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胰岛素笔针头废弃功能的多功能锐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2738发布日期:2020-02-28 07:18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带有胰岛素笔针头废弃功能的多功能锐器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21,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带有胰岛素笔针头废弃功能的多功能锐器盒。



背景技术:

目前胰岛素是临床治疗糖尿病较常采用的药物,皮下注射是胰岛素的主要给药途径,胰岛素注射笔是皮下注射必不可少的医疗设备。每次胰岛素注射结束后,护士需将胰岛素针头取下,常规的取法是徒手或使用止血钳将针头取下,再投入到锐器盒中,由于注射针短而细,此过程极易发生针刺伤,护士易发生职业暴露,目前临床上无带有胰岛素针头废弃功能的锐器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胰岛素笔针头废弃功能的多功能锐器盒,能够方便医生无需手动接触针头,就能够将针头从针筒上取下来,并且无需触碰针头,就能够将取下来的针头利用重力落入到储存壳体的内部,从而大大减小了医生与针头接触的几率,避免医生被刺伤。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带有胰岛素笔针头废弃功能的多功能锐器盒,包括储存壳体,储存壳体的上部安装水滴式取下装置和旋转按压取下装置,所述水滴式取下装置包括卸载块,卸载块的一侧与储存壳体的上部连接,卸载块的内侧上部开设柱形槽,卸载块的内侧下部开设球形槽,球形槽的上侧内部与柱形槽的内部连通,柱形槽的上部与外界连通,球形槽的下部与储存壳体的内部连通,柱形槽的内部设置橡胶环,所述旋转按压取下装置包括旋转压板和下凹壳体,旋转压板的一侧与储存壳体的上部铰接,旋转压板的另一侧连接上摩擦块,储存壳体的上部连接下摩擦块,上摩擦块能够与下摩擦块配合夹住胰岛素针头,下凹壳体的上部与储存壳体的上侧壳体连接,下凹壳体的上部与储存壳体的上部平面相平,下凹壳体的主体位于储存壳体的内部,下凹壳体的底部开设透孔,旋转压板的上部连接按压块,按压块的上部开设手指凹槽。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橡胶环的内侧具有弧形面。

所述储存壳体的内部安装紫外线灯、高压发生器和两个放电端子,高压发生器的两个正负极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放电端子连接。

所述上摩擦块和下摩擦块上均开设配合纹路,上摩擦块和下摩擦块上的配合纹路配合能够贴合胰岛素注射针头的外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储存壳体、水滴式取下装置和旋转按压取下装置向结合,水滴式取下装置和旋转按压取下装置能够方便医生无需手动接触针头,就能够将针头从针筒上取下来,并且无需触碰针头,就能够将取下来的针头利用重力落入到储存壳体的内部,从而大大减小了医生与针头接触的几率,避免医生被刺伤。水滴式取下装置能够利用胰岛素针头插入到球形槽内部,然后倾斜针头,使针头的尖部与球形槽的内壁配合,从而使针头的中部与橡胶环配合,利用球形槽内壁、橡胶环与针头的摩擦力固定住针头,然后外拔针筒,从而将针头从针筒上卸载下来,由于球形槽的下部与储存壳体的内部连通,卸载下来的针头能够通过橡胶环的中部、球形槽进入到储存壳体的内部,方便集中储存。当遇到针头固定过于牢固的针筒,只依靠球形槽内壁、橡胶环与针头的摩擦力无法取下针头时,可以通过旋转按压取下装置取下针头,具体使用方法是,手持针筒将针头放置到上摩擦块和下摩擦块之间,然后医疗人员的手部食指和中指握住储存壳体的底部,大拇指握住手指凹槽和按压块,然后利用手部的力量按压,然后拔下针筒,从而实现针头和针筒的脱离,针头取下后,医生可以转动储存壳体,透孔位于针头的下落方向,进而使针头能够利用重力落入到下凹壳体内部,进而从透孔落入到储存壳体的内部,整个过程无需医生触碰针头,大大减小了医生被针头扎伤的几率。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简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标注部件:1手指凹槽2按压块3旋转压板4上摩擦块5配合纹路6下摩擦块7下凹壳体8输送管9配合盖10储存壳体11紫外线灯12透孔13高压发生器14放电端子15橡胶环16柱形槽17球形槽18卸载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带有胰岛素笔针头废弃功能的多功能锐器盒,如图1所示,包括储存壳体10,储存壳体10的上部安装水滴式取下装置和旋转按压取下装置,所述水滴式取下装置包括卸载块18,卸载块18的一侧与储存壳体10的上部连接,卸载块18的内侧上部开设柱形槽16,卸载块18的内侧下部开设球形槽17,球形槽17的上侧内部与柱形槽16的内部连通,柱形槽16的上部与外界连通,球形槽17的下部与储存壳体10的内部连通,柱形槽16的内部设置橡胶环15,所述旋转按压取下装置包括旋转压板3和下凹壳体7,旋转压板3的一侧与储存壳体10的上部铰接,旋转压板3的另一侧连接上摩擦块4,储存壳体10的上部连接下摩擦块6,上摩擦块4能够与下摩擦块6配合夹住胰岛素针头,下凹壳体7的上部与储存壳体10的上侧壳体连接,下凹壳体7的上部与储存壳体10的上部平面相平,下凹壳体7的主体位于储存壳体10的内部,下凹壳体7的底部开设透孔12,旋转压板3的上部连接按压块2,按压块2的上部开设手指凹槽1。

