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隔离转运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1311发布日期:2019-03-22 22:11阅读:2568来源:国知局
负压隔离转运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临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是负压隔离转运舱。



背景技术:

许多高传染患者在确诊后,或在诊治中需要转移,为了保证公共环境的卫生安全,以及医护人员的健康,在转移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隔离防护,用以防止病原的传播。由于在确诊前,患者是否存在高传染性,是未知的。故理应在各医疗场所,例如救护车上,门诊上等,都配置隔离装置,用来在发现病情、疫情后,能够快速的实现隔离,避免进一步的扩散。这种第一时间的隔离是非常关键的!然而,由于现有的隔离设备(如隔离担架等)都尺寸较大。只能配置在专门的院内机构,需要使用的时候还需要部门间、区域间进行调用,非常耽误隔离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负压隔离转运舱,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负压隔离转运舱,包括担架模块、框架模块、隔离模块、过滤模块;

所述过滤模块包括具有长方体封闭空腔的隔离膜,所述隔离膜上设有防水拉链,所述防水拉链用于将隔离膜敞开能够使被转运者进入的开口;

所述过滤模块安装在隔离膜上,用于使隔离膜内空腔形成微负压,并对自空腔内排出的气流实现过滤;

所述担架模块包括设置于周侧的支撑管,以及固定在支撑管内侧的支撑板,所述支撑管的底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轨道杆;

所述框架模块包括3~8个滑动框架,所述滑动框架包括滑台、支撑杆、折叠杆、辅助杆;所述滑台的两端能够可拆卸的滑动连接在轨道杆上,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滑台的两端且向上竖直设置,所述折叠杆的底端与支撑杆的顶端铰接配合,所述折叠杆的顶部设有限位块,所述辅助杆为横向设置于担架模块上方的直杆结构,且沿长度方向设有条形槽,所述限位块贯穿条形槽且能够沿条形槽滑动配合;所述隔离膜的外壁根据位置对应的固定在辅助杆和/或折叠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模块包括带电池的负压气流装置、过滤器、抽风管、替换包、进气阀门;

所述进气阀门安装在隔离膜上用于气流的进入;

所述负压气流装置连接过滤器,所述过滤器通过抽风管与隔离膜内的空腔连通,用于气流的抽出及过滤;

所述替换包用于配合过滤器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框架设置5组,且展开后相对隔离膜等距的固定,其中位于两端的滑动框架固定在隔离膜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管的四角端点处设有手孔。

进一步的,所述担架模块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架体、第二架体、第三架体。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拆分和折叠收起,能够在体积上压缩折叠成一个较小的尺寸,相比现有任何一种相似装置都要小巧,便于配置在诸如救护车、门诊等,本身空间条件有限,且常见遇到高传染病患者的场合。能够保证一旦确诊,就能及时的进行隔离,避免由于配置问题而造成病原的进一步扩散。在时间上获得先手。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组合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骨架结构部分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滑动框架的折起状态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框架模块的收起状态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滑动框架的放大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

1、隔离膜;2、第一架体;3、第二架体;4、第三架体;5、支撑管;6、铰接件;7、轨道杆;8、滑台;9、支撑杆;10、折叠杆;11、辅助杆;12、固定件;13、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负压隔离转运舱,主要用于重大传染病员的安全隔离转运,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使外界环境免受污染,降低健康公众的感染几率。

在转送通过气溶胶(空气)传播传染性病毒患者过程中阻断传染源的传播途径,最大限度降低医护人员和周围人群受到传染的隐患。特别适用于人群密集,传染病集中的医院发热门诊,急救中心和传染病医院使用。各类出入境口岸、机场、码头车站,包括疾病、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备后,都能起到暂时隔离和有效控制的应急作用。

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担架模块、框架模块、隔离模块、过滤模块;

所述隔离模块包括隔离膜1,所述隔离膜1为具有长方体空腔的封闭的pu膜罩体,所述隔离膜1上设有四个密封式操作口,用于对转运患者进行简单护理和干预。所述隔离膜1的一端设有门型的防水拉链,用于打开隔离膜1内部的空间,方便患者进入。

所述过滤模块包括带电池的负压气流装置、过滤器、抽风管、替换包、进气阀门。

所述替换包用于替换过滤器内的滤芯,模块化设计方便及时更换,保证过滤效果。其输出端与负压气流装置相连,且输入端通过抽风管与隔离膜1内空腔相连,通过负压气流装置向外排气,将空腔内部的气流引入到过滤器中,然后在排到外部环境中,可以在舱体内部形成负压环境(与舱体外部相比),这样就可以阻止致病性微生物感染源从舱体内部泄露到舱外。

所述进气阀门安装在隔离膜1上,用于在负压气流装置运转时,自然进入新鲜空气,保持空气畅通。其在使用时打开,再不用的时候,为了配合负压气流装置抽真空,可以关闭。

所述隔离膜1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控制微负压在预定范围值。保证形成微负压,在病人可以得到充足的新鲜空气同时,保证隔离舱内病员产生的污染气体不会向舱外渗漏,医护人员也可以从隔离舱外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进行初步救护。其性能安全可靠,使用简单方便,对于处理局部、单人的突发性传染病事件效果更加明显。

