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内科医生特用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8479发布日期:2020-02-21 19:18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内科医生特用担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急诊内科医生特用担架。



背景技术:

在急诊治疗中,将不可直接移动的患者(例如事故中的受伤人员,老年人或其他残疾人)通过搬运移动到支撑的床或担架上相对困难的,护理人员需要费力地完成这项工作。然而,躺在可充气担架上的患者的重量并不总是均匀地分布在可充气担架的整个底面上。因此,与未被患者体重压缩的其他区域相比,由被患者自身体重压缩充气式担架的一些区域将需要更多时间被抬起。由于患者不可直接移动且需要紧急医疗,因此需要缩短将患者从可充气的担架移动到医疗支撑表面上所需的时间并且增加保护患者的生命的机会。

例如,公开号为cn206660021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充气担架,包括充气气囊与连接件。充气气囊设有充气阀,充气气囊中部区域设有承载面。连接件为多个,连接件设置于充气气囊内,连接件密集且间隔布置于充气气囊与承载面相应的位置上,连接件两端分别连接充气气囊相对的内侧壁。充气气囊充满气状态时,连接件处于绷紧状态,且充气气囊两侧区域向外鼓起、并凸出于承载面。充气气囊重量较轻,且充气气囊泄气后便于携带运输;充气气囊与承载面的相应位置密集间隔设置有连接件,充气气囊充满气状态后,连接件绷紧,能够保证承载面形状,承载面支撑被救生者时变形程度较小;充气气囊两侧区域向外鼓起、并凸出于承载面,整体呈凹槽状,这样能有利于将救生者限位于承载面上。

然而,单纯靠充气担架的气囊提供的支撑不足以缩短支撑时间,对充气担架进行充气时充气装置不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配合,使充气不够方便快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急诊内科医生特用担架,包括具有纵向延伸的上盖周缘的上盖部、具有纵向延伸的下盖周缘的下盖部和多个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部和所述下盖部之间设置有由所述上盖周缘和所述下盖周缘限定的空气层;其中,所述空气层内至少具有与所述上盖部和所述下盖部内表面连接的多个第一分隔构件和多个第二分隔构件,以及位于所述上盖部和所述下盖部之间具有的第一进气部和第二进气部;其中,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构件和所述第二分隔构件之间的流动开口的横截面积小于空气释放通道的横截面积,从而在患者平躺在所述担架时,所述空气层在充气装置向所述空气层供应空气的情况下能够以患者臀部位置的气举力大于患者其余位置气举力的方式形成中空体。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所述第一分隔构件的第一上端部和第一下端部分别与所述上盖部的内表面和所述下盖部的内表面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分隔构件在所述空气层内以沿横向彼此平行的方式间隔设置,从而在所述空气层的中心区域形成多个横向延伸的空气释放通道,以及在所述空气层的两个侧边各限定出纵向延伸的空气流动通道。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所述第二分隔构件的第二上端部和第二下端部分别与所述上盖部的内表面和所述下盖部的内表面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分隔构件以垂直于第一分隔构件的方式设置于与所述第一分隔构件的两个相对端相邻的位置处,使得在每个所述第二分隔构件和与该所述第二分隔构件相邻的每个所述第一分隔构件之间形成流动开口;其中,每个所述流动开口的宽度为每个所述第一分隔构件的端部到相邻的所述第二分隔构件的最近距离或垂直距离,从而使得所述流动开口的横截面积小于每个所述空气释放通道的横截面积。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进气部包括由两个平行的横向延伸的第一长边、所述上盖部和所述下盖部限定的第一进气通道;其中,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包括纵向延伸的第一密封短边和第一气口短边,所述第一密封短边设置于所述上盖部和所述下盖部之间,所述第一气口短边在上盖部和下盖部之间部分地连接以形成第一进气口;其中,所述第一进气部包括开口朝向所述空气流动通道并且与所述空气层连通的第一送气口。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进气部包括由沿着两个平行的横向延伸的第二长边和所述上盖部、所述下盖部限定的第二进气通道;其中,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具有纵向延伸的第二密封短边和第二气口短边,所述第二密封短边设置于所述上盖部和所述下盖部之间,而所述第二气口短边分别与所述上盖部和所述下盖部之间部分地连接以形成第二进气口;其中,所述第二进气部包括开口朝向所述空气流动通道并且与所述空气层连通的第二送气口。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进气口和所述第一进气口按照彼此朝向相反方向的方式设置,且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分别与所述充气装置可拆卸的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盖部包括沿所述上盖周缘朝下的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部纵向两侧的提升部,所述下盖部包括沿所述下盖周缘朝上的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气部纵向两侧的至少一个下拉部;其中,一侧相邻的所述提升部和所述下拉部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进气口;另一侧相邻的所述提升部和所述下拉部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进气口;从而当所述提升部和所述下拉部朝向彼此移动并相互压靠以使得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能够处于闭合状态;或者当所述提升部和所述下拉部按照彼此相对远离的方式以使得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能够处于开放状态。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担架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提升部或与所述下拉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与所述上盖部或所述下盖部可拆卸地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盖部和所述下盖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用于连接到所述充气装置的软管的保持元件。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下盖部以纵向排列的方式设置有与人体形状相符的图案的多个通孔,所述图案包括由在所述下盖部上沿横向依次顺序地间隔开的左外部图案、左内部图案、右内部图案和右外部图案组成,其中,所述左内部图案和所述右内部图案在纵向方向上分别分成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下半部分的宽度所述小于上半部分的宽度,所述左内部图案和所述右内部图案彼此镜像分布。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下盖部具有在其上纵向排列构成轮廓与人体形状相符的整体图案的多个通孔,所述图案由在所述下盖部上沿横向依次顺序地间隔开的左外部图案、左内部图案、右内部图案和右外部图案组成,其中,所述左内部图案和所述右内部图案在纵向方向上分别分成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下半部分的宽度所述小于上半部分的宽度,所述左内部图案和所述右内部图案彼此镜像分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急诊内科医生特用担架,通过改进的可充气担架来克服现有技术的担架的缺点,该充气担架具有在其下盖部上形成的多个通孔,并且对应于人体的形状排列,因此在对应于患者身体重量分布的位置处可以形成增大的空气提升力,使医护人员能够方便地移动担架和躺在其上的患者,并且通过其两个相对的进气口,使得可充气担架可通过将一个充气装置连接到一个进气口来正常充气,或者通过连接两个充气装置连接到两个进气口来更快地充气,使担架更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急诊内科医生特用担架完全充气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急诊内科医生特用担架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急诊内科医生特用担架的下盖部图案的平面图;

