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肾盂造影压迫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6959发布日期:2019-06-19 00:50阅读:1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脉肾盂造影压迫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肾盂造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脉肾盂造影压迫带。



背景技术:

肾盂造影是通过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如X光机实现的对肾盂、输尿管、膀胱等泌尿系统脏器的影像呈现过程,肾盂造影分为逆行肾盂造影和静脉肾盂造影。其中,静脉肾盂造影又称为排泄性尿路造影,系由静脉注入含碘造影剂,造影剂主要通过肾脏排泄,经过肾小球过滤、肾小管浓缩后,自肾集合管排出后而显影,含有造影剂的尿自肾盏排到肾盂、输尿管及膀胱时均可显影。成人在注射造影剂后,压迫输尿管,在第5、15、30分钟各拍片1张;儿童应减少照相次数,除平片外,于注药后第3~5分钟,拍肾脏照片1张,第7~12分钟拍第2张,包括肾脏、输尿管和膀胱。

目前,为了得到理想的肾盂造影效果,通常在造影剂注入患者静脉后,医生会让患者躺在检查床上,然后用绑带将患者的腹部捆绑勒紧,以使绑带压迫患者的腹部,阻截输尿管通路,使造影剂不能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从而使肾盂充盈。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目前这种采用绑带将患者捆绑压迫的方式,操作不当有时会不能充分阻截输尿管通路,导致造影剂过快流入膀胱而造影失败,同时患者与床体被捆绑以后,椎体部分容易出现疼痛,若检查时间稍长,患者可能会难以坚持,也会导致造影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肾盂造影中采用绑带将患者捆绑压迫的方式,操作不当有时会不能充分阻截输尿管通路,导致造影剂过快流入膀胱而造影失败,同时患者与床体被捆绑以后,椎体部分容易出现疼痛,若检查时间稍长,患者可能会难以坚持也会导致造影失败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脉肾盂造影压迫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静脉肾盂造影压迫带,包括条状带体,所述带体的外端设有牵拉段,所述带体的内端外表面设有导向环,所述带体的外表面设有第一粘扣面,所述带体的内部设有气袋,所述气袋的边缘设有导气嘴,所述气嘴通过导气管与充气囊连接,所述带体的内表面对应于气袋处设有第一压迫球和第二压迫球,从所述带体的下侧边往上侧边看,所述第一压迫球和第二压迫球呈倒八字设置,所述第一压迫球相对于第二压迫球更靠近于导向环设置,且所述第一压迫球固定设置在带体内表面,所述第二压迫球活动设置在带体内表面,所述带体的内表面还设有可与第一粘扣面粘接的第二粘扣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脉肾盂造影压迫带,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将固定设置的第一压迫球与患者右侧的压迫点接触,然后根据患者的体型调整活动设置的第二压迫球与患者左侧的压迫点接触,接着将带体的牵引段沿患者背部缠绕穿过导向环后,将带体内表面的第二粘扣面与带体外表面的第一粘扣面粘接,最后通过充气囊向带体内部的气袋充气,随着气袋内的气压不断上升,位于带体内表面与气袋对应处设置的第一压迫球和第二压迫球将逐渐压迫患者腹部,直至压迫力阻截输尿管通路。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脉肾盂造影压迫带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在通过第一压迫球与患者右侧压迫点接触对准后,可根据患者体型快速调节活动的第二压迫球与患者左侧压迫点接触对准,对准调节速度快;2、第一压迫球和第二压迫球呈倒八字设置,而这样的设计与人体腹部压迫点位置是基本相适应的,因而在与患者压迫点接触过程中,基本不需要对压迫球进行旋转即可实现快速对准接触;3、由于是通过充气囊向气袋充气,因此作用于患者腹部的压迫力可控,能充分阻截输尿管通路;4、由于是通过第一粘扣面和第二粘扣面的粘接将整个带体捆绑在患者身上,患者并没有与床体捆绑,患者是可以动的,因而椎体部分不会出现疼痛,不会导致肾盂造影失败。

进一步,所述第一粘扣面为粘扣钩刺面,所述第二粘扣面为粘扣纤维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压迫球和第二压迫球为纱布缠绕构成的椭圆形球体。

