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温度计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7617发布日期:2019-07-06 11:46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新型温度计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消毒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温度计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温度计又称体温表,体温表是一种水银温度计。它的上部是一根玻璃管,下端是一个玻璃泡。在泡里和管的下端装有纯净的水银,管上标有刻度。由于人体温度最高不超过42℃,最低不低于35℃,所以体温表的刻度是35℃到42℃,每个小格代表0.1℃。

由于其结构和操作使用简单,任然广泛应用于医疗临床的体温测量,由于临床患者比较多,每次使用温度计均需要对温度计进行彻底消毒,保证温度测量的安全性。

以往的消毒方式为,用酒精棉对体温表进行擦拭,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是需要逐个进行手动擦拭,面对医疗临床大批量的体温表,此种消毒方式会增加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现有的消毒方式在以往的消毒方式上进行改进,由逐个消毒变为集中消毒,把多个体温表放入盛有消毒液体的容器中进行浸泡消毒,提高了消毒效率,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但是此种消毒方法需要体温表浸泡在消毒液体中,医护人员取消毒后的体温表时,需要用手(戴手套)或镊子伸入到消毒液体中对体温表进行拿取,由于体温表体积比较小用镊子拿取造成一定的难度,用手拿取会降低消毒强度,同时,拿取出的体温表上附带有消毒液体,消毒液体会滴溅到其他地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可以拆解、能够快速对体温表进行消毒和消毒液体的重复使用,方便人员拿取的新型温度计消毒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温度计消毒装置,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通过旋转装置连接,所述旋转装置与下筒体螺接并与上筒体相互活动嵌套,且嵌套处的上筒体或旋转装置上设置有环形橡胶密封垫,所述上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上挡板,所述旋转装置上设置有下挡板,两个挡板互相配合使用,且两个挡板上均设置有相互配合使用的通孔,所述通孔处的上筒体和旋转装置外侧设置有通孔对应标识,所述上筒体内设置有滤网,所述上筒体上螺接有盖体,所述盖体内侧设置有紫外灯。

所述通孔处的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设置有包围通孔的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固定设置在上挡板或下挡板上。

所述上挡板与上筒体为一体结构或压接连接,所述下挡板与旋转装置为一体结构或压接连接,所述通孔对应标识为条形凸起。

所述滤网为活动或固定设置在上筒体内,所述紫外灯与设置在盖体上的开关和电池连接,所述上筒体、下筒体、旋转装置和盖体均为PVC材质,且上筒体和下筒体的筒壁外侧设置有用于观察消毒液体体积的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多个筒体之间的连接,通过筒体的转动,实现消毒液体的流动,便于人员对体温表进行拿取,同时紫外灯的设置,实现了对体温表的进一步消毒,保证温度测量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旋转装置与上筒体相互嵌套,且嵌套处通过环形橡胶密封垫进行密封,由于环形橡胶密封垫具有可塑性,在旋转装置与上筒体进行旋转的同时,保证两者之间的密封性。

3、本实用新型上筒体和旋转装置上均设置有挡板,挡板上设置有通孔,当上筒体和旋转装置进行旋转,旋转到两个通孔上下对应时,实现上筒体与下筒体的连通,实现消毒液体通过通孔在上筒体和下筒体内流动。

4、本实用新型两个挡板之间设置有包围通孔的橡胶垫,且橡胶垫固定设置在其中一个挡板上,由于橡胶垫具有可塑性,在橡胶垫伴随挡板转动时,保证通孔与挡板的密封性。

5、本实用新型旋转装置与下筒体螺接,在长时间使用后可以旋开旋转装置,对下筒体内部进行清洗,同时还可以把旋转装置与上筒体分开,对上筒体内部和旋转装置进行清洗。

6、本实用新型盖体上设置有紫外灯,当旋转上筒体或旋转装置实现上筒体内的消毒液体通过通孔流入下筒体后,通过开关打开紫外灯,实现对温度表的进一步消毒。

7、本实用新型上筒体和旋转装置外侧设置有通孔对应标识,旋转上筒体或旋转装置时,其上的通孔对应标识伴随旋转,当旋转到两个条形凸起相对应时,则指示两个通孔相互对应,实现上筒体与下筒体的连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通孔连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俯视图。

