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智能利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1985发布日期:2019-04-23 20:41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智能利器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医用智能利器盒。



背景技术:

利器盒是一种医用收纳盒,用于收集注射器、小玻璃制品、刀片、缝合针等利器。利器盒为一次性使用,按国家要求,规定在24小时内必须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回收,在48小时内彻底安全焚化。

现有技术的利器盒包括筒体和盖设在筒体上的盒盖,在盒盖上设有开口和可旋转的圆盘,使用时,通过旋转圆盘将圆盘上的开口对准盒盖上的开口,此时医务人员可将利器丢入利器盒内,采用此种结构利器盒具有以下几点不足:1、当利器盒中的利器盛放得较满时,医务人员在旋转圆盘的过程中,利器极易刺伤医务人员的手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2、利器盒使用后,开口需要医务人员用手旋转圆盘将开口闭合,医务人员由于时间来不及,常常将开口敞开,不但不符合院内感染预防规定,并且极易使盒内利器掉出,污染环境。

然而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发者有必要研制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医务人员将利器丢入利器盒内时,无需通过手动旋转圆盘将开口打开,避免利器刺伤医务人员,提高了安全性能,同时医务人员将利器丢入到利器盒内后,也无需通过手动旋转圆盘将其开口关闭,符合医院内感染预防规定,且不易使利器盒内的利器掉出,有利于环保的医用智能利器盒。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医务人员将利器丢入利器盒内时,无需通过手动旋转圆盘将开口打开,避免利器刺伤医务人员,提高了安全性能,同时医务人员将利器丢入到利器盒内后,也无需通过手动旋转圆盘将其开口关闭,符合医院内感染预防规定,且不易使利器盒内的利器掉出,有利于环保的医用智能利器盒。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医用智能利器盒,包括

一用于盛放医用利器的筒体;

一盖体,所述盖体盖设在筒体的上端上,在所述盖体上设有第一开口;

一圆盘,所述圆盘可旋转设置在盖体上,所述圆盘与盖体同轴,在所述圆盘上开设有与第一开口相对应的第二开口,在所述圆盘上且位于第二开口的一侧设有卡板;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上可拆卸设置有一当医务人员需要将利器丢入到筒体内时自动打开以及丢入完毕后自动关闭的智能盖,所述智能盖包括可拆卸设置在盖体上的上盖,在所述上盖的下端设有与卡板相对应的卡槽,所述卡板卡接在卡槽内,在所述上盖上端设有自动旋转圆盘,所述自动旋转圆盘的旋转轴与上盖的中心轴重合,在所述自动旋转圆盘上开设有与第一开口相对应的第三开口,在所述上盖上设有能够带动自动旋转圆盘打开或关闭的驱动电机,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在所述自动旋转圆盘的外边缘上设有与齿轮相配合的齿条,在所述上盖上设有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用于控制驱动电机的工作状态的控制器通讯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医用智能利器盒还包括一用于调节筒体的高度的高度调节支架,所述高度调节支架包括高度调节杆,在所述高度调节杆的下端设有底座,在所述高度调节杆上套设有智能盖调节套和筒体支架调节套,在所述智能盖调节套上设有上锁紧旋钮,在所述筒体支架调节套上设有下锁紧旋钮,所述智能盖调节套通过上连接杆与智能盖安装环相连接,所述智能盖可旋转设置在智能盖安装环内,所述筒体支架调节套通过下连接杆与筒体支架相连接,所述筒体放置在筒体支架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底座的下端设有万向轮。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盖体上设有用于限制圆盘的旋转角度的限位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盖体上可拆卸设置有一当医务人员需要将利器丢入到筒体内时自动打开以及丢入完毕后自动关闭的智能盖,采用此种结构医务人员将利器丢入利器盒内时,无需通过手动旋转圆盘将开口打开,避免利器刺伤医务人员,提高了安全性能,同时医务人员将利器丢入到利器盒内后,也无需通过手动旋转圆盘将其开口关闭,符合医院内感染预防规定,且不易使利器盒内的利器掉出,有利于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图中给出的一种医用智能利器盒,包括筒体100、盖体200、圆盘300和智能盖400。

筒体100用于盛放医用利器,盖体200盖设在筒体100的上端上,在盖体200上设有第一开口210,在盖体200的外周面上设有外螺纹220,圆盘300可旋转设置在盖体200上,圆盘300与盖体200同轴,在圆盘300上开设有与第一开口210相对应的第二开口310,在圆盘300上且位于第二开口310的一侧设有卡板320。

