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专业用针灸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4737发布日期:2020-09-18 20:09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针灸专业用针灸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针灸专业用针灸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针灸的部位一般为人体的背部,由于人体的背部穴位众多,位置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对穴位进行定位针灸时,需要定位装置可以伸缩移动,否则就会使针灸的效率不高,医务人员都是直接用手拿取毫针对患者进行针灸,由于医务人员手上会有细菌,因此会导致患者感染细菌,所以我们提出了针灸专业用针灸定位装置,用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针灸专业用针灸定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针灸专业用针灸定位装置,包括床板,所述床板的顶部滑动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转动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转动安装有l形卡块,所述安装座远离竖板的一侧滑动安装有移动杆,且移动杆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和l形卡块相适配的卡槽,所述移动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套座,所述套座的底部滑动安装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腔室,所述腔室的一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滑杆,且滑杆的顶部和腔室的顶部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腔室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条形通孔,所述螺纹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u形块,所述腔室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u形块,所述第一u形块和第二u形块均贯穿条形通孔并均延伸至安装板的下方,所述第一u形块和第二u形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磁铁且两个磁铁相互吸引。

优选的,所述床板的底部四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与地面相接触的支腿。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转动安装有竖轴,且竖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部和竖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腔室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轴承的内圈并与轴承的内圈相焊接。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板的一侧并固定安装有旋钮。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限位杆,且限位杆两两对称,所述限位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保护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需要使用该装置本体时,通过转动竖板,将针灸使用的毫针紧贴第二u形块的内壁,再转动旋钮,使转轴进行转动,转轴转动带动螺纹块进行横向移动,进而使第一u形块和第二u形块通过磁铁紧密吸附在一起,第一u形块和第二u形块的中间部位组合成与毫针相适配的针孔,毫针被第一u形块和第二u形块组合成的针孔紧密卡装,医务人员根据患者背部的穴位分布,找到患者的下针穴位,再通过拉动移动杆使毫针位于患者穴位的上方,通过横向拉动移动杆以及纵向拉动竖杆完成针灸的目的,下针完成后,反向旋动旋钮,使第一u形块和第二u形块相脱离,使毫针不再被紧密卡装。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医务人员不用手直接触碰毫针,医务人员手上的细菌不会对患者进行感染,可以对患者背部的不同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提高了针灸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针灸专业用针灸定位装置的部分结构三维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针灸专业用针灸定位装置的a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针灸专业用针灸定位装置的安装板结构剖视图。

图中:1床板、2支腿、3固定块、4转盘、5竖板、6安装座、7l形卡块、8移动杆、9卡槽、10套座、11竖杆、12安装板、13腔室、14转轴、15轴承、16旋钮、17螺纹块、18滑杆、19第一u形块、20第二u形块、21磁铁、22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针灸专业用针灸定位装置,包括床板1,床板1的顶部滑动安装有固定块3,固定块3的顶部转动安装有竖板5,竖板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座6,安装座6的顶部转动安装有l形卡块7,安装座6远离竖板5的一侧滑动安装有移动杆8,且移动杆8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和l形卡块7相适配的卡槽9,移动杆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套座10,套座10的底部滑动安装有竖杆11,竖杆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2,安装板12上开设有腔室13,腔室13的一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轴14,转轴14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块17,螺纹块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滑杆18,且滑杆18的顶部和腔室13的顶部内壁滑动连接,腔室13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条形通孔,螺纹块1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u形块19,腔室13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u形块20,第一u形块19和第二u形块20均贯穿条形通孔并均延伸至安装板12的下方,第一u形块19和第二u形块20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磁铁21且两个磁铁21相互吸引,需要使用该装置本体时,通过转动竖板5,将针灸使用的毫针紧贴第二u形块20的内壁,再转动旋钮16,使转轴14进行转动,转轴14转动带动螺纹块17进行横向移动,进而使第一u形块19和第二u形块20通过磁铁21紧密吸附在一起,第一u形块19和第二u形块20的中间部位组合成与毫针相适配的针孔,毫针被第一u形块19和第二u形块20组合成的针孔紧密卡装,医务人员根据患者背部的穴位分布,找到患者的下针穴位,再通过拉动移动杆8使毫针位于患者穴位的上方,通过横向拉动移动杆8以及纵向拉动竖杆11完成针灸的目的,下针完成后,反向旋动旋钮16,使第一u形块19和第二u形块20相脱离,使毫针不再被紧密卡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医务人员不用手直接触碰毫针,医务人员手上的细菌不会对患者进行感染,可以对患者背部的不同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提高了针灸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床板1的底部四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与地面相接触的支腿2,固定块3的顶部转动安装有竖轴,且竖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盘4,转盘4的顶部和竖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腔室13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固定安装有轴承15,转轴14的一端贯穿轴承15的内圈并与轴承15的内圈相焊接,转轴14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板12的一侧并固定安装有旋钮16,安装板1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限位杆22,且限位杆22两两对称,限位杆2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保护垫,需要使用该装置本体时,通过转动竖板5,将针灸使用的毫针紧贴第二u形块20的内壁,再转动旋钮16,使转轴14进行转动,转轴14转动带动螺纹块17进行横向移动,进而使第一u形块19和第二u形块20通过磁铁21紧密吸附在一起,第一u形块19和第二u形块20的中间部位组合成与毫针相适配的针孔,毫针被第一u形块19和第二u形块20组合成的针孔紧密卡装,医务人员根据患者背部的穴位分布,找到患者的下针穴位,再通过拉动移动杆8使毫针位于患者穴位的上方,通过横向拉动移动杆8以及纵向拉动竖杆11完成针灸的目的,下针完成后,反向旋动旋钮16,使第一u形块19和第二u形块20相脱离,使毫针不再被紧密卡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医务人员不用手直接触碰毫针,医务人员手上的细菌不会对患者进行感染,可以对患者背部的不同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提高了针灸的效率。

工作原理:需要使用该装置本体时,通过转动竖板5,将针灸使用的毫针紧贴第二u形块20的内壁,再转动旋钮16,使转轴14进行转动,转轴14转动带动螺纹块17进行横向移动,进而使第一u形块19和第二u形块20通过磁铁21紧密吸附在一起,第一u形块19和第二u形块20的中间部位组合成与毫针相适配的针孔,毫针被第一u形块19和第二u形块20组合成的针孔紧密卡装,通过拉动移动杆8使毫针位于患者穴位的上方,将l形卡块7卡入移动杆8上的卡槽9内,防止毫针在进入人体穴位时的位置发生偏移,使定位更加准确,再拉动竖杆11,将毫针扎入患者的穴位里,设置了四个限位杆22,为了能够控制下针的深度,从而达到精确的定位,下针完成后,反向旋动旋钮16,使第一u形块19和第二u形块20相脱离,使毫针不再被紧密卡装,医务人员不用手直接触碰毫针,医务人员手上的细菌不会对患者进行感染,可以对患者背部的不同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提高了针灸的效率,限位杆22和l形卡块7的设置也使该装置本体在下针时的定位更加的准确无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