽。

优选的,所述面罩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一侧开口,所述面罩的上端外侧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面罩的下端设有凸柱,所述凸柱的内侧开设有环槽,所述面罩两侧均开设有方口,所述方口的一侧缠绕有弹力带。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与外界相连通,所述斜管与所述底管的夹角和所述斜管与所述顶管的夹角均为135度,所述底管与所述顶管呈平行。

优选的,所述底管套接于所述凸柱的一端,所述凸圆环的外径大于所述凸柱的内径,所述凸圆环的外径小于所述环槽的内径,所述凸圆环与所述环槽卡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雾化杯的顶端设有螺纹且螺纹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雾化杯的底端中心处设有气管柱,所述气管柱与所述气管插接配合,所述雾化杯的底部呈环形且等间距设有四个凸条。

优选的,所述支架为一体结构且L型块对称分布,所述气管槽与所述气管滑动连接,每两个所述凸条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通孔与所述气管紧密插接配合,所述柱槽与所述凸条一一对应且插接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改良式婴儿雾化机,在面罩的外侧连接了连接管,并在连接管的下方连接着雾化杯,通过将雾化杯放置支架上,并将支架两侧的L型块卡在床栏杆上稳定,使得雾化杯随着新生儿的扭头而在支架上移动,始终保持竖直状态,避免药液溢出,给医护人员减轻了工作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面罩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块俯视图。

图中:1、面罩;10、透气孔;11、凸柱;110、环槽;12、方口;120、弹力带;2、连接管;20、斜管;21、底管;210、凸圆环;22、顶管;220、螺纹孔;3、雾化杯;30、气管柱;31、凸条;4、支架;40、底杆;400、气管槽;401、滑槽;41、侧杆;42、L型块;43、限位块;430、通孔;431、柱槽;5、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改良式婴儿雾化机,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包括面罩1,面罩1的一侧连接有连接管2,连接管2的一端连接有雾化杯3,雾化杯3的下方设有支架4,支架4的下方设有气管5。

本实施例中,面罩1采用硅胶制成,其质软,不会伤到新生儿的皮肤。

进一步的,面罩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一侧开口,面罩1的上端外侧开设有透气孔10,起到了透气作用,面罩1的下端设有凸柱11,凸柱11的内侧开设有环槽110,面罩1两侧均开设有方口12,方口12的一侧缠绕有弹力带120,弹力带120采用皮筋制成,具有较好的弹力,能佩戴在新生儿的头上,固定住面罩1。

具体的,雾化杯3的顶端设有螺纹且螺纹与螺纹孔220螺纹连接,雾化杯3的底端中心处设有气管柱30,气管柱30与气管5插接配合,雾化杯3的底部呈环形且等间距设有四个凸条31,此连接使气管5输出的氧气能通过雾化杯3使药液雾化,并从连接管2穿入面罩1中,得以吸收。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为了避免雾化杯倾歪而使药液溢出,本发明人员对雾化杯进行了限制,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3、图5和图6所示,连接管2包括斜管20,斜管20的底端设有底管21,底管21的外侧设有凸圆环210,斜管20的顶端设有顶管22,顶管22的底侧开设有螺纹孔220,支架4包括底杆40,底杆40的中心处开设有气管槽400,气管槽400的两侧且位于底杆40的顶面处均开设有滑槽401,底杆40的两端均设有侧杆41,每个侧杆41的顶端均设有L型块42,底杆40的下方设置有限位块43,限位块43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430,限位块43的顶面处且位于通孔430的外侧开设有若干个柱槽431。

本实施例中,连接管2和支架4均采用PP材质即聚丙烯,其质轻、耐化学性好和强度刚硬,使其自身轻盈且经久耐用。

进一步的,连接管2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与外界相连通,斜管20与底管21的夹角和斜管20与顶管22的夹角均为135度,底管21与顶管22平行。

具体的,底管21套接于凸柱11的一端,凸圆环210的外径大于凸柱11的内径,凸圆环210的外径小于环槽110的内径,凸圆环210与环槽110卡接配合,使底管21能在凸柱11内自由转动,并通过凸圆环210限位,当新生儿扭头时,面罩1可相对连接管2转动。

除此之外,支架4为一体结构且L型块42对称分布,气管槽400与气管5滑动连接,每两个凸条31与滑槽401滑动连接,通过L型块42卡接在床栏杆上固定,通过滑槽401限制住雾化杯3前后倾倒,当新生儿扭头时,面罩1的转动带动连接管2的位移,并带动雾化杯3在滑槽401上移动,气管5在气管槽400上移动。

值得注意的是,通孔430与气管5紧密插接配合,使限位块43靠摩擦力固定在气管5的外侧,柱槽431与凸条31一一对应且插接配合,通过柱槽431对凸条31的左右方向限位,避免倾倒。

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式婴儿雾化机在使用时,向雾化杯3内注入药液,并用杯盖密封紧,使内部成密闭空间,将支架4挂在床栏杆上,将雾化杯3与顶管22螺纹连接,并将气管5穿过通孔430与气管柱30插接,此时将雾化杯3的凸条31插入滑槽401中,并卡入柱槽431中,从而维持住雾化杯3的竖直状态,避免倾倒溢出药液,把面罩1戴入新生儿的头部,并使凸柱11的内部对准鼻孔处,再将底管21卡入凸柱11,使整个装置流通,当气管5通入氧气时,在氧气经过雾化杯3内时,形成负压状态,从而使药液被吸引,碰撞而雾化,既使新生儿时不时的扭头,其面罩1的转动会带动连接管2的位移,而使雾化杯3在滑槽401上移动,并始终保持竖直状态,避免药液的溢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