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极缠丝健身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3312发布日期:2019-08-31 01:31阅读:9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极缠丝健身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健身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极缠丝健身棒。



背景技术:

太极养生中,通过对肢体引导以使肢体在运动中螺旋缠绕,达到舒经活络、通畅气血的功效。太极缠丝功中具有“夹拧翻横”四种棒法,合的是太极拳肢体导引养生之理,相当于太极拳套路,同时使用者在健身中利用缠丝棒以借助外力,大大强化了运动功效。这种缠丝劲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拉筋伸骨,辅助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的康复治疗。健身太极缠丝健身棒还有效地强化两手的握力,还突出了肢体运动的左右对称,全面开发太极拳身法,是非常好的保健康复项目。

现有缠丝健身棒的形式单一、功能单一,患者需要使用多种健身/养生项目需要使用多种装置才能满足多方面的保健需要,而且现有的缠丝健身棒多采用硬质材料,诸如木棒,此种材料的缠丝健身棒材质较硬,不利于使用者的夹、拧操作,影响缠丝棒的健身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太极缠丝健身棒,缠丝棒本体通体采用橡胶材质,质软易进行拧、夹操作,棒体的非对称结构使使用者更方便发力,同时本禅丝棒具备多种健身/养生功能,一物多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太极缠丝健身棒,包括健身棒本体,所述健身棒包括棒体和分别设置在棒体两端的手柄,手柄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棒体为弹性材料制成,棒体为弧形结构,且所述棒体的弧形结构为非对称性设计;所述手柄为圆柱形结构和/或棱柱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太极缠丝健身棒的进一步改进:棱柱形结构手柄的长度侧面宽度大于棱柱结构手柄厚度侧面的宽度,且棱柱形结构手柄的厚度侧面圆角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太极缠丝健身棒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柄的两端均具有弯头,手柄与弯头垂直连接;所述弯头与棒体中段的连接夹角大于90°。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太极缠丝健身棒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柄上延其圆周方向设有防滑条纹,手柄的自由端面处设有防脱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太极缠丝健身棒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手柄为棱柱结构,第二手柄为圆柱结构,棒体上位于第一手柄侧的棒体段弧长小于位于第二手柄侧的棒体段弧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太极缠丝健身棒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柄均为棱柱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太极缠丝健身棒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柄均为圆柱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太极缠丝健身棒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弯头外侧面具有敲击按摩面,敲击按摩面上设有圆形凸起,所述圆形凸起的圆周设有磁力按摩凸起,磁力按摩凸起上安装有磁石;所述第一手柄端弯头上的圆形凸起高于磁力按摩凸起设置,第二手柄端弯头上的磁力按摩凸起高于圆形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太极缠丝健身棒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柄的自由端面上设有挂绳,挂绳两端均固定在手柄自由端面上,挂绳可绕过手柄套设在在相对手柄端弯头上的凸起处。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极缠丝健身棒,棒体、手柄等整体均采用弹性材料,在便于使用者进行夹、拧、翻、横等操作的同时,方便对健身棒本体进行拧转收纳,大大减小了其占用面积,方便携带;同时采用橡胶材质的手柄上同时具备防滑纹,在收纳的同时,防滑纹与橡胶材质保证其收纳固定,无需外部结构进行固定。

第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极缠丝健身棒,棒体采用非对称的弧形材料,棒体一段倾斜弧度较小,另一段倾斜弧度较大,此结构的设计目的在于,利于倾斜弧度较小的端部处手柄受力,便于倾斜弧度较大的端部处手柄便于发力;位于棒体两端的手柄与棒体夹角不同且均为钝角,便于使用者的夹、拧操作。

第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极缠丝健身棒,位于棒体两端的手柄可具有不同的结构,以根据不同使用方式进行针对性使用;手柄可为带有圆角的棱柱结构,即手柄上具有平面,平面结构的手柄受力面积更大,使得使用者在发力时更稳定,防止圆形手柄出现打滑现象。

第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极缠丝健身棒,手柄上具有防滑条纹,其与棒体与手柄材质相同,提高手柄的防滑效果,使抓力更强;位于手柄端部的防脱板可有效防止手脱离手柄;挂绳的作用练功时可作为手腕套环使用防止脱落,同时收纳状态时,挂绳可绕挂在棒体上的凸起上,以对棒体的收纳状态进行进一步固定。

