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后路手术用撑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24169发布日期:2019-10-09 01:17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腰椎后路手术用撑开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腰椎后路手术用撑开器。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中,手术器械多种多样,对手术有着绝对性的影响。在骨科手术中,脊柱手术中的腰椎椎间撑开极为关键,腰椎椎间撑开器是目前骨科手术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手术工具。

现有的撑开器调节两个撑开杆上下两端的距离,调节机构不一样,附件较多,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腰椎后路手术用撑开器,包括:

第一撑开杆,所述第一撑开杆包括第一直柄段和第一开臂,所述第一直柄段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圆柱与所述第一开臂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直柄段与所述第一开臂之间设有夹角,所述第一连接圆柱轴线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

第二撑开杆,所述第二撑开杆包括第二直柄段和第二开臂,所述第二直柄段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圆柱与所述第二开臂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直柄段与所述第二开臂之间设有夹角,所述第二连接圆柱轴线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撑开杆与所述第二支撑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开臂与所述第二开臂向两侧张开设置;

上部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撑开杆与所述第二撑开杆上部之间,用于调节两者之间的间距;

下部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圆柱与所述第二连接圆柱之间,用于调节两者之间的间距,且与所述所述第一连接圆柱与所述第二连接圆柱均为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上部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杆、第一调节螺母、第一垫片和第一调节旋钮,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柄段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直柄段的一侧相铰接,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直柄段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直柄段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调节杆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调节螺母与所述第一垫片穿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直柄段与所述第二直柄段之间,所述第一垫片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直柄段相接触,其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调节螺母相接触,所述第一调节旋钮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二直柄段的另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下部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调节杆,其外表面设置有螺纹,其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配合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撑开杆通过第一螺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四通孔,且通过第一紧固螺母旋于所述第一螺钉尾端设置的螺纹固定,所述第二调节杆和所述第一撑开杆可自由转动,所述下部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螺钉、第二调节螺母、第二垫片和第二调节旋钮,所述第二螺钉包括同轴设置的调节段和螺柱段,所述调节段垂直于轴线设置有第五通孔,所述螺柱段远离所述调节段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调节杆穿过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第二调节螺母与所述第二垫片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撑开杆与所述第二撑开杆之间,所述第二垫片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螺钉相接触,其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调节螺母相接触,所述第二调节旋钮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螺钉的另一侧,所述螺柱段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通过第二紧固螺母固定,所述第二调节杆和所述第二撑开杆可自由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撑开杆与所述第二撑开杆的总长度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直柄段、第一连接圆柱和所述第一开臂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开臂与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圆柱的一端作切尖处理;所述第二直柄段、第二连接圆柱和所述第二开臂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开臂与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圆柱的一端作切尖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直柄段与所述第二直柄段相背的一侧上端部设置有弧形指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调节杆与所述第二调节杆上均设置有刻度线。

作为优选,所述上部调节机构,包括第三调节杆和所述第四调节杆,所述第三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柄段上部朝向所述第二直柄段的一侧相铰接,所述第四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直柄段上部朝向所述第一直柄段的一侧相铰接,所述第三调节杆与所述第四调节杆错位设置,所述第三调节杆与所述第四调节杆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直齿,所述上部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其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第一壳体两端设置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壳体中部水平设置有第一调节齿轮,所述第一调节齿轮的轴线位置竖直连接有第一转杆穿过所述第一壳体上表面,其端部设置有第三调节旋钮,所述第三调节杆与所述第四调节杆错位从所述第一壳体两侧的所述第一开口插入,与所述第一调节齿轮啮合。

作为优选,所述下部调节机构,包括第五调节杆和所述第六调节杆,所述第五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配合的第六通孔,所述第一撑开杆通过第三螺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六通孔,且通过第三紧固螺母旋于所述第三螺钉尾端设置的螺纹固定,所述第六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配合的第七通孔,所述第二撑开杆通过第四螺钉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七通孔,且通过第四紧固螺母旋于所述第四螺钉尾端设置的螺纹固定,所述第一连接圆柱与所述第二连接圆柱错位设置,所述第五调节杆与所述第六调节杆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直齿,所述下部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调节装置,包括第二壳体,其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第二壳体两端设置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壳体中部水平设置有第二调节齿轮,所述第二调节齿轮的轴线位置竖直连接有转杆穿过所述第二壳体上表面,其端部设置有第四调节旋钮,所述第三调节杆与所述第四调节杆错位从所述第二壳体两侧的第二开口插入,与所述第二调节齿轮啮合。

