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探测穴位的智能艾灸仪及其充电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7058发布日期:2019-04-20 05:34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探测穴位的智能艾灸仪及其充电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诊疗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探测穴位的智能艾灸仪及其充电盒。



背景技术:

中医从原始社会产生发展至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法使人体阴阳调和。在中医理论中,经络具有很大的作用,其中穴位是经络上的作用点,可对穴位采取多种医学手段以达到祛病保健的目的。在这多种医疗手法中,作为效果明显且安全的一种疗法,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产品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通过活络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现在中医的魅力逐渐被人们熟知,与中医结合的科技产品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现有的艾灸仪,已经通过电子加热艾的方式解决了传统艾灸过程中存在的烟雾大、易烫伤、需要专业技师操作等问题,同时穴位探测不仅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可实现性。但是,现有电子艾灸仪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体积大,佩戴不方便;数量少,不可同时艾灸多个部位;艾灸仪个体之间没有联系没有区分;没有有效的寻找穴位的解决方案;在存放方面,现有艾灸仪要么体积庞大占用家庭空间巨大,较小的艾灸仪没有对存放和收纳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现有艾灸仪在时间设置和温度控制上的智能程度低,多由人为控制,操作麻烦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现有技术的艾灸仪体积大、佩戴和存放不方便、不能有效的寻找穴位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可探测穴位的智能艾灸仪及其充电盒,能够集穴位探测、智能调控和无线充电功能于一体,体积小、方便佩戴与存放,能够有效的寻找穴位,操控方便,以提升艾灸仪的智能化程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探测穴位的智能艾灸仪,包括:壳体、微处理器(6)、穴位探测模块、智能加热模块和蓝牙控制模块;

所述壳体包括上盖(4)、下盖(19)以及连接上盖(4)与下盖(19)的连接环(14);

所述穴位探测模块包括穴位探头(2)、提示灯(12)和手极(10),所述穴位探头(2)设置在上盖(4)上,穴位探头(2)上设置穴位探头保护盖(1);所述提示灯(12)和手极(10)分别设置在连接环(14)上,所述穴位探头(2)、提示灯(12)分别与微处理器(6)电连接,所述穴位探头(2)和手极(10)回路连接;

所述智能加热模块包括纳米气凝胶毡(7)、电路板(8)、ptc陶瓷发热片(15)、陶瓷导热片(16)、指示灯(13)、温度传感器(17)和艾片放置卡槽(18);所述纳米气凝胶毡(7)、电路板(8)、ptc陶瓷发热片(15)、陶瓷导热片(16)从上向下依次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艾片放置卡槽(18)设置在下盖(19)上,并靠近陶瓷导热片(16);所述温度传感器(17)设置在陶瓷导热片(16)的一侧,所述指示灯(13)设置在连接环(14)上;所述电路板(8)、指示灯(13)、温度传感器(17)分别与微处理器(6)电连接,所述电路板(8)与ptc陶瓷发热片(15)电连接;

所述蓝牙控制模块包括蓝牙连接键(11)和蓝牙接收装置;所述蓝牙连接键设置在连接环(14)上;所述蓝牙连接键(11)与蓝牙接收装置电连接,所述蓝牙接收装置位于微处理器(6)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池(5)和充电金属触点(9);所述充电金属触点(9)设置在连接环(14)上;所述充电金属触点(9)与电路板(8)电连接,所述电路板(8)与电池(5)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穴位探头保护盖(1)采用硅胶材质,所述穴位探头保护盖(1)与上盖(4)通过硅胶连接带(3)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4)和下盖(19)采用聚碳酸酯材料。

对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探测穴位的智能艾灸仪的充电盒,包括:充电盒壳体(21)和充电模块;

所述充电盒壳体(21)设置多个艾灸仪容置槽;

