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灸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3557发布日期:2019-11-12 22:23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艾灸仪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艾灸仪器。



背景技术: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灸疗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

首先,灸疗的治疗方式是综合的。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药物贴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疗哮喘的化脓灸,以及以隔附子饼灸肾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刺激 (局部化脓灸、隔物灸)、经络腧穴(特定选穴)、药物诸因素,他们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来的治疗作用。

其二,治疗的作用是综合的。灸疗热的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艾火刺激配合药物,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芳香药物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艾灸施于穴位,则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

其三,人体反应性与治疗作用是综合的。治疗手段(灸疗)——外因只能通过内因(人体反应性)起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相同的灸疗对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其感传不一样,疗效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就是人体的反应性各有差异。以上诸因素,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临证进行合理选择,灵活运用,方能发挥灸疗最大的效能。

传统的艾灸方式十分复杂,多依赖医疗人员的转移知道才能完成,这就使得大量的患者在医院或诊疗室汇聚,使得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进一步增加,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艾灸仪器能满足患者自己在家完成艾灸治疗,以增加患者治疗的便利性和减轻医疗人员的工作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艾灸仪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艾灸仪器,包括壳体,壳体是圆锥台结构,壳体的顶端面中央设有燃烧腔,燃烧腔的内腔底壁设有电热座和连通孔,燃烧腔的顶端开口设有阶梯腔,阶梯腔内设有顶盖,顶盖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壳体的底端中部设有连通腔,连通腔通过连通孔贯通连接燃烧腔,连通腔的底端贯通连接有与壳体相配合的底座,底座是圆锥台结构,底座的侧壁均匀的设有若干出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连通腔内设有排气扇,排气扇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在连通腔的内腔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燃烧腔的内腔侧壁中部设有支撑阶梯,顶盖的底端套设有与第一进气孔以及第二进气孔相配合的过滤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壳体的正端面设有操控板和刷卡器,操控板设在刷卡器的下方,操控板和刷卡器分别与电热座连接,操控板与排气扇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操控板上设有显示屏、下调按键、上调按键、红光按键、设置键、药灸键和主开关,上调按键和红光按键以及下调按键并排设在显示屏的下方,红光按键设在上调按键和下调按键之间,上调按键和下调按键分别设在红光按键的左右两侧,设置键和药灸键并排设在下调按键和上调按键以及红光按键的下方,设置键设在药灸键的左侧,主开关设在设置键和药灸键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电热座设在燃烧腔的内腔底壁中央,所有的连通孔呈圆形阵列设有电热座的四周。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燃烧腔的轴线与阶梯腔的轴线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有的第一进气孔呈圆形阵列设在顶盖的边缘,所有的第二进气孔呈圆形阵列设在顶盖的中部,第二进气孔设在第一进气孔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艾草的点燃完全被限制在燃烧腔内,能有效的预防意外的发生,整个药灸的过程是人工通过操控板进行控制,难度答复降低,便于私人在家使用艾灸,应用十分方便,能有效的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增加病人治疗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艾灸仪器的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艾灸仪器的正视剖面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艾灸仪器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燃烧腔,3-支撑阶梯,4-阶梯腔,5-顶盖,51-过滤筒,6-第一进气孔,7-第二进气孔,8-连通孔,9-电热座,10-连通腔,11-底座,12-出气孔,13-排气扇,14-连接杆,15-操控板,151-显示屏,152-下调按键,153-上调按键,154-红光按键, 155-设置键,156-药灸键,157-主开关,16-刷卡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一种艾灸仪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是圆锥台结构,壳体1的顶端面中央设有燃烧腔2,所述燃烧腔2的内腔底壁设有电热座9和托杆连通孔8,所述电热座9设在燃烧腔2的内腔底壁中央,所有的所述连通孔8呈圆形阵列设有电热座9的四周,艾草放置在电热座9上进行燃烧,产生烟雾进行治疗。

所述燃烧腔2的顶端开口设有阶梯腔4,燃烧腔2的轴线与阶梯腔4的轴线重合,所述阶梯腔4内设有顶盖5,所述顶盖5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一进气孔6和第二进气孔7,所有的所述第一进气孔6呈圆形阵列设在顶盖5的边缘,所有的所述第二进气孔7呈圆形阵列设在顶盖5的中部,第二进气孔7设在第一进气孔6的内部,所述壳体1的底端中部设有连通腔10,所述连通腔10通过连通孔8贯通连接燃烧腔2,连通腔10的底端贯通连接有与壳体1相配合的底座11,所述底座11是圆锥台结构,底座11的侧壁均匀的设有若干出气孔12,从第一进气孔6和第二进气孔7进入的气体吹走艾草烟雾,从出气孔12排出,直接作用在人体上方,提高艾灸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进一步阐述,所述连通腔10内设有排气扇13,所述排气扇13通过连接杆14固定连接在连通腔10的内腔壁上,启动排气扇13,牵引外部空气从第一进气孔6和第二进气孔7进入燃烧腔2内,带走燃烧腔2内燃烧艾草产生的烟雾,经连通孔8进入连通腔10内,然后直接进进入底座11的内腔,通过出气孔12排出,直接作用在人体上方,提高艾灸效果。

所述燃烧腔2的内腔侧壁中部设有支撑阶梯3,所述顶盖5的底端套设有与第一进气孔6以及第二进气孔7相配合的过滤筒51,通过设置过滤筒51,过滤空气中的浮尘颗粒,提高空气质量,提高空气带走艾草烟雾对人体的理疗效果。

所述壳体1的正端面设有操控板15和刷卡器16,所述操控板15设在刷卡器16的下方,操控板15和刷卡器16分别与电热座9连接,所述操控板15与排气扇13连接,通过操控板15和刷卡器16自动控制电热座9对艾草的点燃情况,便于控制艾灸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的进一步阐述,所述操控板15上设有显示屏151、下调按键152、上调按键153、红光按键154、设置键155、药灸键156和主开关157,所述上调按键153和红光按键154以及下调按键152并排设在显示屏151的下方,所述红光按键154设在上调按键153和下调按键152之间,所述上调按键153和下调按键152分别设在红光按键154的左右两侧,所述设置键155和药灸键156并排设在下调按键152和上调按键153以及红光按键154的下方,所述设置键155设在药灸键156的左侧,所述主开关 157设在设置键155和药灸键156的下方,通过操控板15可以便捷的控制电热座9的工作状态。

实施例1-3的工作原理,艾草放置在电热座9上进行燃烧,产生烟雾进行治疗,启动排气扇13,牵引外部空气从第一进气孔6和第二进气孔7进入燃烧腔2内,带走燃烧腔2 内燃烧艾草产生的烟雾,经连通孔8进入连通腔10内,然后直接进进入底座11的内腔,通过出气孔12排出,直接作用在人体上方,提高艾灸效果;通过操控板15和刷卡器16 自动控制电热座9对艾草的点燃情况,便于控制艾灸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艾草的点燃完全被限制在燃烧腔2内,能有效的预防意外的发生,整个药灸的过程是人工通过操控板15进行控制,难度答复降低,便于私人在家使用艾灸,应用十分方便。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