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用软骨组织生长塑形模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2939发布日期:2019-11-27 17:57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鼻用软骨组织生长塑形模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鼻用软骨组织生长塑形模体。



背景技术:

先天性的鼻部畸形缺陷和交通事故、地震灾害造成的鼻部损伤,都会严重损害面部外观。鼻成形术是改善外观最为显著的整形外科手术之一,其中最重要的是需要做鼻软骨的填补和塑形。

目前,临床有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用硅胶假体代替鼻软骨,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固定不好,容易移位,且永远是一个异物,不能与自身组织融合在一起,有的人还有排异反应,不适合使用;另一种方法是用自体异位软骨移植,如耳软骨、肋软骨等,不会有排异反应,能够与自体组织融合而固定,但是,由于异位软骨因功能结构而具有应力,存在破坏鼻部外观的风险和问题且不易塑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鼻用软骨组织生长塑形模体,该模体具有可填充自体异位软骨组织或真皮组织的结构腔道,可以诱导填充的组织生长成形为预设的鼻软骨形态,在模架吸收消失后,替代模架位置,修复填补鼻软骨缺损,能够得到即时和长远的效果。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鼻用软骨组织生长塑形模体,包括模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体本体内部设置塑形腔,模体本体表面设置有连通塑形腔的滋养孔,模体本体底面形成与鼻梁相配合的贴合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体本体包括相互对合连接的模体a部、模体b部,模体a部与模体b部之间通过卡扣、卡槽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体a部、模体b部相对接的面均设有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贴合部的形状与鼻梁表面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体本体上表面呈倒v型,且模体本体上表面顶部成角小于贴合部顶面成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体本体采用可吸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产品将组织工程技术与医疗器械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鼻用自体软骨组织生长塑形模体,能够将消除了应力的异位碎屑状软骨组织(或真皮组织)在鼻部植入位诱导、生长塑形为鼻软骨形态,并获得理想的远期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纵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3中,包括模体本体1、贴合部101、开口102、塑形腔103、滋养孔104、模体a部105、模体b部106、卡扣107等。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鼻用软骨组织生长塑形模体,包括模体本体1,模体本体1内部设置塑形腔103,塑形腔103的形状大致为模体本体1外形的缩小版,模体本体1表面设置有连通塑形腔103的滋养孔104,滋养孔104起到为塑形腔103内的软骨组织生长提供所需养分及进行气体交换的作用。

模体本体1底面形成与鼻梁相配合的贴合部101,贴合部101的形状与鼻梁表面一致,以便于在使用时,可以有效与鼻梁配合。模体本体1上表面呈倒v型,且模体本体1上表面顶部成角小于贴合部101顶面成角。

模体本体1包括相互对合连接的模体a部105、模体b部106,模体a部105与模体b部106之间通过卡扣107、卡槽相连接。模体a部105与模体b部106的剖分处可以设置于模体本体1靠近鼻根部的最宽处,此时在模体a部105、模体b部106相对接的面均设有开口102,通过开口102向腔内填充异位软骨组织碎屑。当然,在具体实践中,开口102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需要设置于塑形腔103的两端,相对应的,此时模体本体1无需分为两截,这种方案存在的问题在于会缩小塑形腔103的容量,影响骨量和塑性。

模体本体1采用可吸收材料制成,生物相容性好,在模体本体1被吸收消失后,自体异位软骨组织替代模体本体1的位置,起到修复填补鼻软骨缺损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产品选取符合力学性能和降解吸收时间要求的植入级可吸收材料注塑成形,灭菌后备用。使用时,根据需要选取相应的规格型号,在无菌条件下用注射用生理盐水湿润生长塑形腔103、滋养孔104和支架表面,将制备好的异位软骨碎屑充填入生长塑形腔103内,植入到预定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