所述充电模块包括:放电金属触点和充放电装置,所述放电金属触点与充放电装置电连接;所述放电金属触点设置在充电盒壳体(21)上,所述充放电装置设置在充电盒壳体(21)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盒的壳体采用聚酰胺塑料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探测穴位的智能艾灸仪及其充电盒,包括穴位探测模块、智能加热模块、电源模块和蓝牙控制模块等,四个模块共用一套微处理机和电路板。穴位探测模块依附于单体上盖,通过微处理机与智能加热模块连接,共用一套电力系统,智能加热模块与电源模块通过电路板连接,均安装于单体下盖;蓝牙控制模块依附于单体连接环上,连接环位于上盖与所述的下盖之间。本发明的智能艾灸仪及充电盒,集穴位探测、智能调控和无线充电功能于一体,体积小、方便佩戴与存放,适合家庭收纳使用,可简单准确地探寻穴位,智能控温,且随时无线充电,能够提升艾灸仪的智能化程度,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探测穴位的智能艾灸仪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可探测穴位的智能艾灸仪的顶视图;

图3是本发明可探测穴位的智能艾灸仪的侧视图一;

图4是本发明可探测穴位的智能艾灸仪的侧视图二;

图5是本发明可探测穴位的智能艾灸仪的底视图;

图6是穴位探测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可探测穴位的智能艾灸仪与充电盒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1、穴位探头保护盖;2、穴位探头;3、硅胶连接带;4、上盖;5、电池;6、微处理器;7、纳米气凝胶毡;8、电路板;9、充电金属触点;10、手极;11、蓝牙连接键;12、提示灯;13、指示灯;14、连接环;15、ptc陶瓷发热片;16、陶瓷导热片;17、温度传感器;18、艾片放置卡槽;19、下盖;20、艾灸仪单体;21、充电盒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图1是本发明可探测穴位的智能艾灸仪的爆炸图;图2是本发明可探测穴位的智能艾灸仪的顶视图;图3是本发明可探测穴位的智能艾灸仪的侧视图一;图4是本发明可探测穴位的智能艾灸仪的侧视图二;图5是本发明可探测穴位的智能艾灸仪的底视图。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探测穴位的智能艾灸仪,包括:壳体、微处理器6、穴位探测模块、智能加热模块、蓝牙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

所述壳体包括上盖4、下盖19以及连接上盖4与下盖19的连接环14。所述连接环14留有五个孔状结构,对蓝牙连接键11、手极10、金属触点9、提示灯12、指示灯13起支撑固定作用。所述上盖4和下盖19采用聚碳酸酯(pc)材料,抗冲击、耐高温,耐磨绝缘,能够保护和支撑艾灸仪内部元件。

所述穴位探测模块包括穴位探头2、提示灯12和手极10,所述穴位探头2设置在上盖4上,穴位探头2上设置穴位探头保护盖1;所述提示灯12和手极10分别设置在连接环14上,所述穴位探头2、提示灯12分别与微处理器6电连接,所述穴位探头2和手极10回路连接。穴位探测模块位于艾灸仪上盖,通过微处理器6与智能加热模块连接,共用一套电力系统,用户需要先行使用穴位探测模块得到反馈后再使用智能加热模块。探头保护盖1位于穴位探头2上方,穴位探头保护盖1采用硅胶材质,手感舒适,穴位探头保护盖1与上盖4通过硅胶连接带3连接。需要使用穴位探测功能时打开探头保护盖1,不需要使用时对探头起保护和防尘的作用。手极10与上盖4通过卡槽连接。微处理器6位于穴位探头2下方,作为穴位探测模块的控制中心。手极10位于上盖4的侧面,与穴位探头2形成回路,用来探测人体体表穴位。穴位探头2使用时与人体接触,手极10与人手大拇指接触,二者形成回路,其控制由微处理器6完成。提示灯12位于手极10的旁边,当穴位探头2触及到人体体表穴位时,提示灯12发出红光,用于提示使用者已经找到穴位。