本实用新型第一撑开杆和第二撑开杆上下两端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相连接,可灵活调节两者之间的距离,且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采用相似的结构类型,简化操作难度,便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腰椎后路手术用撑开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下部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腰椎后路手术用撑开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下部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腰椎后路手术用撑开器,包括:

第一撑开杆1,所述第一撑开杆1包括第一直柄段1-1和第一开臂1-2,所述第一直柄段1-1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圆柱1-3与所述第一开臂1-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直柄段1-1与所述第一开臂1-2之间设有夹角,所述第一连接圆柱1-3轴线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1-4;

第二撑开杆2,所述第二撑开杆2包括第二直柄段2-1和第二开臂2-2,所述第二直柄段2-1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圆柱2-3与所述第二开臂2-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直柄段2-1与所述第二开臂2-2之间设有夹角,所述第二连接圆柱 2-3轴线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2-4,所述第一撑开杆1与所述第二撑开杆2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开臂1-2与所述第二开臂2-2向两侧张开设置;

上部调节机构3,设置于所述第一撑开杆1与所述第二撑开杆2上部之间,用于调节两者之间的间距,包括第一调节杆3-1、第一调节螺母3-2、第一垫片 3-3和第一调节旋钮3-4,所述第一调节杆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柄段1-1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直柄段2-1的一侧相铰接,所述第一调节杆3-1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直柄段2-1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直柄段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通孔2-5,所述第一调节杆3-1穿过所述第三通孔2-5,所述第一调节螺母3-2 与所述第一垫片3-3穿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杆3-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直柄段1-1 与所述第二直柄段2-1之间,所述第一垫片3-3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直柄段2-1相接触,其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调节螺母3-2相接触,所述第一调节旋钮3-4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杆3-1上,且位于所述第二直柄段2-1的另一侧;

下部调节机构4,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圆柱1-3与所述第二连接圆柱2-3之间,用于调节两者之间的间距,包括第二调节杆4-1,其外表面设置有螺纹,其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4相配合的第四通孔4-2,所述第一撑开杆1通过第一螺钉4-3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4和第四通孔4-2,且通过第一紧固螺母4-4 旋于所述第一螺钉4-3尾端设置的螺纹固定,所述第二调节杆4-1和所述第一撑开杆1可自由转动,所述下部调节机构4还包括第二螺钉4-5、第二调节螺母4-6、第二垫片4-7和第二调节旋钮4-8,所述第二螺钉4-5包括同轴设置的调节段4-51 和螺柱段4-52,所述调节段4-51上垂直于轴线设置有第五通孔4-9,所述螺柱段4-52远离所述调节段4-51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调节杆4-1穿过所述第五通孔4-9,所述第二调节螺母4-6与所述第二垫片4-7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杆4-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撑开杆1与所述第二撑开杆2之间,所述第二垫片 4-7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螺钉4-5相接触,其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调节螺母4-6相接触,所述第二调节旋钮4-8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杆4-1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螺钉 4-5的另一侧,所述螺柱段4-52穿过所述第二通孔2-4,并通过第二紧固螺母4-10 固定,所述第二调节杆4-1和所述第二撑开杆2可自由转动。

所述第一撑开杆1与所述第二撑开杆2的总长度相等。

所述第一直柄段1-1、第一连接圆柱1-3和所述第一开臂1-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开臂1-2与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圆柱1-3的一端作切尖处理;所述第二直柄段2-1、第二连接圆柱2-3和所述第二开臂2-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开臂 2-2与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圆柱2-3的一端作切尖处理。

所述第一直柄段1-1与所述第二直柄段2-1相背的一侧上端部均设置有弧形指槽。

所述第一调节杆3-1与所述第二调节杆4-1上均设置有刻度线。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在使用时,首先通过通过调节第二调节螺母与第二调节旋钮的位置关系调节第一撑开杆与第二撑开杆下端的距离并锁定,以适应腰椎间的宽度,而后插入,再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母与第一调节旋钮的位置关系调节第一撑开杆与第二撑开杆上端的距离并锁定,以驱动第一开臂下端与第二开臂下端之间的开合,已达到撑开腰椎间的作用。本实施例第一通孔与第一螺钉的配合,第二通孔与第二螺钉的配合使得,下部调节机构可与第一撑开杆和第二撑开杆之间自由转动,便于撑开作业,同时上部调节机构和下部调节机构采用相似的调节机构,简化了整体结构,便于操作。