智能盖400可拆卸设置在盖体200上,当医务人员需要将利器丢入到筒体100内时智能盖400能够自动打开以及丢入完毕后能够自动关闭,智能盖400包括可拆卸设置在盖体200上的上盖410,在上盖410的内周面上设有与外螺纹220相配合的内螺纹。

在上盖410的下端设有与卡板相对应的卡槽,卡板320卡接在卡槽内,将上盖410通过螺纹连接在盖体200上时,首先将卡板320卡接在卡槽内,然后旋转上盖410,上盖410通过其内螺纹与盖体200的外螺纹配合,将上盖410安装在盖体上,同时在旋转过程中使圆盘300绕筒体100的轴线进行旋转,使第一开口210与第二开口310重合。

当筒体100盛放满后,反向旋转上盖410,使上盖410上的内螺纹从盖体200的外螺纹上旋下,同时在反向旋转过程中使圆盘300绕筒体100的轴线反向旋转,使第一开口210与第二开口310错开,然后将智能盖400整体从上盖200上移开,再将盛放满利器的筒体放置到回收集中区内,更换一新的筒体100即可。

在上盖410上端设有自动旋转圆盘,自动旋转圆盘的旋转轴与上盖的中心轴重合,在自动旋转圆盘上开设有与第一开口210相对应的第三开口,在上盖410上设有能够带动自动旋转圆盘打开或关闭的驱动电机。

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在自动旋转圆盘的外边缘上设有与齿轮相配合的齿条,在上盖上设有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与用于控制驱动电机的工作状态的控制器通讯连接。

医务人员向筒体内丢入利器时,手部会靠近智能盖400,当红外线传感器监测到医务人员的手部靠近智能盖时,红外线传感器将监测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工作,使自动旋转圆盘在齿轮与齿条的作用下进行旋转,从而将第三开口旋转至第一开口210的位置,既使筒体100处于打开状态,医务人员将利器丢入到筒体100内,然后离开。

随后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反向旋转,使自动旋转圆盘在齿轮与齿条的作用下进行反向旋转,从而将第三开口与第一开口210错开,既使筒体100处于关闭状态,采用此种结构医务人员将利器丢入利器盒内时,无需通过手动旋转圆盘将开口打开,避免利器刺伤医务人员,提高了安全性能,同时医务人员将利器丢入到利器盒内后,也无需通过手动旋转圆盘将其开口关闭。

该医用智能利器盒还包括一用于调节筒体的高度的高度调节支架500,高度调节支架500包括高度调节杆510,在高度调节杆510的下端设有底座520,在底座520与高度调节杆510之间设有加强板530,能够有效的提高底座520与高度调节杆510之间的连接强度,在高度调节杆510上套设有智能盖调节套540和筒体支架调节套550。

在智能盖调节套540上设有上锁紧旋钮541,在筒体支架调节套550上设有下锁紧旋钮551,将智能盖调节套540与筒体支架调节套550沿高度调节杆510轴向方向滑动,调节至医务人员所需要的位置后,分别旋转上锁紧旋钮541和下锁紧旋钮551将智能盖调节套540与筒体支架调节套550进行锁紧。

智能盖调节套540通过上连接杆560与智能盖安装环580相连接,智能盖400可旋转设置在智能盖安装环580内,筒体支架调节套550通过下连接杆570与筒体支架590相连接,筒体100放置在筒体支架590内,采用此种结构能够将筒体调节至医务人员所需要的高度上,便于医务人员进行后续操作。

在底座520的下端设有万向轮521,采用此种结构便于医务人员将筒体移动至所需要的位置处,便于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在盖体200上设有用于限制圆盘300的旋转角度的限位块230,采用此种结构能够有效的限制圆盘300旋转的角度,能够确保第一开口210与第二开口310重合。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盖体上可拆卸设置有一当医务人员需要将利器丢入到筒体内时自动打开以及丢入完毕后自动关闭的智能盖,采用此种结构医务人员将利器丢入利器盒内时,无需通过手动旋转圆盘将开口打开,避免利器刺伤医务人员,提高了安全性能,同时医务人员将利器丢入到利器盒内后,也无需通过手动旋转圆盘将其开口关闭,符合医院内感染预防规定,且不易使利器盒内的利器掉出,有利于环保。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