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一种穴位探测模块实现电路,图6是穴位探测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参照图6,电路的组成元件包括电源k,开关,发光二极管,蜂鸣器,ic555,0.01μf电容器,6kω电阻r1、120kω滑动变阻器r2、0.3kω滑动变阻器r3,三极管三个分属为vt1、vt2、vt3,探头区,手极区(探头区与手极区均由直径10~15mm的导电片与保护电阻构成)。如图6所示,元件连接方式为:电源k与开关、手极区、r2、探头区、r1串联;蜂鸣器的负极与vt1的集电极相连,并与r1、探头区、r2、手极区并联;ic555的3引脚与r3、led灯串联,连接在vt1的基极上;ic555的5引脚与电容相连,ic555的4引脚与电容并联在vt1和蜂鸣器两端,ic555的1和8引脚并联在vt1和蜂鸣器两端;vt2的基极与vt3的发射极相连,vt2的发射极与vt3的基极并联在r1的两端,vt2的集电极与ic555的2引脚相连,vt2的集电极与ic555的6引脚相连,vt3的集电极与ic555的6引脚相连。电路实现穴位探测的工作原理基于人体穴位处和非穴位处的阻值差异,利用电子方法通过声、光对穴位进行定位探测;具体体现为人体穴位组成复杂,组成介质在空间排布上的不均匀,呈现各向异性,导致穴位电阻呈非线性特征,与周围皮肤相比阻抗降低,通过电流量较大,可监测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确定穴位的位置,将电流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再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而反映为声光效果进行提示。电路进行穴位探测的电流及信号传导过程为:艾灸仪连接环上的手极区与使用者手大拇指接触,探头区与使用者体表皮肤接触;当移动探针接近或触及所测的穴位时,因两极间“低阻值高电位”的特殊性,使vt2、vt3复合管饱和导通;芯片ic555的2引脚呈低电平,3引脚呈高电平,vt1导通,从而使和led发出声、光显示信号,一段时间后,声、光信号停止,即代表整个穴位探测过程完成。电路成功检测的核心在于调试r2,使得触及穴位时正常显示声光。

所述智能加热模块包括纳米气凝胶毡7、电路板8、ptc陶瓷发热片15、陶瓷导热片16、指示灯13、温度传感器17和艾片放置卡槽18;所述纳米气凝胶毡7、电路板8、ptc陶瓷发热片15、陶瓷导热片16从上向下依次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艾片放置卡槽18设置在下盖19上,并靠近陶瓷导热片16;所述温度传感器17设置在陶瓷导热片16的一侧,所述指示灯13设置在连接环14上;所述电路板8、指示灯13、温度传感器17分别与微处理器6电连接,所述电路板8与ptc陶瓷发热片15电连接。智能加热模块与电源模块通过电路板8连接,均安装于下盖19,并无绝对位置划分。微处理器6位于智能加热模块的最上方,与电路板8通过导线连接,微处理器6控制电路板8电流大小,电路板8与ptc陶瓷发热片15通过导线连接,微处理器6控制电路板8进而控制ptc陶瓷发热片15发热温度。微处理器6与电路板8之间隔有纳米气凝胶毡7,纳米气凝胶毡7对微处理器6起隔温保护作用,纳米气凝胶毡7在使用艾灸仪时,防止ptc陶瓷发热片15温度过高影响微处理器6的正常运转。陶瓷导热片16位于ptc陶瓷发热片15的下方,陶瓷导热片16可将ptc陶瓷发热片15产生的热量均匀传导于艾片,进而使人体表面接受的热量分布均匀;艾片通过艾片放置卡槽18固定于艾灸仪底部,进而实现艾片与艾灸仪的分离与结合。温度传感器17位于陶瓷导热片16的侧面,温度传感器17探测经陶瓷导热片16传导后的具体温度,将温度转化为数字信号反馈于微处理器6上,进而反馈到用户使用终端,实现智能调控。

所述蓝牙控制模块包括蓝牙连接键11和蓝牙接收装置;所述蓝牙连接键设置在连接环14上;所述蓝牙连接键11与蓝牙接收装置电连接,所述蓝牙接收装置位于微处理器6上。蓝牙连接健11位于上盖4的侧面,通过卡槽连接,用于启动艾灸仪。指示灯13位于蓝牙连接键11的旁边,用于指示艾灸仪与手机用户终端是否成功连接。蓝牙连接键11使用时长按打开艾灸仪,通过蓝牙与手机连接,方便手机终端app智能调控。蓝牙控制模块起与手机连接和控制其他模块的作用,蓝牙接收装置接收手机终端发出的蓝牙信号,将蓝牙信号发送到微处理器6来进一步地控制穴位探测模块和智能加热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池5和充电金属触点9;所述充电金属触点9设置在连接环14上;所述充电金属触点9与电路板8电连接,所述电路板8与电池5电连接。充电金属触点9通过卡槽与下盖19连接,充电金属触点9硬性连接于电路板8上,用于艾灸仪内部电池5和艾灸盒充放电装置构建电力连接关系。电池5在使用艾灸仪时,为整个艾灸仪运转装置供电。充电金属触点9与电路板8为刚性连接,充电金属触点9用于与艾灸盒的放电金属触点连接,艾灸仪与艾灸盒通过金属触点接触完成充电过程。