进一步,所述第一压迫球和第二压迫球之间的夹角为10~30°。

进一步,所述带体的内表面水平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上设有水平开口,所述水平开口的两侧带边缘连接有链带,两侧链带的链牙上夹持有拉头,所述第二压迫球固定在拉头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脉肾盂造影压迫带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带与带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脉肾盂造影压迫带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带体;10、牵拉段;11、第一粘扣面;12、第一压迫球;13、第二压迫球;14、第二粘扣面;15、固定带;151、水平开口;16、链带;17、拉头;2、导向环;3、气袋;4、导气嘴;5、导气管;6、充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脉肾盂造影压迫带,包括条状带体1,所述带体1的外端设有牵拉段10,所述带体1的内端外表面设有导向环2,所述带体1的外表面设有第一粘扣面11,所述带体1的内部设有气袋3,所述气袋3的边缘设有导气嘴4,所述气嘴4通过导气管5与充气囊6(可采用类似于血压计的充气囊)连接,所述带体1的内表面对应于气袋3处设有第一压迫球12和第二压迫球13,从所述带体1的下侧边往上侧边看,所述第一压迫球12和第二压迫球13呈倒八字设置,所述第一压迫球12相对于第二压迫球13更靠近于导向环2设置,且所述第一压迫球12固定设置在带体1内表面,所述第二压迫球13活动设置在带体1内表面,所述带体1的内表面还设有可与第一粘扣面11粘接的第二粘扣面1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脉肾盂造影压迫带,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将固定设置的第一压迫球与患者右侧的压迫点接触,然后根据患者的体型调整活动设置的第二压迫球与患者左侧的压迫点接触,接着将带体的牵引段沿患者背部缠绕穿过导向环后,将带体内表面的第二粘扣面与带体外表面的第一粘扣面粘接,最后通过充气囊向带体内部的气袋充气,随着气袋内的气压不断上升,位于带体内表面与气袋对应处设置的第一压迫球和第二压迫球将逐渐压迫患者腹部,直至压迫力阻截输尿管通路。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脉肾盂造影压迫带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在通过第一压迫球与患者右侧压迫点接触对准后,可根据患者体型快速调节活动的第二压迫球与患者左侧压迫点接触对准,对准调节速度快;2、第一压迫球和第二压迫球呈倒八字设置,而这样的设计与人体腹部压迫点位置是基本相适应的,因而在与患者压迫点接触过程中,基本不需要对压迫球进行旋转即可实现快速对准接触;3、由于是通过充气囊向气袋充气,因此作用于患者腹部的压迫力可控,能充分阻截输尿管通路;4、由于是通过第一粘扣面和第二粘扣面的粘接将整个带体捆绑在患者身上,患者并没有与床体捆绑,患者是可以动的,因而椎体部分不会出现疼痛,不会导致肾盂造影失败。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粘扣面11为粘扣钩刺面,该粘扣钩刺为较硬带钩的刺毛,所述第二粘扣面14为粘扣纤维面,该粘扣纤维为细小柔软的纤维,因而通过钩刺和纤维的相互钩结,可将第一粘扣面11和第二粘扣面14实现相互粘接。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压迫球12和第二压迫球13为纱布缠绕构成的椭圆形(类似于鸡蛋)球体,由于纱布是医院常用的一种辅助材料,因而制作起来非常容易,成本低廉,而椭圆形球体的结构设计,可以很好地对患者腹部进行压迫。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压迫球12和第二压迫球13之间的夹角α为10~30°,当第一压迫球12和第二压迫球13为椭圆形球体时,该夹角α即是指第一压迫球12的长半轴与第二压迫球13的长半轴之间的夹角。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夹角设计,由此能满足所有人体体型需要,即第一压迫球12和第二压迫球13能够很好地对人体腹部压迫点位置进行压迫。

作为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2所示,所述带体1的内表面水平连接(如缝纫连接)有固定带15,所述固定带15上设有水平开口151,所述水平开口151的两侧带边缘连接有链带16,两侧链带16的链牙上夹持有拉头17,所述第二压迫球13固定在拉头17上,由此通过水平滑行拉头17,可使两侧链带16的链牙相互啮合或脱开,而水平滑行拉头17可以带动与拉头17固定的第二压迫球13一起水平滑行,从而实现了快速调节第二压迫球17与患者左侧压迫点接触对准;其中,所述链带和拉头为现有拉链中的已知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可采用纱布条先穿过拉头表面现有用于联接拉片的挂套,然后用纱布条将第二压迫球进行捆绑,以此实现拉头与第二压迫球的固定连接;而第一压迫球具体可通过现有的粘合剂黏着在带体的内表面,以此实现第一压迫球与带体内表面的固定连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也可以采用其他现有的方式进行连接,而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