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港拔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1619发布日期:2019-08-13 22:20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设备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输液港拔针器。
背景技术
::输液港,全称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implantablevenousaccessports,TIVAP),又称化疗泵。主要由供蝶翼针穿刺的注射座和放置入血管里的导管两部分组成。1982年,国外首次报道静脉输液港(TIVAP),此后开始应用于临床。1988年,我国引进TIVAP,1998年,国内首次报道TIVAP。随着TIVAP不断的发展及其众多的优点,逐渐国内许多医院接受并应用该技术。输液港的注射座和静脉外的导管部分均埋藏于皮下组织,是一种植入式、可长期留置的中心静脉输液装置。需要行小手术置入。补液结束后拔除置入式输液港是静脉输液港使用和维护中的最后环节,然而临床上按传统方法拔除输液港蝶翼无损伤针出现了不少的针刺伤,大大增加了护士感染的几率。申请号为201520409529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输液港拔针器,包含V字形手持部、两片前段延伸部和两片输液港压盘,所述两片前段延伸部的一端分别与V字形手持部分叉的两端连接,前段延伸部沿V字形手持部延伸方向设置并且在竖直面上前段延伸部与V字形手持部呈钝角设置,输液港压盘固定在前段延伸部的另一端。由于输液港拔针器固定,即使由于惯性的作用持针的手不自觉的反弹回去,由于距离手指较远,蝶翼无损伤针不会碰到固定输液港底座的手,根本不会引起针刺伤的发生。但是这种装置需要一只手的食指与拇指分别置于前段延伸部的两边,其他三指固定V字形手持部,用腕部力量加压前端以固定输液港底座,另一只手将蝶翼无损伤针两翼折叠垂直快速拔除,需要两只手同时操作,操作不当会造成更大的损伤。技术实现要素: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液港拔针器,具备结构简单、安全性高、舒适性好、操作要求低、可单手操作等优点。技术方案:输液港拔针器,所述输液港拔针器包括起针器和底座,所述起针器包括手柄、起针槽和转轴槽,所述手柄顶部为圆弧形、底部为N形,所述手柄与水平面呈锐角,所述起针槽设于手柄底部,所述起针槽为椭圆状板,中间设有V形凹槽,所述转轴槽设于手柄底部N形底部拐点处,所述转轴槽为圆柱形槽;所述底座包括基体和转轴,所述转轴设于基体中部,所述转轴与转轴槽一一对应,起针器和底座通过转轴和转轴槽转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基体为U形基座,所述转轴设于U形基座中部,起针槽靠近U形基座U形开口处。作为优选,所述基体为延展基座,所述延展基座包括背衬层、凝胶层和防粘层,所述背衬层包括可弯折钢丝、U形PVC环和无纺布,所述U形PVC环设于无纺布一侧,所述可弯折钢丝设于无纺布边缘,所述凝胶层设于背衬层底部,所述防粘层设于凝胶层底部,所述转轴设于U形PVC环中部,起针槽靠近U形PVC环U形开口处。作为优选,所述起针槽V形凹槽的两侧设有硅胶保护套。作为优选,所述手柄和起针槽一体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底座还包括C形槽,所述C形槽设于转轴的底部。作为优选,所述手柄中上部表面设有防滑层。作为优选,所述U形基座底部设有硅胶层。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所述起针器和底座通过转轴和转轴槽活动连接,起针器中的手柄不直接与患者埋入输液港底座的皮肤接触,当压力分散到基体整体时能够增大受压面积从而分散压力,最终在达到固定输液港底座的目的的同时避免患者的皮肤受压;2.手柄的底部呈N形,起针槽与手柄N形底部相接,手柄底部N形底部拐点处设有转轴槽,转轴槽与转轴相接,起针时手柄对转轴施加压力,同时对起针槽产生向上的拉力,能够将蝶翼无损伤针拔出,这样能够防止拔针过程中对病人皮肤损伤的同时,避免拔针后反弹导致拔针的医护人员手部受伤;3.起针槽中V形凹槽的两侧设有硅胶保护套,能够有效防止起针槽打滑;4.底座还包括C形槽,C形槽的设置能够防止手柄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对患者埋入输液港底座的皮肤直接造成挤压;5.所述手柄中上部表面设有防滑层,能够防止操作人员操作的手滑动,造成不必要的损伤;6.所述U形基座底部设有硅胶层,硅胶层的设置能够增大基体与患者皮肤的摩擦力的同时,减缓基体对患者埋入输液港底座的皮肤造成的挤压力。7.所述延展基座包括背衬层、凝胶层和防粘层,所述背衬层包括可弯折钢丝、U形PVC环和无纺布,所述U形PVC环设于无纺布一侧,所述可弯折钢丝设于无纺布边缘,所述凝胶层设于背衬层底部,所述防粘层设于凝胶层底部,可弯折钢丝与凝胶层结合,能够使拔针器底座可以形变,更好地贴合患者皮肤。