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管栅栏式影像体外定位标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5086发布日期:2019-12-27 14:51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管栅栏式影像体外定位标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影像(ct、mri)引导的在人体体表定点、定野诊治病变的定位标记,具体地说,就是一种多管栅栏式影像体外定位标记的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影像、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精准医学在临床上的应用愈来愈多,其核心就是影像引导下的“精准制导技术”。“制导”需要在人体的体表做一些影像标记,该标记具有影像和实物双重可视性,是测量和实施诊治的重要媒介体。通过标记可以测算出病变与体表某一点的空间位置关系,以便精确经皮定点穿刺诊治体内深部肉眼看不到病变。目前,尽管有人利用高密度的实性细条平行排列在体表作为ct的定位穿刺标记,带来了一定的方便和准确性,但这种标记在mri上无影可显,更谈不上标记了。mri显示病变的能力高于ct成像,临床上非常需要有一种mri引导的显影标记器具,以满足mri范围内穿刺点的实体确定。经检索,还没有发现多管栅栏式影像体外定位标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ct或mri显影明显,于体表寻找定位点快捷,且较为准确的定位标志性器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有一个以上的纵向管,其技术要点是纵向管的两端固定安装在两个管卡板上,并且呈等距离平行排列;在两个管卡板之间还至少固定安装有一个斜向管;纵向管和斜向管内均充满有显影剂。

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充满显影剂纵向管和横向管采用多管栅栏式结构制成的影像(ct、mri)体外定位标记,既可以作为ct的体表定位标记,也可以作为mri体表定位标记,特别是在ct、mri的联合使用,不但带来一定的方便,而且提高了穿刺标记的准确性,更是满足了临床上mri范围内穿刺点的实体确定。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性好,且方便摆放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断面应用模式图。

图中:a-纵向管,b-斜向管,c-管板卡,d-断层平面,e-肿瘤,f-穿刺点,g-斜向管断层点,h-纵向管断层点,j-纵向管与斜向管交叉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本多管栅栏式影像体外定位标记,即可用于ct,也可用于mri的体外定位标记。该多管栅栏式影像体外定位标记,包括有一个以上的纵向管(a),其纵向管(a)的两端固定安装在两个管卡板(c)上,并且呈等距离平行排列;在两个管卡板(c)上还至少固定安装有一个斜向管(b);纵向管(a)和斜向管(b)内均充满有显影剂。斜向管(b)位于纵向管(a)的上面呈错层交叉,纵向管(a)和斜向管(b)的交叉点固定连接。纵向管(a)和斜向管(b)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最佳为45度。纵向管(a)和斜向管(b)内的显影剂为液体显影剂。参照附图举例说明:纵向管(a)有n(n=1,2,3…)个,按纵向等间距、平行规则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其断面显影点起着横向定位的作用;斜向管(b)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斜向管(b)位于纵向管(a)的上面,呈错层与纵向45度角相交叉,其断面显影点起着纵向定位的作用;纵向管(a)和斜向管(b)的两端分别镶嵌固定在两个管卡板(c)上,纵向管(a)和斜向管(b)作为显影管其交叉点粘固在一起,使其成为整体性强且有一定软度的多管栅栏式影像体外定位标记器具。

本实用新型应选用软质材料制作,如偏软的塑料材料等;可以整体注塑,后灌装显影剂密封后而成,也可先灌装显影管密封后镶嵌等固定方式安装在管卡板上而成。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方法步骤举例如下:以上腹肝区病变为例,对病变进行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首先将多管栅栏式影像体外定位标记平铺覆盖在患者的右上腹体表上,纵向管(a)平行于人体的长轴,行ct横断扫描,于断层(d)查见了肿瘤(e),根据医生评估认为于点(f)实施进针穿刺为好,位于a3-a4间;断层(d)上斜向管断点(g)位于a8-a9间,可以测出与a8间断层横向垂直间距gh,也可以测出gf的直线间距;依照上述数据,在实体上要找到(f)点可以取一把直尺,首先很容易找到纵向管a8和斜向管(b)的交叉点(j),自点(j)沿a8向上量出gh的距离,因jh=gh,过(h)作纵向轴的垂直线即是实体上的横断切面(d),垂直线与斜向管(b)的交叉点(g)可被找到,在(d)面上向a1方向测量出gf的距离即为点(f);当然了如果扫描机能显示断层(d)的激光指示线那就更快捷了,依照任何一个纵向管(a)与点(f)的距离和方位,均可以经测量找出点(f)的体表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