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机回路管道的气水分离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60755发布日期:2019-07-24 10:5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机回路管道的气水分离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呼吸机回路管道的气水分离机构。



背景技术: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机械通气(MV)48小时后至拔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的重要类型。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一旦发生VAP,则易造成脱机困难,从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严重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导致患者死亡。呼吸机冷凝水反流入肺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因素,回路管道上的冷凝水细菌浓度极高,如果不能及时清理反流入肺则极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即使能及时发现呼吸机回路管道内的冷凝水,在清理时往往会选择暂时断开呼吸机回路与气管导管之间的连接,这样不但会产生呼出气带菌气溶胶对周围患者及医护人员造成影响,而且因呼吸机回路断开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增加了肺部感染的风险。而在现阶段仍未有一个可收集呼吸机回路管道内的冷凝水预防冷凝水反流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呼吸机回路管道的气水分离机构,该气水分离机构能够有效进行气水分离。

其具体方案为:一种呼吸机回路管道的气水分离机构,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上设有用于与设备相连的远端管路和与用于人体相连的近端管路;

所述的壳体靠近近端管路的位置设有储水腔;

所述的壳体内靠近远端管路的位置设有用于将远端管路导入的气体进行气水分离的气水分离器;

所述的壳体内靠近近端管路的位置设有用于将气水分离器分离得到的水导流到储水腔的导流器;

所述的气水分离器和导流器之间为供气体进入近端管路的通道。

在上述的呼吸机回路管道的气水分离机构中,所述的气水分离器为锥形体,所述的气水分离器的细端朝向远端管路。

在上述的呼吸机回路管道的气水分离机构中,所述的导流器为一渐粗的中空管路,所述的导流器的细端与近端管路连通;所述的导流器的粗端与气水分离器的粗端相对;所述的导流器的粗端直径等于或小于气水分离器的粗端。

在上述的呼吸机回路管道的气水分离机构中,所述的导流器的粗端边缘设有一向外翻的翻边。

在上述的呼吸机回路管道的气水分离机构中,所述的翻边为弧面或斜面。

在上述的呼吸机回路管道的气水分离机构中,所述的壳体内设有枣核状的中空的核体,所述的核体靠近远端管路的表面为汽水分离器;所述的核体靠近近端管路的表面为导流器;所述的核体靠近近端管路的端部与近端管路连通;所述的通道设置在核体的中央,所述的核体的外表面设有与通道连通的挡水环。

在上述的呼吸机回路管道的气水分离机构中,所述的挡水环的自由端设有挡水板,所述的挡水板为环形,所述的挡水板的内圈与挡水环的端部连接。

在上述的呼吸机回路管道的气水分离机构中,所述的壳体为纺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方案能够有效对呼吸机输送的含水空气进行有效的气水分离,避免患者因吸进未分离的气体导致肺部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具体方案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具体方案1的另外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实施例1的具体方案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为了更加清楚的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列举如下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性。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呼吸机回路管道的气水分离机构,包括壳体1,所述的壳体1上设有用于与设备相连的远端管路2和与用于人体相连的近端管路3;

所述的壳体1靠近近端管路3的位置设有储水腔4;

所述的壳体1内靠近远端管路2的位置设有用于将远端管路2导入的气体进行气水分离的气水分离器5;

所述的壳体1内靠近近端管路3的位置设有用于将气水分离器5分离得到的水导流到储水腔4的导流器6;

所述的气水分离器5和导流器6之间为供气体进入近端管路3的通道9。

在实用过程中,壳体1是向近端管路3的方向倾斜的,气水分离器5可以选择多种形式的结构,气水分离器5的原理在于通过一个面和含水的气体接触,让气体中的微液滴在该面上进行集聚汇集成为较大的液滴。

为了更好的使微液滴进行凝聚,一般来说,我们会选择含有一定倾斜角度的面,该面能够改变气体流动方向,使气体中不易改变方向的液体在该面上凝聚。

导流器6可以选择为多种,比如在气水分离器5上接上一些可导流的通道9,或者能够在气水分离器5的水离开的路径上设置一个导向面等。

壳体1优选为两端细中间粗的枣核形或纺锥形。

下面,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方案,以两种不同的实现形式来表明本设计的核心。

具体方案1:

