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理标本取材排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0555发布日期:2019-11-29 16:53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病理标本取材排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esd标本及子宫内膜标本专用的病理标本取材排刀。



背景技术:

esd((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标本即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标本,该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由内镜粘膜切除术发展而来,手术过程中采用特殊电刀,对超过2cm的早期食管癌、胃癌及癌前病变进行一次性完整的粘膜剥离切除,1999年由日本作家gotoda等人率先报道,于2001年正式命名。该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局部复发率低,目前在在日本广泛应用,国内临床应用突飞猛进,详细准确的esd标本病理诊断对临床非常重要,其中对于该esd标本固定、取材、制片都有特殊要求。

esd标本取材要求:沿着病变区域距离黏膜标本最近切缘切线的垂直方向改刀,按每2-3mm的距离平行下刀切割组织,将所有组织取材检查。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依然用于上皮性肿瘤浸润前病变的少数诊断之一,在2014年who(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学分类中,其定义为"过度增生的子宫内膜腺体存在细胞异型,但缺乏明确的浸润证据的各种情况"。显然,这是属于浸润前或所谓癌前病变范畴,所以为了不误诊、漏诊,该病例取材时需广泛取材,内膜组织需全部取材包埋。

目前没有专门用于esd标本及子宫内膜标本的取材刀,采用普通的病理取材刀按以上要求取材,但这种方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普通的病理取材刀切esd标本及子宫内膜标本时,需要目测间距一刀一刀的盲切,这样导致:1、浪费大量的取材时间及精力;2、目测间距无法达到取材标准的要求,无法保证间距一致,容易造成漏诊;3、两端切缘无法平行整齐,影响技术员包埋及制片;4、两侧切缘不平,技术员修片时可能过修,微小癌变组织可能丢失,导致漏诊或误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省取材时间、便于更换及降低漏诊率的病理标本取材排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病理标本取材排刀,包括:一个刀架座及多个刀片,所述刀架座一侧设有多个均匀间隔排布的刀片槽,所述刀片一端固定于对应的刀片槽内,所述刀架座另一侧固设有刀柄,所述刀架座另一侧凹设有至少一个卡槽,所述刀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卡入件,所述卡槽包括一个位于前端且垂直所述刀架座另一侧面延伸的第一圆柱形孔及一个位于后端且平行所述刀架座另一侧面延伸的第二圆柱形孔,所述第二圆柱形孔贯穿刀架座的左右面,所述卡入件包括一端部具有通孔并恰可沿第一圆柱形孔滑入的杆体及一恰可压缩入通孔及于弹出时恰可容设于第二圆柱形孔内的弹性体。

所述刀架座的边角为弧形。

所述刀柄另一端表面环设有多个凹环。

相邻两刀片间的间距为3mm。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于刀架座一侧设置多个均匀间隔排布的刀片槽,所述刀片固定于对应的刀片槽内,刀片槽之间的距离相同,从而病理工作者可以等间距取材,实现减少取材时间并降低漏诊率,帮助病理工作者即能更加轻松的取材,促进病理工作的客观、严谨、方便,又能得到客观、准确的病理诊断,且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当需要更换刀片时,可以直接按压弹性体先缩入第二圆柱形孔内,再完全缩入杆体的通孔内,往外拉动刀柄后,随着杆体往外移动至完全脱离第一圆柱形孔,实现刀柄与刀架座分离,于组装时,可以直接按压弹性体完全缩入杆体的通孔内,将杆体推入第一圆柱形孔内,直至弹性体位移至第二圆柱形孔处时,由于弹性恢复力的作用,弹性体向两侧弹出,容设于第二圆柱形孔内,实现刀柄与刀架座的固定,从而将刀架座与刀片一体进行更换,可避免更换刀片过程中伤人,整体更换简单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侧视图。

【符号说明】

刀架座1刀片2刀柄3

刀片槽11卡槽12

第一圆柱形孔121第二圆柱形孔122

卡入件31凹环32

杆体311弹性体3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病理标本取材排刀,包括:一个刀架座1及多个刀片2,所述刀架座1一侧设有多个均匀间隔排布的刀片槽11,所述刀片2一端固定于对应的刀片槽11内,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刀片槽11与刀片2的数量均为7个,相邻两刀片2间的间距为3mm,从而可以同时切开7个均一的刀口,刀片2的切片端两面为平整的斜面,利于观察与取材入刀,使得刀片2两侧切缘平整,可以使刀片槽11间的间距与刀片2间的间距一致。

再者,为了便于病理工作者握持本实用新型,所述刀架座1另一侧固设有刀柄3,所述刀柄3另一端表面环设有多个供病理工作者握持的凹环32,而为了便于装配,所述刀架座1另一侧凹设有至少一个卡槽12,所述刀柄3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卡入件31,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入件31与卡槽12的数量为二个,且二个卡入件31与卡槽12间隔分布,所述卡槽12包括一个位于前端且垂直所述刀架座1另一侧面延伸的第一圆柱形孔121及一个位于后端且平行所述刀架座1另一侧面延伸的第二圆柱形孔122,所述第二圆柱形孔122贯穿刀架座1的左右面,所述卡入件31包括一端部具有通孔并恰可沿第一圆柱形孔121滑入的杆体311及一恰可压缩入通孔及于弹出时恰可容设于第二圆柱形孔122内的弹性体312,当需要更换刀片2时,可以直接按压弹性体312先缩入第二圆柱形孔122内,再完全缩入杆体311的通孔内,往外拉动刀柄3后,随着杆体311往外移动至完全脱离第一圆柱形孔121,实现刀柄3与刀架座1分离,于组装时,可以直接按压弹性体312完全缩入杆体311的通孔内,将杆体311推入第一圆柱形孔121内,直至弹性体312位移至第二圆柱形孔122处时,由于弹性恢复力的作用,弹性体312向两侧弹出,容设于第二圆柱形孔122内,实现刀柄3与刀架座1的固定,从而将刀架座1与刀片2一体进行更换,可避免更换刀片2过程中伤人,整体更换简单便利。

其次,所述刀架座1的边角采用弧形,以防尖锐的边角刮伤人体部位。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于刀架座1一侧设置多个均匀间隔排布的刀片槽11,所述刀片2固定于对应的刀片槽11内,刀片槽11之间的距离相同,病理工作者可以等间距取材,实现减少取材时间并降低漏诊率,帮助病理工作者即能更加轻松的取材,促进病理工作的客观、严谨、方便,又能得到客观、准确的病理诊断,且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本实用新型的组成部件的数量并不以上述为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揭示而作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创作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权利要求书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