所述担架模块主要用于为患者提供支撑以及为整个舱体提供所依附的主体框架结构。基于本发明的初衷在于携带空间的优先,故在担架模块部分,现有的担架都是固定框架,为了能够转运人员,显然,担架的长度是使其携带不便的主要因素,其近两米的长度,使其难以方便的进出弯曲走廊和穿过门廊,搬运也很不方便。故本设计中,通过将担架模块设计为可折叠的结构,具体为,将担架模块设计为:所述担架模块的四个端点处,在支撑管5与支撑板之间设有手孔。包括第一架体2、第二架体3、第三架体4,所述第一架体2、第二架体3、第三架体4均为外边侧设置支撑管5,且支撑管5内设置支撑板的硬质担架结构。所述支撑管5根据所在架体的不同,包括前u型管(设置于第一架体2上)、后u型管(设置于第三架体4上)、左右平行设置的直管(设置在第二架体3的两侧),

所述第一架体2、第二架体3、第三架体4依次通过铰接件6铰接连接,所述前u型管顶面的内端、后u型管顶面的内端,直管的顶面的两端均设有铰接槽,所述铰接件6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铰接槽内。

使担架在携带的时候,能够将两侧的第一架体2和第三架体4都对折到第二架体3上,整体的长度是以前长度的约1/3,方便提拿携带。所述第一架体2、第二架体3、第三架体4为展平的状态时,所述铰接件6与铰接的架体通过弹簧销限位固定。

所述支撑管5的底侧,也就是前u型管、后u型管和直管的底侧,在相对担架模块的左右两侧上,沿长度方向均设有相冲齐和对应的轨道杆7,所述轨道杆7的底侧为类倒t形,用于配合框架模块使用。

所述框架模块包括五组滑动框架,所述滑动框架包括:滑台8、支撑杆9、折叠杆10、辅助杆11;

所述滑台8包括连接架和两端的滑块,所述滑块内贯通的设有开口在顶侧的滑道,所述滑道与轨道杆7相配合使用,能够沿着轨道杆7滑动,所述轨道杆7展开后,第一架体2、第二架体3、第三架体4底侧的轨道杆7前后冲齐,使所述滑台8能沿担架模块的长度方向前后自由调整相对位置。

所述支撑杆9竖直固定在滑台8上,所述支撑杆9的顶部设有铰接座,所述折叠杆10为直杆,且其底端铰接在铰接座上,所述折叠杆10的里侧设有用于固定隔离膜1的固定件12,所述固定件12为环形件。所述辅助杆11为横向的设置在担架模块上方的直杆件,所述辅助杆11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横向的条形槽,

所述折叠杆10的顶端设有弧形件,所述弧形件为弧形的板件,所述弧形件向外拱起的弧度是90度,用于防止存在折角,碰伤医护人员。所述弧形件的内端设有限位块13,所述限位块13贯穿条形槽且能够在条形槽内滑动。

所述辅助杆11的底侧也设有用于固定隔离模块的固定件12。

所述折叠杆10与支撑杆9在相对同向的状态下也通过弹簧销实现限位。

所述折叠杆10能够相对的向内折叠,在折叠的时候两侧的折叠杆10顶端的限位块13相对向内滑动,收拢为如附图3的结构,结合多个滑动框架并拢在一起,收起为图4的示例,实现整个支撑框架的体积的大大减少,折叠的效果非常显著,相比现有的任何一种折起方式都要效果优越。

所述框架模块、隔离模块、过滤模块三个模块形成一个在长度方向上可以缩成30cm以内长度,且厚度通过折叠杆10顶端向内的折叠,在配合负压气流装置抽真空,能够形成20cm以内的厚度,相比现有的任何一种隔离舱都要方便携带。同时担架单元也能独立折叠成三折结构。二者单独携带存放,提高了便携性和使用的灵活性。

结合使用方法,进一步解释如下:

当需要携带的时候,可以将固定有隔离模块和过滤模块的框架模块从担架模块上取下,收拢折叠成一个压缩包,然后将担架模块三折,使用扎带捆扎,即可方便携带。

当到达现场,或取药取用的时候,将隔离膜1内通气展开为可伸展的结构,然后将滑动框架的滑台8逐个一一对应的插入轨道杆7上,即可安装完成隔离舱的组装,在检查过滤器内的过滤包没有问题后,设置负压数值,开启负压气流装置,即可形成一个由高效排风过滤系统建立并维持密闭舱体内负压环境,新鲜空气经初滤后由进气口进入舱内,舱内的污染空气只能经过高效过滤后由排气口排到外部环境,形成有效的空气定向流。即对医护人员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又可为病员提供相对舒适的环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