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输液港拔针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基体为U形基座时底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输液港拔针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基体为延展基座时底座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数字标号代表如下:1.手柄;2.U形基座;3.转轴;4.保护套;5.起针槽;6.转轴槽;7.C形槽;8.延展基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输液港拔针器,参照图1、图2和图3,所述输液港拔针器包括起针器和底座,所述起针器包括手柄1、起针槽5和转轴槽6,所述手柄1顶部为圆弧形、底部为N形,所述手柄1与水平面呈锐角,所述起针槽5设于手柄1底部,所述起针槽5为椭圆状板,中间设有V形凹槽,所述转轴槽6设于手柄1底部N形底部拐点处,所述转轴槽6为圆柱形槽。所述底座包括基体和转轴3,所述基体为U形基座2,所述转轴3设于U形基座2中部,所述转轴3与转轴槽6一一对应,起针器和底座通过转轴3和转轴槽6转动连接,起针槽5靠近U形基座2U形开口处。所述起针槽5中V形凹槽的两侧设有硅胶保护套4,硅胶保护套4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起针槽5打滑,同时能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所述手柄1和起针槽5一体连接。使用时,将起针槽5中V形凹槽插入蝶翼无损伤针两侧,使V形凹槽尖头部分卡住蝶翼无损伤针,然后调整底座的位置,使U形基座2U形开口设于输液港底座上部,然后使用者转动手柄1,将蝶翼无损伤针取出。手柄1在转动的同时对U形基座2施加压力,产生向下的压力,由于手柄1不直接与患者埋入输液港底座的皮肤接触,当压力分散到U形基座2整体时能够增大受压面积从而分散压力,最终在达到固定输液港底座的目的的同时避免患者的皮肤受压,手柄1的N形底部连接的起针槽5将蝶翼无损伤针拔出,这样能够防止拔针过程中对病人皮肤损伤的同时,避免拔针后反弹导致拔针的医护人员手部受伤。实施例2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C形槽7,所述C形槽7设于U形基座2中部、转轴3的底部,C形槽7的设置能够防止手柄1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并且所述手柄1中上部表面设有防滑层,能够防止操作人员操作的手滑动,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所述U形基座2底部设有硅胶层。硅胶层的设置能够增大U形基座2与患者皮肤的摩擦力的同时,减缓U形基座2对患者埋入输液港底座的皮肤造成的挤压力。使用时,将起针槽5中V形凹槽插入蝶翼无损伤针两侧,使V形凹槽尖头部分卡住蝶翼无损伤针,然后调整底座的位置,使U形基座2U形开口设于输液港底座上部,然后使用者转动手柄1,将蝶翼无损伤针取出。手柄1在转动的同时对U形基座2施加压力,产生向下的压力,由于手柄1不直接与患者埋入输液港底座的皮肤接触,当压力分散到U形基座2整体时能够增大受压面积从而分散压力,最终在达到固定输液港底座的目的的同时避免患者的皮肤受压,手柄1的N形底部连接的起针槽5将蝶翼无损伤针拔出,这样能够防止拔针过程中对病人皮肤损伤的同时,避免拔针后反弹导致拔针的医护人员手部受伤。实施例3参见图4和图5,所述输液港拔针器包括起针器和底座,所述起针器包括手柄1、起针槽5和转轴槽6,所述手柄1顶部为圆弧形、底部为N形,所述手柄1与水平面呈锐角,所述起针槽5设于手柄1底部,所述起针槽5为椭圆状板,中间设有V形凹槽,所述转轴槽6设于手柄1底部N形底部拐点处,所述转轴槽6为圆柱形槽。所述底座包括基体、转轴3和C形槽,所述基体为延展基座8,所述延展基座8包括背衬层、凝胶层和防粘层,所述背衬层包括可弯折钢丝、U形PVC环和无纺布,所述U形PVC环设于无纺布一侧,所述可弯折钢丝设于无纺布边缘,所述凝胶层设于背衬层底部,所述防粘层设于凝胶层底部,所述转轴3设于U形PVC环中部,所述转轴3和转轴槽6转动连接,起针槽5靠近U形PVC环U形开口处。所述C形槽7设于转轴3的底部。所述起针槽5中V形凹槽的两侧设有硅胶保护套4,硅胶保护套4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起针槽5打滑,同时能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所述手柄1和起针槽5一体连接。使用时,调整底座的位置,使U形PVC环的U形开口设于输液港底座上部,将防粘层揭下,使延展基座8贴合患者皮肤,然后将起针槽5中V形凹槽插入蝶翼无损伤针两侧,使V形凹槽尖头部分卡住蝶翼无损伤针,然后使用者转动手柄1,将蝶翼无损伤针取出。手柄1在转动的同时对延展基座8施加压力,产生向下的压力,由于手柄1不直接与患者埋入输液港底座的皮肤接触,当压力分散到延展基座8整体时能够增大受压面积从而分散压力,最终在达到固定输液港底座的目的的同时避免患者的皮肤受压,手柄1的N形底部连接的起针槽5将蝶翼无损伤针拔出,这样能够防止拔针过程中对病人皮肤损伤的同时,避免拔针后反弹导致拔针的医护人员手部受伤。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