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院用可移动防辐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3846发布日期:2019-07-17 05:43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院用可移动防辐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辐射防护领域,尤指一种医院用可移动防辐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检测设备被应用到临床治疗中,随之而来的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医疗辐射。当病人到医院看病,进行诊断显影时,如接受X射线、CT、PET、同位素治疗等仪器的诊断而受到一定的照射,这些辐射本身具有一定危害性。例如,CT“照”多了,会增加癌症的发生率,CT检查实际上是一种X线检查,CT的辐射属于电离辐射,过多的电离辐射对人体有致癌的危险。电离辐射可以破坏人体细胞中DNA的结构,一些被破坏的DNA可以修复,但破坏太多、破坏严重的DNA就不能修复了。这样,基因就会发生变化,产生癌细胞、发生癌症。多次重复CT检查,辐射剂量和相应危害可以累加,癌症的发生率就可能增加。研究表明,在人群中,对电离辐射最敏感的是儿童和年轻女性;在人体脏器中,肺最容易受到损害;在年轻女性中,对电离辐射最敏感的是乳腺。

现代医学对于病人检查时的辐射防护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人们医疗知识的不断提高,对自身的检查防护认识也不断提高,现在各医院为了病人减少扫描野以外部位辐射,让病人扫描野以外用铅皮包裹减少辐射,一部分做CT检查的病人十分虚弱,而铅皮较重,这样病人很不方便,医务人员给病人包裹铅皮也很麻烦,增加了病人检查时间,同时降低了检查效率,而且浪费医务人员体力;对于病重虚弱的病人,如果需要进行多项扫描检查或不同部位检查时,还需要多次将病人转移到特定扫描区,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给病人增加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医院用防辐射设备使用麻烦,不适用于多种场合的以及不同部位的转换,现提供一种医院用可移动防辐射装置,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院用可移动防辐射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方安装有床体,床体上两端分别安装两个向上拱起的圆弧形结构防护罩,防护罩包括中部的圆弧形结构的主体板,主体板外表面喷涂硫酸钡涂层,主体板内表面铺设一层铅皮,防护罩两侧分别固定在滑块上,滑块上底部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滑槽,床体两侧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相互卡接的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中部两侧设置对称有向内凹陷结构的第二滑槽,第一滑槽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与第二滑槽卡接的凸起结构的第二滑轨;

床体一侧两端分别对称设置若干凸起结构的卡扣,防护罩的滑块上与卡扣同侧的中部通过铰链安装有带有与卡扣适配的锁孔的锁片,床体两侧中部分别安装一个向外延伸的限位板,两限位板之间于床体内部连接一根转轴,由床体其中一侧的限位板向转轴内部插入一根螺杆,螺杆于限位板外部的一端安装有旋紧螺帽,底座内于床体的两限位板正下方分别安装一个气缸,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上方对应的限位板底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床体上表面于两第一滑轨之间设置有弹性海绵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防护罩上方安装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防护罩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沿防护罩口部设置一圈相互吸引的磁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底座下方对称设置若干万向轮组件。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万向轮组件将床体设置为可转移的结构,便于病人在临床使用时转移到不同检查室,减少了病人身体挪动的次数;通过在床体上设置两个可移动的防护罩,便于根据扫描部位的不同来调节防护部位,灵活性强;通过将床体设置为可旋转结构,便于适应不同扫描设备的需求。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防护罩的内部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床体与转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座;2、床体;3、防护罩;4、滑块;5、第一滑槽;6、第一滑轨;7、第二滑槽;8、第二滑轨;9、弹性海绵垫;10、卡扣;11、锁片;12、主体板;13、硫酸钡涂层;14、铅皮;15、磁环;16、把手;17、限位板;18、转轴;19、气缸;20、螺杆;21、旋紧螺帽;22、万向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院用可移动防辐射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方安装有床体2,床体2上两端分别安装两个向上拱起的圆弧形结构防护罩3,防护罩3包括中部的圆弧形结构的主体板12,主体板12外表面喷涂硫酸钡涂层13,主体板12内表面铺设一层铅皮14,防护罩3两侧分别固定在滑块4上,滑块4上底部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滑槽5,床体2两侧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5相互卡接的第一滑轨6,第一滑轨6中部两侧设置对称有向内凹陷结构的第二滑槽7,第一滑槽5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与第二滑槽7卡接的凸起结构的第二滑轨8;

床体2一侧两端分别对称设置若干凸起结构的卡扣10,防护罩3的滑块4上与卡扣10同侧的中部通过铰链安装有带有与卡扣10适配的锁孔的锁片11,床体2两侧中部分别安装一个向外延伸的限位板17,两限位板17之间于床体2内部连接一根转轴18,由床体2其中一侧的限位板17向转轴18内部插入一根螺杆20,螺杆20于限位板17外部的一端安装有旋紧螺帽21,底座1内于床体2的两限位板17正下方分别安装一个气缸19,气缸19的活塞杆分别与上方对应的限位板17底部连接。

进一步的,床体2上表面于两第一滑轨6之间设置有弹性海绵垫9,增加患者检查时的舒适度。

进一步的,防护罩3上方安装有把手16,便于通过把手16将防护罩3沿床体2两侧滑动来调节防护罩3的位置,从而对防护部位进行。

进一步的,两防护罩3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沿防护罩3口部设置一圈相互吸引的磁环15,通过两磁环15的相互吸引便于将两防护罩3结合紧密。

进一步的,底座1下方对称设置若干万向轮组件22,便于床体2的转移。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防护罩3移动至床体2的两端,防护罩3包括中部的圆弧形结构的主体板12,主体板12外表面喷涂硫酸钡涂层13,主体板12内表面铺设一层铅皮14,有效的隔阻了辐射线,抗辐射效果好;病人躺平后,根据扫描部位调整两防护罩3的位置,滑块4上底部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滑槽5,床体2两侧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5相互卡接的第一滑轨6,第一滑轨6中部两侧设置对称有向内凹陷结构的第二滑槽7,第一滑槽5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与第二滑槽7卡接的凸起结构的第二滑轨8,通过第一滑槽5与第一滑轨6的卡接以及第二滑槽7与第二滑轨8的卡接,使得防护罩3在床体2平稳移动;若扫描部位为人体两端位置,则将两防护罩3通过磁环15的相互吸引而紧密贴合,再整体移动,将扫描部位露出;若扫描部位为人体中部位置,则将两防护罩3分开,中间形成扫描空间,防护罩3位置调节好后,通过滑块4上的带有锁孔的锁片11与床体2一侧的卡扣10相互卡接将防护罩3固定;转移时,直接通过万向轮组件22将床体2转移至检查科室,根据扫描设备的位置,需要调整床体2角度时,医护人员扶住床体2两端,启动气缸19,将床体2抬高,然后将床体2沿转轴18旋转至合适角度后停止,床体2上设置有病人脚部的支撑板,以供病人支撑,通过旋紧螺帽21将床体2固定,再根据扫描部位调整两防护罩3的位置即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万向轮组件将床体设置为可转移的结构,便于病人在临床使用时转移到不同检查室,减少了病人身体挪动的次数;通过在床体上设置两个可移动的防护罩,便于根据扫描部位的不同来调节防护部位,灵活性强;通过将床体设置为可旋转结构,便于适应不同扫描设备的需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