图4为下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图中,1-上筒体,2-下筒体,3-旋转装置,4-环形橡胶密封垫,5-上挡板,6-下挡板,7-通孔,8-滤网,9-盖体,10-紫外灯,11-橡胶垫,12-开关,13-条形凸起。

新型温度计消毒装置,包括上筒体1和下筒体2,上筒体1和下筒体2通过旋转装置3连接,旋转装置3与下筒体2螺接并与上筒体1相互活动嵌套,且嵌套处的上筒体1或旋转装置3上设置有环形橡胶密封垫4,上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上挡板5,旋转装置3上设置有下挡板6,两个挡板互相配合使用,且两个挡板上均设置有相互配合使用的通孔7,通孔7处的上筒体1和旋转装置3外侧设置有通孔对应标识,上筒体1内设置有滤网8,上筒体1上螺接有盖体9,盖体9内侧设置有紫外灯10。

通孔7处的上挡板5和下挡板6之间设置有包围通孔7的橡胶垫11,橡胶垫11固定设置在上挡板5或下挡板6上。

上挡板5与上筒体1为一体结构或压接连接,下挡板6与旋转装置3为一体结构或压接连接,通孔对应标识为条形凸起13。

滤网8为活动或固定设置在上筒体1内,紫外灯10与设置在盖体9上的开关12和电池连接,上筒体1、下筒体2、旋转装置3和盖体9均为PVC材质,且上筒体1和下筒体2的筒壁外侧设置有用于观察消毒液体体积的刻度。

使用时,打开上筒体1的盖体9,把温度表放置在上筒体1内部的滤网8上(滤网的滤孔直径小于体温表直径,防止体温表掉落),在上筒体1内加入适量的消毒液体对温度表进行浸泡消毒,并盖上盖体9,在浸泡消毒一定时间后,通过旋转上筒体1或旋转装置3,实现上筒体1中上挡板5上的通孔7与旋转装置3中下挡板6上的通孔7相同应,实现上筒体1和下筒体2通过通孔7进行连通,则上筒体1内的消毒液体通过通孔7流入到下筒体2内,此时旋转上筒体1或旋转装置3,实现通孔7的旋转,断开上筒体1与下筒体2的连通,同时,通过开关12打开紫外灯10对上筒体1内的体温表进行进一步消毒;人员在取体温表时,直接打开盖体9取出消毒过的体温表即可。

上述使用过程中,加入到上筒体1中的消毒液体通过通孔7流入到下筒体2中(上筒体1在上,下筒体2在下),旋转上筒体1或旋转装置3,实现通孔7的旋转,断开上筒体1与下筒体2的连通,实现下筒体1对流入的消毒液体进行密封储存;当上述消毒过的体温表使用完毕后,放入待消毒的体温表,盖上盖体9,把上筒体1和下筒体2上下颠倒放置(上筒体1在下,下筒体2在上),旋转上筒体1或旋转装置3,实现上筒体1与下筒体2通过通孔7连通,则下筒体2密封储存的消毒液体通过通孔7流入到上筒体1中,旋转上筒体1或旋转装置2,实现通孔7的旋转,断开上筒体1与下筒体2的连通,再次颠倒上筒体1和下筒体2(上筒体1在上,下筒体2在下),完成上筒体1对消毒液体的储存并对内部的体温表进行浸泡消毒;此过程重复使用实现消毒液体的重复使用。

消毒液体经过多次使用后,通过分开旋转装置3与下筒体2或打开盖体9,把消毒液体倒掉,更换消毒液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