基于上述的设计,在本方案中,所述的气水分离器5为锥形体,所述的气水分离器5的细端朝向远端管路2。锥形体的内部可以掏空,当然,并不排斥其为实体锥形体。

该锥形体的表面为倾斜面,其作用有两个,一个是改变气体流动的方向,便于微液滴凝聚;一个是如果气体中由部分微液滴在锥形体表面不能全部凝聚,那么将气体导流到壳体1的内壁,让气体和壳体1的内壁接触,让残余的液滴能够在壳体1内壁凝聚。

而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的导流器6为一渐粗的中空管路,所述的导流器6的细端与近端管路3连通;所述的导流器6的粗端与气水分离器5的粗端相对;所述的导流器6的粗端直径等于气水分离器5的粗端;具体可以参考图1;

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的导流器6的粗端边缘设有一向外翻的翻边7;该翻边7最优选为剖面为弧形,该翻边7为环状弧面。

由于导流器6的粗端直径等于气水分离器5的粗端,因此液滴从气水分离器5的粗端离开后会与翻边7接触,翻边7会将液滴导流到储水腔4中或者导流到导流器6的表面进而到达储水腔4中。同时,翻边7可以阻止壳体1中的气体将导流器6表面的液体带入到导流器6的中空部中。

而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改进,所述的导流器6为一渐粗的中空管路,所述的导流器6的细端与近端管路3连通;所述的导流器6的粗端与气水分离器5的粗端相对;所述的导流器6的粗端直径小于气水分离器5的粗端;这样更加利于液滴在气体带动下到达导流器6的表面。具体可见图2。

在图2中,导流器6的粗端延伸到气水分离器5的内部,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导流器6的粗端也可以不延伸到汽水分离器的内部,就其使用效果来说,图2的设计更加可靠。

如图2,在该优选的改进中,所述的导流器6的粗端边缘同样设有一向外翻的翻边7。该翻边7同样为环状弧面。

不过在图2中翻边7的作用于图1中的翻边7的作用有所不同,图2的翻边7主要是阻止壳体1中的气体将导流器6表面的液体带入到导流器6的中空部中。

具体方案2

基于上述的设计,在本方案中,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枣核状的中空的核体8,所述的核体8靠近远端管路2的表面为汽水分离器;所述的核体8靠近近端管路3的表面为导流器6;所述的核体8靠近近端管路3的端部与近端管路3连通;所述的通道9设置在核体8的中央,所述的核体8的外表面设有与通道9连通的挡水环10。

具体可见图3,在本具体方案中,通道9为圆形通道9,通道9的数量和直径根据通气量而定,为了降低气体阻力,一般来说,圆形通道9的总面积应当要控制的较大以使气体能够顺畅流通。在本实施例中,圆形通道9设置为4个。在制造过程中,通道9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一般来说,都是可行的。

其原理在于,气水混合物首先在核体8的靠近远端管路2的表面流动,气体会改变方向,液体会聚集在核体8的表面,然后气体从通道9进入核体8进而进入近端管路3;由于有挡水环10的存在,一般情况下,水不会进入到通道9中。凝聚的水会沿着核体8流动,到达核体8的另外一端,然后汇集进入到储水腔4中。

从更为优选的角度来说,可以在核体8的表面开设一条或多条导流槽,导流槽沿核体8的长径方向延伸从核体8的一端到另外一端,这样更利于液滴的汇集。

为了更好的降低水从挡水环10的末端进入到核体8内部的风险,所述的挡水环10的自由端设有挡水板11,所述的挡水板11为环形,所述的挡水板11的内圈与挡水环10的端部连接。这样液滴或液膜就不会进入到核体8的内部。

作为进一步优选,在具体方案1和具体方案2中,均可将壳体1的至少部分设置成为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作为壳体1的内壁,热端作为壳体1的外壁。本优选的设计中,可将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壳体1靠近远端管路2的一端,这样可以提高气体中的气态水的凝聚。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