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携带放射性粒子及抑瘤因子的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6287发布日期:2019-08-13 21:08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携带放射性粒子及抑瘤因子的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携带放射性粒子及抑瘤因子的支架。



背景技术:

根治外科手术切除是大部分腔道内肿瘤(食管癌,胆管癌,肠道内肿瘤,气管内肿瘤,血管内癌栓,输尿管癌等)的主要治疗方案,但大部分病人就诊时往往已经发生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而无法接受根治性治疗。对于此类患者往往采用支架开通梗阻器官,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比如食管癌恶性梗阻植入食管支架,胆管恶性梗阻植入胆管支架,肠道恶性梗阻植入肠道支架,气管恶性梗阻植入气管支架,血管内恶性梗阻植入血管支架,输尿管恶性梗阻植入输尿管支架。但这些支架仅具有开通正常管腔的功能,而无法治疗肿瘤,往往随着肿瘤的生长导致支架内及支架两端堵塞。

临床上已经有了可携带放射性粒子食管、气管支架、胆管支架,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由于植入输送器直径太大,尤其是胆管、输尿管等狭小的空腔脏器,放射性粒子支架无法通过输送器完成一次植入,而是采用套叠的方法,第一枚支架为携带放射性粒子的金属丝,第二枚为普通支架,双支架植入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提高了植入操作费用。因此设计一种一体化功能性支架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携带放射性粒子及抑瘤因子的支架,解决了目前支架治疗肿瘤效果差且不方便植入操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携带放射性粒子及抑瘤因子的支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是由镍钛合金编制而成的圆柱形网络骨架结构,所述支架本体内表面和外表面均设有覆膜层,所述覆膜层上喷涂有缓释层,所述支架本体周向均匀设有多条轴向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内沿所述凹槽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放射粒子仓。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所述放射粒子仓缝合在所述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所述放射粒子仓为由塑料热缩管制造而成的管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所述放射粒子仓数量为4~6条。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所述覆膜层为医用硅橡胶、膨体聚四氟乙烯或聚氨酯制成的层体。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所述缓释层由纳米材料和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混合喷涂制成的层体。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所述纳米材料为埃洛石管。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所述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为PGLA。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支架凹槽内设有轴向设置的放射粒子仓,缩小了支架直径,方便植入操作;放射粒子仓内装载放射性粒子,可通过局部放疗作用杀死肿瘤细胞;支架上设有缓释层,缓释层内可负载抑瘤因子,抑瘤因子能够缓慢释放到肿瘤部位,能够提高肿瘤远期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架的径向支撑保持梗阻器官通畅的同时,还通过局部放疗与药物缓释协同作用于肿瘤部位,能够有效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携带放射性粒子及抑瘤因子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支架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本体,11、凹槽,12、放射粒子仓,13、覆膜层,14、缓释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一种用于携带放射性粒子及抑瘤因子的支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所述支架本体1是由镍钛合金编制而成的圆柱形网络骨架结构,所述支架本体1内表面和外表面均设有覆膜层13,所述覆膜层13为医用硅橡胶、膨体聚四氟乙烯或聚氨酯中制成,所述覆膜层13上喷涂有缓释层14,所述缓释层14由埃洛石管和PGLA混合喷涂制成,缓释层14内可负载抑瘤因子,抑瘤因子缓慢释放至肿瘤部位,提高治疗效果,所述支架本体1周向均匀设有多条轴向设置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内沿所述凹槽11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放射粒子仓12,能够缩小支架直径,方便植入操作,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所述放射粒子仓12数量为4~6条,所述放射粒子仓12为由塑料热缩管制造而成的管状结构。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植入,所述放射粒子仓12缝合在所述凹槽11内。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及原理:使用时,将放射性粒子(可选125I粒子)置于放射粒子仓12内,将抑瘤因子载入埃洛石管后与PGLA混合,并通过喷涂技术喷射至支架上,即可植入;本实用新型在支架凹槽11内设有轴向设置的放射粒子仓12,缩小了支架直径,方便植入操作;放射粒子仓12内装载放射性粒子,可通过局部放疗作用杀死肿瘤细胞;支架上设有缓释层14,缓释层14内可负载抑瘤因子,抑瘤因子能够缓慢释放到肿瘤部位,能够提高肿瘤远期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架的径向支撑保持梗阻器官通畅的同时,还通过局部放疗与药物缓释协同作用于肿瘤部位,能够有效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