图4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急诊内科医生特用担架的第一进气部与上盖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急诊内科医生特用担架的第二进气部与下盖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急诊内科医生特用担架的第一进气部被部分打开的透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急诊内科医生特用担架与充气装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急诊内科医生特用担架连接到两个充气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沿图9的b-b'线的剖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急诊内科医生特用担架连接到一个充气装置的示意图;和

图12是沿图11中c-c'线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担架10:紧固带11:下盖部

12:下盖部13:空气层14:第一分隔构件

15:第二分隔构件16:第一进气部17:第二进气部

18:连接带19:把手20:软管

111:上盖周缘112:提升部113:钩带

114:第一固件121:下盖周缘122:通孔

123:图案124:左外部图案125:左内部图案

126:右内部图案127:右外部图案129:下拉部

141:空气释放通道142:空气流动通道151:流动开口

161:第一长边162:第一进气通道163:第二气口短边

164:第一进气口165:第一送气口171:第二长边

172:第二进气通道173:第二气口短边174:第二进气口

175:第二送气口181:环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12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内侧”、“内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以可拆卸的方式”是粘接、键连接、螺纹连接、销连接、卡接、铰接、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中的一种。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急诊内科医生特用担架,包括上盖部11和下盖部12,上盖部11和下盖部12连接在一起以限定出担架1的外部构造。上盖部11具有纵向延伸的上盖周缘111,下盖部12具有纵向延伸的下盖周缘121。上盖部11和下盖部12沿着上盖周缘111和下盖周缘121固定地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供患者平躺的床状支撑表面。并且,上盖部11和下盖部12分别具有两个倾斜的前角,使得担架1形成锥形前端,该前端用于支撑患者的头部并且使操作者能够方便地辨别担架1的正确方向。