如图3至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腰椎后路手术用撑开器,包括:

第一撑开杆1,所述第一撑开杆1包括第一直柄段1-1和第一开臂1-2,所述第一直柄段1-1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圆柱1-3与所述第一开臂1-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直柄段1-1与所述第一开臂1-2之间设有夹角,所述第一连接圆柱 1-3轴线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1-4;

第二撑开杆2,所述第二撑开杆2包括第二直柄段2-1和第二开臂2-2,所述第二直柄段2-1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圆柱2-3与所述第二开臂2-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直柄段2-1与所述第二开臂2-2之间设有夹角,所述第二连接圆柱 2-3轴线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2-4,所述第一撑开杆1与所述第二撑开杆2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开臂1-2与所述第二开臂2-2向两侧张开设置;

上部调节机构3,设置于所述第一撑开杆1与所述第二撑开杆2上部之间,用于调节两者之间的间距,包括第三调节杆3-11和所述第四调节杆3-12,所述第三调节杆3-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柄段1-1上部朝向所述第二直柄段2-1的一侧相铰接,所述第四调节杆3-1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直柄段2-1上部朝向所述第一直柄段1-1的一侧相铰接,所述第三调节杆3-11与所述第四调节杆3-12错位设置,所述第三调节杆3-11与所述第四调节杆3-12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直齿,所述上部调节机构3还包括第一调节装置3-13,包括第一壳体3-131,其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第一壳体3-131两端设置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壳体3-131中部水平设置有第一调节齿轮3-133,所述第一调节齿轮3-133的轴线位置竖直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穿过所述第一壳体3-131上表面,其端部设置有第三调节旋钮3-132,所述第三调节杆3-11与所述第四调节杆3-12 错位从所述第一壳体3-131两侧的所述第一开口插入,与所述第一调节齿轮 3-133啮合。

下部调节机构4,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圆柱1-3与所述第二连接圆柱2-3之间,用于调节两者之间的间距,所述下部调节机构4,包括第五调节杆4-11和所述第六调节杆4-12,所述第五调节杆4-1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4 相配合的第六通孔4-111,所述第一撑开杆1通过第三螺钉4-13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4和第六通孔4-111,且通过第三紧固螺母4-14旋于所述第三螺钉4-13尾端设置的螺纹固定,所述第六调节杆4-12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配合的第七通孔4-121,所述第二撑开杆2通过第四螺钉4-15穿过所述第二通孔2-4 和第七通孔4-121,且通过第四紧固螺母4-16旋于所述第四螺钉4-15尾端设置的螺纹固定,所述第一连接圆柱1-3与所述第二连接圆柱2-3错位设置,所述第五调节杆4-11与所述第六调节杆4-12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直齿,所述下部调节机构4还包括第二调节装置4-17,包括第二壳体4-171,其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第二壳体4-171两端设置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壳体4-171 中部水平设置有第二调节齿轮4-173,所述第二调节齿轮4-173的轴线位置竖直连接有第二转杆穿过所述第二壳体4-171上表面,其端部设置有第四调节旋钮 4-172,所述第五调节杆4-11与所述第六调节杆4-12错位从所述第二壳体4-171 两侧的所述第二开口插入,与所述第二调节齿轮4-173啮合。

所述第一撑开杆1与所述第二撑开杆2的总长度相等。

所述第一直柄段1-1、第一连接圆柱1-3和所述第一开臂1-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开臂1-2与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圆柱1-3的一端作切尖处理;所述第二直柄段2-1、第二连接圆柱2-3和所述第二开臂2-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开臂 2-2与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圆柱2-3的一端作切尖处理。

所述第一直柄段1-1与所述第二直柄段2-1相背的一侧上端部均设置有弧形指槽。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实施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通过调节第四调节旋钮,驱动第二调节齿轮转动以带动第五调节杆和第六调节杆相向或者相背运动,调节第一撑开杆与第二撑开杆下端的距离,以适应腰椎间的宽度,而后插入,再通过第三调节旋钮,驱动第一调节齿轮转动以带动第三调节杆和第四调节杆相向或者相背运动,以驱动第一开臂与第二开臂之间的开合。本实施例第一通孔与第三螺钉的配合,第二通孔与第四螺钉的配合使得,下部调节机构可与第一撑开杆和第二撑开杆之间自由转动,便于撑开作业,同时上部调节机构和下部调节机构采用齿轮与齿条间配合作为调节机构,简化了整体结构,便于操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