第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极缠丝健身棒,手柄与棒体之间通过弯头连接,保证手柄处于水平状态,方便发力使用。

第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极缠丝健身棒,弯头外侧面设有敲击按摩面,按摩面上具有敲击凸起和磁力按摩凸起,可在非运功状态作为按摩器使用,实现一物多用;磁力按摩凸起及敲击凸起的设置增加了敲击按摩面的部平整度,可起到较强的按压作用。磁力按摩凸起高于敲击按摩凸起使磁力按摩凸起可针对穴位作用以增强按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使用新型太极缠丝健身棒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太极缠丝健身棒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太极缠丝健身棒的第三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棒体,2、弯头,301、第一手柄,302、第二手柄,303、防滑条纹,304、防脱板,401、圆形凸起,402、磁力按摩凸起,5、挂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太极缠丝健身棒,包括健身棒本体,所述健身棒包括棒体1和分别设置在棒体1两端的手柄,手柄包括第一手柄301和第二手柄302,其中棒体1与手柄之间一体连接,棒体1与手柄均为弹性材料制成,具体为橡胶材料。所述棒体1为弧形结构,且所述棒体1的弧形结构为非对称性设计,且棒体1两端均具有弯曲段以使其连接的手柄处于水平状态;所述棒体1上连接第一手柄301段的倾斜角度大于棒体1上连接第二手柄302端的倾斜角度,同时由于倾斜角度的问题,棒体1两端的手柄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本实施例中具体为第一手柄301为第二手柄302的相对上方。

所述第一手柄301为棱柱形结构、第二手柄302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手柄301的长度侧面宽度大于棱柱结构手柄厚度侧面的宽度,且第一手柄301的厚度侧面圆角设置,即第一手柄301具有平面结构,且平面结构的宽度大于其厚度,所述平面结构在缠丝健身棒在两手柄均处于水平状态时水平面处于水平状态。第一手柄301与第二手柄302上均延其圆周方向设有防滑条纹303,且第一手柄301与第二手柄302的自由端面处设置防脱板304,所述防滑条纹303与防脱板304与手柄一体连接且材质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极缠丝健身棒具有多种状态,本实施例中至交代其三种状态,其第一状态即为平衡状态,手柄水平位于棒体1两端,使用者可对其进夹、拧、翻、横等操作;第二状态为对缠丝健身棒手柄施加压力,棒体1受力后弯曲,以对使用者肢体进行锻炼;第三状态为手柄继续受力并相互交错,使第一手柄301与第二手柄302通过其上防滑条纹303相互接触,通过其较高摩擦保持缠丝健身棒处于收纳状态,以便于使用者携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太极缠丝健身棒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太极缠丝健身棒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棒体1与手柄之间通过弯头2连接,且弯头2两端分别与棒体1和手柄之间一体连接,弯头2与手柄垂直连接,弯头2与棒体1的连接夹角大于90°,弯头2与手柄材质相同。所述弯头2外侧面具有敲击按摩面,敲击按摩面上设有圆形凸起401,所述圆形凸起401的圆周设有磁力按摩凸起402,磁力按摩凸起402上安装有磁石;所述第一手柄301端弯头2上的圆形凸起401高于磁力按摩凸起402设置,第二手柄302端弯头2上的磁力按摩凸起402高于圆形凸起401;磁力按摩凸起402及敲击凸起的设置增加了敲击按摩面的部平整度,可起到较强的按压作用。磁力按摩凸起402高于敲击按摩凸起使磁力按摩凸起402可针对穴位作用以增强按摩效果。

手柄的自由端面上设有挂绳5,挂绳5两端均固定在手柄自由端面上,挂绳5可绕过手柄套设在在相对手柄端弯头2上的凸起处,方便对收纳状态的缠丝健身棒进行二次固定。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太极缠丝健身棒具体结构与实施例2中所述的太极缠丝健身棒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手柄301与第二手柄302均为圆柱结构。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太极缠丝健身棒具体结构与实施例2中所述的太极缠丝健身棒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手柄301与第二手柄302均为带有圆角的棱柱结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