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0141发布日期:2019-07-10 10:11阅读:2007来源:国知局
阻鼾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阻鼾器。



背景技术:

打鼾也称之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不仅严重影响他人的休息,也影响睡眠者自己的睡眠质量。研究得知,打鼾产生的原因是人进入睡眠状态后,咽喉的上部至鼻腔这一段呼吸道的肌肉松弛,导致呼吸道狭窄或被堵塞造成的。

医学研究表明,轻度的鼾声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引起医学界关注的鼾症是睡眠中伴有呼吸暂停的鼾症,可导致不同程度缺氧,时间久了会引起人体内激素分泌功能紊乱,从而造成多种系统、组织器官的损害;引起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症,对心血管系统损害甚大,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中风、性功能障碍等,严重者可致夜间猝死,儿童鼾症则会影响身体与智力发育。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不少形式的阻鼾器,但是很多存在佩戴不方便,患者佩戴不舒服,从而影响预期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鼾器,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阻鼾器,包括基托、固位装置和连接杆,基托包括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分别位于前牙的两侧,固位装置包括四个固位卡,其中两个固位卡分别设于第一基体的上下两端,另外两个固位卡分别设于第二基体的上下两侧,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基体固定,另一端与第二基体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基体、第二基体以及四个固位卡,从而可以将上牙和下牙固定在相应的基体上,使得患者在佩戴该阻鼾器后,使下颌骨向前移位,以改善上气道狭窄,主要用于治疗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同时,设有连接杆,可以方便前牙两侧基体的连接,便于患者佩戴,结构简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基体包括基面、第一档面和第二档面,第一档面和第二档面分别设于基面的相对两侧,第一档面与上基牙相对应,第二档面与下基牙相对应,第一档面和第二档面分别固定一个固位卡。由此,通过第一档面和第二档面,可以将上基牙和下基牙固定在相应位置,实现阻鼾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基体的结构与第一基体的结构相同。由此,通过第一档面和第二档面,可以将上基牙和下基牙固定在相应位置,实现阻鼾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档面上固位卡的卡口向上设置,第二档面上固位卡的卡口向下设置。由此,方便第一档面和第二档面的固定,即方便定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杆为两根,均呈弧形设置,其中一根连接杆与上前牙内侧相对应,另一根连接杆与下前牙内侧相对应。由此,设有连接杆一方面便于第一基体与第二基体的连接,另一方面促进下颌骨的前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阻鼾器还包括压紧器,压紧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上,压紧器包括压紧部和调节部,压紧部呈弧形,且与下前牙外侧相对应,调节部位于压紧部的两端。由此,设有压紧器,可以方便对前牙的固定,防止错颌在矫治过程中牙齿发生移位,保持牙齿的整齐度;通过调节部,可以调节压紧部的松紧度,根据不同患者进行调整,提高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阻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阻鼾器的使用状态参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和图2:阻鼾器,包括基托1、固位装置2和连接杆3,基托1包括第一基体11和第二基体12,第一基体11和第二基体12分别位于前牙的两侧,固位装置2包括四个固位卡21,其中两个固位卡21分别设于第一基体11的上下两端,另外两个固位卡21分别设于第二基体12的上下两侧,连接杆3的一端与第一基体11固定,另一端与第二基体12固定。其中,第一基体11和第二基体12均为树脂制件,从而方便两者的成型制作;固位卡21和连接杆3均为钢丝制件,保证了使用强度。

第一基体11包括基面111、第一档面112和第二档面113,第一档面112和第二档面113分别设于基面111的相对两侧,第一档面112与上基牙相对应,第二档面113与下基牙相对应,第一档面112和第二档面113分别固定一个固位卡21。第一基体11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档面112包覆在上基牙的外侧,第二档面113包覆在下基牙的外侧;上下基牙在咬合时,作用在基面111的上下两个端面。

第二基体12的结构与第一基体11的结构相同。第二基体12佩戴时与基牙的配合与第一基体11与基牙的配合相同。

第一档面112上固位卡21的卡口211向上设置,第二档面113上固位卡21的卡口211向下设置。一个固位卡21上的卡口211有两个,在佩戴时,固位卡21上的两个卡口211分别卡设在一个基牙的两侧,从而实现相应基体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阻鼾器在佩戴时,基牙与第一基体11、第二基体12相配合,通过固位卡21将第一基体11和第二基体12固定在相应的基牙上。由此,使得患者在佩戴该阻鼾器后,使下颌骨向前移位,以改善上气道狭窄,主要用于治疗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在佩戴该阻鼾器后,通过使下颌处于被动的前伸状态托高下颌骨来带动舌体前移,使其与咽后壁脱离接触,进而增加骨性口咽腔,再通过颊舌骨肌颊舌肌作用使舌体向前增加口咽腔、鼻咽腔空间,防止口咽腔和鼻咽腔阻塞。

连接杆3为两根,均呈弧形设置,其中一根连接杆3与上前牙内侧相对应,另一根连接杆3与下前牙内侧相对应。由此,设有连接杆3一方面便于第一基体11与第二基体12的连接,另一方面通过连接杆3的推力作用促进下颌骨的前移。

阻鼾器还包括压紧器4,压紧器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基体11和第二基体12上,压紧器4包括压紧部41和调节部42,压紧部41呈弧形,且与下前牙外侧相对应,调节部42位于压紧部41的两端。压紧部41套设在前牙外侧,压紧部41两端设有调节部42,调节部42为凹槽。通过调节调节部42的凹陷程度,可以实现对压紧部41松紧度的调节,即可以控制压紧部41始终与前牙保持紧贴状态,便于牙齿回复至正常位置。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