优选的,如图9和11所示,担架1包括一个或两个充气装置2。当担架1处于放气状态时,上盖部11和下盖部12表面彼此接触并且看起来像一个扁平的部件(未示出)。另一方面,当使用充气装置2对担架1进行充气时,如图10所示,在上盖部11和下盖部12之间形成空气层13以将上盖部11和下盖部12彼此分开。

优选的,如图2或图3所示,下盖部12的表面具有多个通孔122。通孔122纵向排列在下盖部12上,以形成整体的图案123,其图案123对应于人体的形状。如图3所示,图案123包括左外部图案124、左内部图案125、右内部图案126和右外部图案127,它们在下盖部12上沿横向依次顺序地间隔开。左内部图案125和右内部图案126在纵向方向上分别分成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均为矩形,且下半部分的宽度小于上半部分的宽度。另外,左内部图案125和右内部图案126是彼此镜像的矩形图案。由此,担架1中产生的气举力可直接作用于平躺在担架1上的患者的躯干和四肢,从而可以更快地将患者抬升到更高的位置。

优选的,担架1还包括多个第一分隔构件14、多个第二分隔构件15、第一进气部16和第二进气部17,上述所有部件均设置在上盖部11和下盖部12之间的空气层13中。每个第一分隔构件14都包括分别连接到上盖部11的内表面和下盖部12的内表面的第一上端部和第一下端部。第一分隔构件14以沿横向彼此平行的方式间隔设置在空气层13中,从而在空气层13的中心区域中限定出多个横向延伸的空气释放通道141,以及在空气层13的两个侧边各限定出纵向的延伸空气流动通道142。如图12所示,在对应于患者的头部、躯干和臀部所处位置的第一分隔构件14的保持高度均匀,而设置在空气层13中的其他部分的第一分隔构件14,即在患者臀部和脚之间的位置的第一分隔构件14降低高度以形成略微凹陷的区域。

优选的,每个第二分隔构件15具有分别连接到上盖部11的内表面和下盖部12的内表面的第二上端部和第二下端部。第二分隔构件15设置在与靠近第一分隔构件14的两个相对端相邻的位置处,且第二分隔构件15垂直于第一分隔构件14并位于空气层13的中心区域内。使得在每个第二分隔构件15和与该第二分隔构件15相邻的每个第一分隔构件14之间形成流动开口151。每个流动开口151的宽度是为每个第一分隔构件14的端部到相邻的第二分隔构件15的最近距离或垂直距离。因此,流动开口151的横截面积分别小于每个空气释放通道141的横截面积。此外,当患者躺在担架1上时,流动开口151分布在对应于患者臀部的两个侧面位置的空气层13中,使得在病人臀部相对应的区域,由担架1提供的气举力高于其他区域。

优选的,如2和图5所示第一进气部16弯曲成u形并沿着两个相对横向延伸的第一长边161连接到上盖部11和下盖部12之间(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如图5所示,u形的第一进气部16的内表面限定第一进气通道162,如图11所示。第一进气部16还包括纵向延伸的u形弯曲的第一密封短边和第一气口短边163,其中第一密封短边设置于上盖部11和下盖部12之间,而第一气口短边163仅是部分地连接在上盖部11和下盖部12之间。如图5中的虚线所示,第一气口短边163未与上盖部和下盖部不连接的部分形成第一进气口164。第一进气部16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送气口165,第一送气口165与空气层13连通并且开口分别朝向空气层13中的空气流动通道142。

优选的,如图2和图6所示,第二进气部17也弯曲成u形,并且沿着两个相对的横向延伸的第二长边171连接到上盖部11和下盖部12之间(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如图6所示,第二进气部17设置在与第一进气部16相邻的正下方。u形的第二进气部17的内表面限定第二进气通道172,如图11所示。第二进气部17还包括纵向延伸的u形弯曲的第二密封短边和第二气口短边173。第二密封短边设置于上盖部11和下盖部12之间,而第二气口短边173仅是部分地连接在上盖部11和下盖部12之间,如图6中的虚线所示。第二气口短边173的未连接到上盖部11和下盖部12的部分形成第二进气口174。另外,第二进气口174和第一进气口164朝两个相反的方向定向。第二进气通道17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送气口175,第二送气口175与空气层13连通并且开口朝向空气层13中的空气流动通道142。