本实用新型通过储存壳体10、水滴式取下装置和旋转按压取下装置向结合,水滴式取下装置和旋转按压取下装置能够方便医生无需手动接触针头,就能够将针头从针筒上取下来,并且无需触碰针头,就能够将取下来的针头利用重力落入到储存壳体10的内部,从而大大减小了医生与针头接触的几率,避免医生被刺伤。水滴式取下装置能够利用胰岛素针头插入到球形槽17内部,然后倾斜针头,使针头的尖部与球形槽17的内壁配合,从而使针头的中部与橡胶环15配合,利用球形槽17内壁、橡胶环15与针头的摩擦力固定住针头,然后外拔针筒,从而将针头从针筒上卸载下来,由于球形槽17的下部与储存壳体10的内部连通,卸载下来的针头能够通过橡胶环15的中部、球形槽17进入到储存壳体10的内部,方便集中储存。当遇到针头固定过于牢固的针筒,只依靠球形槽17内壁、橡胶环15与针头的摩擦力无法取下针头时,可以通过旋转按压取下装置取下针头,具体使用方法是,手持针筒将针头放置到上摩擦块4和下摩擦块6之间,然后医疗人员的手部食指和中指握住储存壳体10的底部,大拇指握住手指凹槽1和按压块2,然后利用手部的力量按压,然后拔下针筒,从而实现针头和针筒的脱离,针头取下后,医生可以转动储存壳体10,透孔12位于针头的下落方向,进而使针头能够利用重力落入到下凹壳体7内部,进而从透孔12落入到储存壳体10的内部,整个过程无需医生触碰针头,大大减小了医生被针头扎伤的几率。

具体实验选材和结构可实现分析:我们实际制作的样品卸载块18和橡胶环15采用橡胶材质,经过实际测试,胰岛素针头可以利用针头与球形槽17内壁和橡胶环15的摩擦力实现卸载,部分连接较为牢固的针头可以通过旋转按压取下装置卸载,上摩擦块4和配合纹路5均为橡胶材质,经过实际测试,普通人完全可以利用手部的力量并通过上摩擦块4和下摩擦块6配合的方式取下大多数普通插接方式固定的针头。

所述橡胶环15的内侧具有弧形面。

本实用新型的橡胶环15的内侧具有弧形面能够方便针头与橡胶环15的内侧配合,同时在针头通过橡胶环15中部时为针头起到导向作用,方便针头通过。橡胶环15的内径大于针头最大区域的外径。

所述储存壳体10的内部安装紫外线灯11、高压发生器13和两个放电端子14,高压发生器13的两个正负极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放电端子14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紫外线灯11能够通过发出的紫外线对落入到储存壳体10内部的针头进行消毒。本实用新型的高压发生器13能够通过放电端子14放电,从而产生臭氧气体,利用臭氧气体对落入到储存壳体10内部的针头进行消毒。二者结合能够大大降低落入到储存壳体10内部针头的细菌含量,降低较差感染的几率。

所述上摩擦块4和下摩擦块6上均开设配合纹路5,上摩擦块4和下摩擦块6上的配合纹路5配合能够贴合胰岛素注射针头的外形。

本实用新型的上摩擦块4和下摩擦块6上的配合纹路5配合能够贴合胰岛素注射针头的外形,可以进一步增加上摩擦块4和下摩擦块6与针头间的摩擦力,方便针头的卸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