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输尿管导尿支架的助推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7727发布日期:2020-01-14 23:54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输尿管导尿支架的助推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输尿管导尿支架的助推导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临床上适应于肾脏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及其他各种原因(炎性狭窄、放疗后狭窄)导致的输尿管狭窄而引起上尿路梗阻并肾积水等疾病,此类患者临床上多采用植入并留置输尿管支架治疗,延缓或阻止了肾功能进一步损害,减轻了病人疾病所带来的痛苦,降低了术后的输尿管狭窄或再发输尿管狭窄以及出现继发性肾结石的风险,但是输尿管支架置入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患者感觉输尿管刺痛,术后并伴有炎症,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那就是导尿支架是顺着导引导丝,在助推导管的助推下,置入手术部位,由于手术置管过程中,助推导管推动输尿管支架前行过程是经过输尿管,助推导管和输尿管支架接触部有间隙,加上助推导管端面是切面,没有倒角而引起的,因此而造成患者术中感到输尿管刺痛,术后伴有感染。也就是造成了患者输尿管括约肌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助推导管端面是切面,没有倒角而引起的,因此而造成患者术中感到输尿管刺痛,术后伴有感染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输尿管导尿支架的助推导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输尿管导尿支架的助推导管,包括助推导管管体,所述助推导管管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尖端部和第二尖端部,第一尖端部和第二尖端部相连通,第一尖端部和第二尖端部分别与助推导管管体平滑过渡连接,第一尖端部和第二尖端部的尖端为半圆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助推导管管体有标示长度的刻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尖端部和第二尖端部的尖端均带有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保证输尿管导尿支架顺导引导丝的引导,在助推导管的推动下进入输尿管,膀胱,输尿管导尿支架前端进行肾盂指定位置,输尿管导尿支架在置放过程中不会损伤输尿管及输尿管壁的括约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有效防止患者术中输尿管括约肌的损伤,减轻患者痛苦,操作高效便捷,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输尿管导尿支架的助推导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输尿管导尿支架的助推导管尖端部尖端做成半圆形的径向剖视图。

图中标记:1助推导管管体、2第一尖端部、3第二尖端部、4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新型输尿管导尿支架的助推导管,包括助推导管管体1,助推导管管体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尖端部2和第二尖端部3,第一尖端部2和第二尖端部3相连通,第一尖端部2和第二尖端部3分别与助推导管管体1平滑过渡连接,第一尖端部2和第二尖端部3的尖端为半圆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助推导管管体1有标示长度的刻度4,第一尖端部2和第二尖端部3的尖端均带有孔。

工作原理如下:

先用手术方法通过膀胱镜把导引导丝软头端置入肾盂,退出膀胱镜,留导引导丝硬端在输尿管人体外,顺导引导丝硬端头插入输尿管导尿支架任意开口,通过后,再顺导引导丝硬端头插入带刻度4的任意圆形有孔第一尖端部2和第二尖端部3的助推导管管体1,通过后,定位,手握导引导丝硬端头,先顺导引导丝,用手把输尿管导尿支架推入输尿管,再把助推导管管体1的圆形有孔尖端部顶住输尿管导尿支架尾部推入,此时,助推导管管体1的圆形有孔尖端部已进入输尿管,注意助推导管管体1长度标示的刻度4,慢慢推动助推导管管体1直至输尿管导尿支架一端在肾盂指定位置,再依次退出导引导丝和助推导管管体1,手术完成。手术置管过程中,患者无痛楚感。

本实用新型运用临床介入治疗处理上述疾病,通过新型输尿管导尿支架的助推导管的作用,有效阻止了手术过程中对输尿管括约肌的损伤,减少了患者上述的痛苦,防止了尿路感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