图7是本发明可探测穴位的智能艾灸仪与充电盒的配合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探测穴位的智能艾灸仪的充电盒,包括:充电盒壳体21和充电模块。

所述充电盒壳体21设置多个艾灸仪容置槽。所述充电模块包括:放电金属触点和充放电装置,所述放电金属触点与充放电装置电连接;所述放电金属触点设置在充电盒壳体21上,所述充放电装置设置在充电盒壳体21内部。所述充电盒的壳体采用聚酰胺塑料(pa)材料,耐磨绝缘,起保护防尘和收纳艾灸仪的作用,能够保护内部艾灸盒充放电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需要先行使用穴位探测模块,得到反馈后,再使用智能加热模块;穴位探测模块与智能加热模块通过蓝牙控制模块可由用户手机终端控制;电源模块的充电时间与穴位探测模块和智能加热模块的工作时间互斥,当电源模块进行充电时,穴位探测模块和智能加热模块不能进行工作。

本发明提供的可探测穴位的智能艾灸仪的工作原理:本发明的艾灸仪可配合手机软件实现,手机软件可以主要分为模式选择模块,穴位搜索模块,咨询模块,个人中心模块四个模块。模式选择模块包括搜索栏,日常保健疗程推荐,常见病症疗程推荐及针对不同人群的疗程推荐;穴位搜索模块可对穴位进行直接查找;咨询模块可进行专家连线和阅读保健文章;个人中心主要包括个人艾灸疗程推荐,艾灸记录及个人设置;在使用时,针对手机软件,可通过搜索栏可检索到对应疗程的穴位位置展示图,艾灸疗程具体内容并可选择开始艾灸。选择开始艾灸后的流程大致如下:蓝牙连接艾灸仪——提示粘贴艾片——寻找要进行艾灸的穴位——设置艾灸时间与温度——艾灸开始——艾灸结束。

在使用时,针对本发明的艾灸仪,蓝牙连接键11接收到压力,电池5开始供电,提示灯亮12起灯光,微处理器6上的蓝牙接收装置与手机蓝牙连接。将艾片固定于艾片放置卡槽18。从手机软件中查询艾灸部位,选定治疗穴位后,微处理器6设置相应程序,打开穴位探头保护盖1,露出穴位探头2,人手大拇指与手极10接触,穴位探头2在穴位附近寻找,待穴位探头2找到正确的穴位时,人体穴位、穴位探头2、人手拇指与手极10形成正确回路微处理器6识别后发出提示音。将艾灸仪单体20通过医用胶固定在人体皮肤上,手机app通过微处理器6控制电路板8产生电流,ptc陶瓷发热片15产生热量,陶瓷导热片16将ptc陶瓷发热片15产生的热量均匀传导,温度传感器17感受温度并将信号再传送给微处理器6,指示灯13根据微处理器6识别的温度展示相应的颜色,微处理器6将温度信号在手机app上显示具体数字,用户根据体表感知在手机app上调节,微处理器6识别后调节电路板8产生电流的大小,ptc陶瓷发热片15调节产生的热量。结束艾灸后,手机app设置时间结束,微处理器6发出提示音,电路板8不再产生电流,艾灸疗程结束。结束后,将艾灸仪单体20放回艾灸盒21中,艾灸仪充电金属触点9与艾灸盒放电金属触点接触,电池5开始供电,通过艾灸盒充电模块识别艾灸仪单体20的具体电量,将之转化为电信号在电路板8形成充电回路,给艾灸仪单体20充电,当艾灸仪单体20电量充满后,艾灸盒充电模块切断回路停止供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