优选的,如图5、图6和图7所示。上盖部11包括沿上边缘111形成在的形成在第一进气部16纵向两侧的提升部112,下盖部12包括沿下边缘121形成在第二进气部17纵向两侧的多个下拉部129。第一进气口164与对应的提升部112和下拉部129相邻。其中,一侧相邻的提升部112和下拉部129之间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64。另一侧相邻的提升部112和下拉部129之间设置有第二进气口174。更具体的,当提升部112和下拉部129朝向彼此移动并相互压靠以使得第一进气口164和第二进气口174关闭,或者当提升部112和下拉部129彼相对此远离以使得第一进气口165和第二进气口174打开。

优选的,如图2所示,担架1包括至少两个连接带18、至少两个把手19和至少四个紧固带10。连接带18的一端固定地连接到上盖部11上的提升部112或下盖部12上的下拉部129,另一端与上盖部11或下盖部12可拆卸地连接。把手19为操作者移动整个担架1提供方便。紧固带10用于将患者固定在担架1上的适当位置。优选的,把手19和紧固带10都固定地连接在上盖部11和下盖部12之间,并且对称地分布在担架1的左右两侧。把手19能够方便运输者拉动或移动担架1,紧固带10用于将患者固定在担架1上的适当位置,保证患者在运输过程不会从担架1上摔落。

优选的,如图2所示,上盖部11在外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钩带113,并且连接带18在内表面上设置有与钩带113对应的环带181,使得环带181可拆卸地固定在钩带113上。

优选的,上盖部11或下盖部12中的至少一个与充气装置2中的软管20连接的保持元件。如图7和图8所示,上述保持元件可以构造为设置在上盖部11上的阴紧固件114,并且软管20可以设置有与阴紧固件114对应的阳紧固件(未示出)。当软管20以预定长度部分地插入第一进气口164或第二进气口174中时,软管20可以通过保持元件的阴紧固件114与软管20的阳紧固件的接合而保持固定。同时,也可以通过将与第一进气口164或第二进气口174相对应的连接带18的环带181连接到钩带113以紧固上盖部11和下盖部12。利用这些部件,防止充气时软管20与担架1分离。

优选的,如图9和10所示,两个充气装置2分别可拆卸的与第一进气口164和第二进气口174连接,用于为担架1充气。(例如,充气装置2可以是充气泵、打气泵或充气机等。可拆卸的连接可以是通过可拆卸的气嘴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进气通道162和第二进气通道172同时膨胀,从而相互限制它们的膨胀尺寸,从而缩短了担架1达到充分充气状态所需的时间。另外,操作者可以根据需要,仅将一个充气装置2连接到一个进气口,例如,如图11和12所示,仅将一个充气装置2连接到第一进气口164,用于将空气供应到可充气担架1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进气部16单独膨胀,允许第一进气通道162的体积连续膨胀以压缩和减小第二进气通道172的容积,直到第二进气部17完全被压缩。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进气口174不能与第二送气口175连通。

为了便于理解,将一种急诊内科医生特用担架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论述。

充气担架1的第一进气口164和第二进气口174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到一个充气装置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方便的选择从担架1的一侧或两侧对担架1进行充气。由两个充气装置2同时供应空气使得第一进气通道162和第二进气通道172同时膨胀,加快了充气进程。此外,空气层13还包括位于空气释放通道141的两个侧面的两个空气流动通道142。第一送气口165和第二送气口175分别具有面向空气流通道的开口142。形成在第一分隔构件14和第二分隔构件15之间的流动开口151的横截面积分别小于每个空气释放通道141的横截面积,使得空气层13由充气装置2供应空气的情况下,担架1对应于患者平躺状态下臀部位置气举力大于其他位置。保持元件用于防止充气过程中充气装置2中的软管20脱离。把手19为操作者移动整个担架1提供方便。紧固带10用于将患者固定在担架1上的适当位置。下盖部12多个通孔122形成的图案123对应于人体形状。由此,担架1中产生的气举力可直接作用于平躺在担架1上的患者的躯干和四肢,从而使可以更快地将患者抬升到更高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